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从地方到部队,从普通老百姓向一名合格军人转变,是新兵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折。新兵适应期指从新兵步入军营之初到新兵下连队之前这段军事强化训练的适应阶段。在这个时期,随着地理环境、生活习惯的改变以及艰苦紧张的军事训练的展开,面对新的环境、新的角色,许多新兵在满足新鲜和好奇感之后,常常会使个别新战友感到不适应。从而造成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以及与之有关的躯体症状都有可能出现。如果新战士得到很好的自我调节和减压,就会拥有阳光心态,较好地度过适应期,全身心投入到训练和工作中去。

  心理科主任王晓丽介绍说,新兵适应期心理健康水平低,常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心理准备不充分。每个准备跨入军营的有志青年都会对将要面临生活的艰辛有所准备。但当他们真正步入了军营,亲身体验到了部队所特有的艰苦,之前的心理准备就会显得不足。新兵一天训练下来,对于高强度的训练和严格的管理不适应,他们体会最深的往往就是累。当这种生理疲劳长时间持续,就会引起他们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低落等心理疲劳现象。

  二、想念家人,感到孤独。当穿上军装的兴奋逐渐淡,对家的思念也日渐涌上心头。尤其感受到训练的艰苦后,想家的念头就会愈发强烈,不适应感就显得更加突出。

  三、期望值过高。有的新兵从小就对橄榄绿向往不已,以身许国的壮志从小就埋藏在心中,如今终于梦想成真,恨不得立刻就学到军队的全部知识,把自己变成一个标准的现代军人。可入伍后枯燥单调的生活和训练方式,让他们感觉与自己当初的理想相去甚远,从而引发“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挫败心理。

  

  资料图。

  心理疾病“五大”症状:

  1、情绪恶劣:经常悲观、抑郁、烦躁、或者易怒、喜欢攻击;

  2、查不清楚原因的躯体痛苦:长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经紊乱、体力下降、长期失眠等;

  3、注意力不够集中:工作、学习和注意能力明显下降等;

  4、反常的行为:反复洗手、做鬼脸,厌恶自己和厌恶别人等;

  5、有人际交往的障碍:对于人际交往感到恐惧,经常感到自卑、手足无措等。

  针对新兵适应期出现的这些心理不适应问题,心理专家王晓丽为新兵开出了3剂“心理处方”,帮助新兵更好的度过适应期:

  第一方:及时介绍军营特点,使新兵初步形成对军人角色的认知。角色认知作为角色扮演的前提,是对将要扮演角色的一种心理准备。如果对自己将要扮演的军人角色有一个充分的准备,那么适应能力就会越强;没有心理准备,适应可能就会更加困难。所以,当新战士到部队后,要及时向他们介绍部队生活、工作的特点和对战士的要求,使他们初步形成对军人的角色认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新兵有了不怕吃苦、不怕挫折的准备,就能较好地适应部队生活。

  第二方: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行为训练活动,使新兵适应性心理冲突得以缓解和消除。适应性障碍指个体在经历程度较轻,但较持久的精神应激时间后,尤其是生活的变迁如迁居、地位的显著变化后出现的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社会功能损害,持续时间相对较短,随着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消除或个体适应能力的改变而恢复。新兵参军入伍,环境变化大,角色转换突然,大都适应不了高强度的训练。同时,与父母亲人的分离,在工作训练中遇到的挫折,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失望、焦虑的心理状态。针对新兵出现的适应性障碍,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行为训练活动。比如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团体治疗等方法,鼓励新兵将应激所致的恐惧、愤怒、焦虑、无助感,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第三方:传授身体放松训练技能,将新兵不适应等负面情绪通过身体放松训练释放出来。可以在军事训练之余,教会新兵身体放松训练技能和游戏。同时也可以组织开展一些减压互动游戏,如:动作类小游戏、体育类小游戏、益智类小游戏、棋牌小游戏、策略类小游戏、敏捷类小游戏、激情类小游戏、折磨类小游戏、双人小游戏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