原標題:開店超過1萬家,銷售額上100億,這是中國便利店黑馬

作者 | 趙雲合

來源 | 電商之家(ID:iechome)

轉載請聯繫授權(微信ID: laodianzhuli)

近年來,電商大行其道,與各種大型商超聯盟,玩轉各樣花式新零售模式。

在衆多用戶意識裏認爲,只要依傍上馬雲、劉強東大腿,就能持續生存不斷壯大。

那些如小魚般的便利店,將會被這些大型商超所代替。

可事實並非如此,根據商務部公佈報告,2016年在實體零售三大業態:便利店、購物中心、超市中心,便利店的增速最快,達到7.7%。

這也就意味着,即便商超發展具有無限潛能,但無法阻擋便利店猛增的速度。

說到便利店,你會想到哪些?

7-11、全家、羅森、美宜家、樂購、家樂通等,如果要給這6家連鎖便利店打分,想必7-11在你們心目中佔據位置是最重要的,分值也是最高的吧。

殊不知,7-11與美宜佳相比,美宜佳居然更勝一籌!

根據德勤研究的數據表明,中國便利店排行榜第1名就是美宜佳,而7-11排到了第5名。

毫無疑問,美宜佳連鎖便利店是近年來崛起的一匹黑馬,也被中國連鎖經營協會譽爲:本土便利店品牌中的店鋪之王!

1

美宜佳與7-11相比,到底贏在哪

日本品牌7-11創立於1973年11月,23年後進入國內市場,首次落戶於廣東。

2004年4月,把門店開到北方,時隔4年成立了“7-11中國有限公司”。有公司作爲背後支撐,7-11有底氣開始了規模化擴張。

再來看美宜佳,創立於1997年,比7-11晚了整整24年。那是贏在何方呢?

起跑線上輸了,但頻率高速度快,照樣能贏!

早些年,“跑馬圈地”的做法在商戶眼裏,依然是香餑餑模式。美宜佳抓住這個趨勢,進行瘋狂擴張。

在開頭的前10年,美宜佳店鋪從1做到了10002013年,美宜佳數量就達到了4300家2018年,早已超過了10000家

2013年-2018年5年間,從中可以推算得知,每個月美宜佳保持新開門店100家左右。按照這樣速度下去,5年之後,將會突破20000家門店。

而7-11,在中國擴張速度一直慢悠悠。好比如在北京,從2004年開第一家門店起,7年之後,纔開出第100家。如今,數量也就2018家。

很明顯,在擴張速度上,美宜佳遠遠超過於7-11。

策略佈局,美宜佳更熟知!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國內地大物博,人才濟濟……一切市場資源,都被國外視爲一塊肥而不膩的五花肉。

他們都想啃,可實際上並非如此容易。

7-11進入國內,在沒有非常瞭解國內行情所需情況下,直接採用了先佔據核心城市,再向周邊輻射的戰略。

所以目前來講,7-11只佈局了北京、天津、青島、上海、成都、重慶、廣東省一二線城市。

在選址上,7-11優選於密集型、富人活躍區域。通過人流量來打響知名度,藉助富人消費優勢,提高客單價增加營業收入。

美宜佳反其道而行之,更多選擇在居民區。因爲美宜佳知道,大多商超都集中於商業圈,而住宅小區一般難以靠近,相對而言,靈活、面積小的便利店就有如此好的發展空間。

另外,在居民區旁設立,方便於居民購買物品,有利於增加與居民之間的親近感,提高消費者品牌認知感。

因此,策略佈局這點上,美宜佳穩了。

物流配送供應鏈,美宜佳更具備有優勢!

在國內,由於7-11門店數量少、密度低,在配送方面相對困難。而美宜佳數量龐大,聚集點集中。

爲了更好服務各個門店,美宜佳自建倉庫,與物流公司合作,採取統一採購配送。

這樣不僅可以保證商品品質、供貨價格實惠,而且大大提升運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

美宜佳不斷突破,延伸服務

常人言: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而其作用。

之前,無論是擴張,還是戰略佈局……這一切都是外因所呈現的表象。美宜佳深知外因改變不能滿足自身穩健發展,還需要完善內因。

2018年初,美宜佳首次在機場裏開家門店,位於武漢黃陂天河國際機場。以前,美宜佳從未在機場設點,包括在大本營廣東,如今彌補了這個空白。

和美宜佳傳統門店不同,這家門店的裝修似乎沒有太多的強調紅色,更多專注點在於服務上。

該店是機場二樓唯一一家24小時服務的便利店,主打短期保鮮盒熟食。

結合湖北人的口味,增加了周黑鴨、滷味、網紅髒髒包產品。從裝修到運營,似乎在向日式便利店看齊。

另外,美宜佳近期還給市民增添一個便利-充值粵通卡。不僅可以解決車主出行問題,美宜佳還可以藉助這波流量,增加用戶在店內停留時間,拉動銷售。

不斷優化升級,未來美宜佳將會從一個渠道角色轉向服務商角色。就如美宜佳創始人所說:

美宜佳要向上遊,延伸到廠家、服務提供商。在中游,我們要直達門店。下游,我們也要和消費者互動、互通,形成可反饋的數據化閉環。

來分享,來點贊,讓我知道你

歡迎小夥伴在底部發表神評,

和小編一起嘮嗑嘮嗑。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