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日寧波的天氣

都是細雨綿綿

讓人不禁想到古鎮走走

藉着雨季

看着粉牆黛瓦、溪水潺潺

讓整個古鎮都顯得格外靜謐

慈溪市觀海衛鎮

多少傳奇湖光山色中

諸多古衛中,唯獨觀海衛沿用了這個極富歷史感的地名。“萬里鯨波簇戰桅,一城控制亦雄哉。曾聞充國移屯至,終見盧循跋浪來。”這是清代慈溪籍詩人馮汝霆登臨衛城胸中湧出的豪邁。

古老的觀海衛在宋代已設寨駐軍,元代至正元年餘姚州判葉恆開始修建海塘,此後才逐漸形成了村落。

橫貫觀海衛鎮中心的主要街道當地人喚做“大街”,異常熱鬧,倘若沿着這長而寬闊的“大街”,把眼光筆直地放北望過去,可以看見“大街”盡處,鎮北那座臥虎般蹲蟠的山巒。

山因衛名,當地人叫做衛山,原名浪港山,海拔120米,綿延數里,是觀海衛的天然屏障。

衛山主峯是觀海衛北部的制高點,站在山頂上俯瞰整個觀海衛,一切盡收眼底。在明嘉靖之前,山的北面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南面則是兵城觀海衛。

信國公湯和督建觀海衛城後,設置了6個烽堠,還重修了在衛城東北部的向頭山和瓜地山的烽堠。衛山烽火臺是三北地區的總檯,而向頭山烽火臺是三北地區離海最近的海防前哨。

“海中風帆,瞬息千里,全靠烽堠以聯絡”。如今登臨衛山北望,昔日的滄海已變爲沃野。高風呼嘯,吹開歷史的煙塵,傳來鎮上的鑼鼓聲,彷彿依稀聽到烽火歲月的迴響。

三鳴驚人,終成文化大鎮

物以類聚,在觀海衛地界,各地名都追隨“觀海衛”的風雅,文藝出了新境界,比如鳴鶴。鳴鶴古鎮是浙江三大古鹽場之一鳴鶴鹽場的舊址。

據史料記載,至宋代時,慈溪自東向西已建有三大鹽場,鳴鶴就是三大古鹽場之一。鳴鶴生產出來的海鹽在數量和質量方面皆屬上乘,它與慈溪另一古鹽場石堰的產量之多,能佔錢塘江口南岸7個主要鹽場產量的6 4%。

由於宋代鹽稅是國家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柱,故鳴鶴場被稱爲“東南邦賦之最”。北宋鹹平年間,朝廷在當地設鳴鶴買納場。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置鳴鶴鹽場課司,在這段期間,鳴鶴成爲一個以產鹽爲主的工業小鎮,鹽成爲該鎮商貿活動中最大宗商品。

當時的鳴鶴古鎮也因產鹽而被劃分爲三個功能區,管理鹽務的政府機構鳴鶴場大使署住在管理區,生廠區提供煮鹽、曬鹽、儲鹽等工藝流程的所需場地,而居住區主要聚集着製鹽的鹽民們。

儘管海水取之不盡,但隨着錢塘江的移動和杭州灣海岸的淤漲,慈溪的許多鹽場先後廢止,鳴鶴鹽場也未能倖免。

13世紀後,三北半島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鳴鶴兩個鹽場的實際作業區也不斷向北推移,形成了庵東鹽場,而原來的鳴鶴鹽場名存實亡。

民國時期,鹽在鳴鶴徹底退出歷史舞臺。如今,鳴鶴古鎮已難尋鹽場生產的蹤跡,只有從重建的彭公祠裏和地名中,纔可能窺見鳴鶴鹽場曾經的海鹽文化。彭公祠建於穿鎮而過的街河北側,是浙東鹽民爲了紀念爲改善鹽民生活而奔波的明朝官員彭韶而建。

鳴鶴其形於鹽而盛於藥,明清以來更是發展爲中國國藥的發源地。據《慈溪縣誌》記載,鳴鶴居民十有八九外出經商,江浙一帶均有鳴鶴人涉足,尤以國藥業著名,“中國第一藥鋪”的北京同仁堂就是鳴鶴人樂氏所開。

在南方,明清以來的國藥中心主要在浙江,而浙江的國藥基本被鳴鶴人壟斷,杭州稱六大國藥鋪的經理清一色都是鳴鶴人。鳴鶴作爲中國國藥的發祥地和發源地,被業內譽爲“國藥首鎮”。

在外經商獲得巨大成功後,鳴鶴商人們衣錦還鄉,開創國藥先河的葉氏一族通過街河從外地運來上乘的木材、廊柱等,在鎮上建造了“廿四間走馬樓”“小五房”等具有個性特色的古建築。

除了這些現存的房屋,鳴鶴古鎮還有一座堪稱國藥源頭的國醫館甚爲出名。其原名爲崇敬堂,始祖是創辦溫州葉同仁堂藥店的葉心培。

當年,在溫州有條街叫大新街,一半是他的藥店、棧房,生意行銷福建北部和本省麗水及金華等地。

鳴鶴葉氏公堂“崇敬堂”作爲祖宅,則掌控當時的溫州葉同仁國藥號的經營和人事大權,這裏在也是國藥儒商的交流會所,至今還有上海的老中醫每日在館內坐診看病。

此外,從上世紀70年代起,鳴鶴古鎮的慈溪酒廠用白洋湖水釀造出的“寧波大麴”,就被稱爲“慈溪茅臺”,暢銷到常年供不應求。白洋湖源於上游大黃山的白洋溪,由山泉匯聚的白洋湖水清純甘冽,水質軟而富有礦物質,酒廠在湖邊的禹皇山頂安裝了水塔,汲白洋湖水後以釀造美酒。

白洋湖:人們更多記起的是另外一個叫上林湖的地方,漸漸要忘記她了。

01

五磊山風景區

被譽爲“小桃源”的五磊山風景區,景色美如畫。風景區內的五磊寺被譽爲浙東第一古寺,相傳始建於三國赤烏年間,距今已有1800年的歷史。

杜湖

02

杜湖的水,清澈如鏡,使湖天一色,以青山爲界,方顯上下。三面環山的杜湖,最高山脈栲栳峯海拔三百多米,山北溪谷縱橫。過去只有一堤,有十里左右長,僅僅爲了蓄洪抗旱,現在又增兩條,1973年遭遇乾旱,因而依山口築了高壩,蓄水量大增。

TIPS

住宿推薦

枕湖人家

枕湖人家是鳴鶴古鎮內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民宿,枕湖客棧枕在白洋湖畔,位於金仙寺旁、古鎮入口之處,開門可見青山、綠水、古寺、戲臺,進院細品老屋、庭院、古傢俱,亭臺樓閣、小橋水榭,入眼皆景,散露着濃濃的江南韻味。

地址:寧波慈溪市鳴鶴古鎮湖濱休閒廣場近金仙寺

銀號客棧

銀號客棧在鳴鶴古鎮的深處,爲沈氏大屋改建,位於銀號弄,清代雙層多進院落,氣勢宏偉。

據傳說是沈氏先人曾在北京開銀樓,積財後捐官,故可在此建五馬山牆大屋。在沈氏舊宅堂內,還張貼着清光緒庚辰年(1880年)沈祖梁高中秀才的捷報,而其餘的七張均破損嚴重無法修復,這唯一保留下來的一張,也成爲了沈氏大宅曾經輝煌的見證。

地址:寧波慈溪市鳴鶴古鎮銀號弄1號

更多美味

聚源號

古鎮裏有一家生意爆好的年糕店——聚源號,據說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現打現做的年糕還冒着熱氣放在臺子上,散發着獨特馥郁的米香,對於遊客來說買個熱乎的年糕餃裏面裹着鹹甜的餡料邊喫邊遊覽古鎮可謂愜意十足。

近年古鎮吸引了來自各地的觀光客們,也激發了本地老百姓呈現慈溪美食的熱情,老鼠糖球、松花麥果等等,都是傳統手工製作,淳樸美味。

來源:阿拉旅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