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工信部發布了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8版)(以下簡稱《目錄》),其中應用於新能源領域的新材料有14種,包括極薄銅箔、無紡布陶瓷隔膜、高純石墨、硅碳負極、複合金屬材料、高電壓鈷酸鋰、電解液、三元材料、六氟磷酸鋰等,並對上述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明確要求。

此前,工信部發布了《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17年版)》,其中有4項新材料涉足新能源領域,分別爲高性能鋰電池隔膜、鎳鈷錳酸鋰三元材料、負極材料(硅碳負極)和高純晶體六氟磷酸鋰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2018版的目錄相交2017版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

例如,2017版硅碳負極材料的性能要求是:低比容量(<600mAh/g):壓實密度>1.5,循環壽命>300圈(80%,1C);高比容量(>600mAh/g):壓實密度>1.3,循環壽命>100圈(80%,0.5C)。

而2018版硅碳負極材料的性能要求是低比容量和壓實密度不變,循環壽命從>300圈(80%,1C)提升至>500圈(80%,1C);高比容量的循環壽命從>100圈(80%,0.5C)提升至>200圈(80%,0.5C),提升了硅碳負極材料了循環壽命要求。

而鎳鈷鋁酸鋰三元材料的性能要求從2017版的比容量≥180mAh/g(0.5C)提升至比容量≥190mAh/g(0.5C),進一步提升了三元材料的比容量。

從2018版新材料目錄來看,工信部不僅增加了新材料的種類,同時也提升了新材料的性能要求,表明國家爲提高國產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要求電池企業要在材料性能上進行升級,這就對中國的鋰電池材料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企業將面臨新的壓力和挑戰。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