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從地方到部隊,從普通老百姓向一名合格軍人轉變,是新兵人生經歷的一次重大轉折。新兵適應期指從新兵步入軍營之初到新兵下連隊之前這段軍事強化訓練的適應階段。在這個時期,隨着地理環境、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艱苦緊張的軍事訓練的展開,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角色,許多新兵在滿足新鮮和好奇感之後,常常會使個別新戰友感到不適應。從而造成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以及與之有關的軀體症狀都有可能出現。如果新戰士得到很好的自我調節和減壓,就會擁有陽光心態,較好地度過適應期,全身心投入到訓練和工作中去。

  心理科主任王曉麗介紹說,新兵適應期心理健康水平低,常見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心理準備不充分。每個準備跨入軍營的有志青年都會對將要面臨生活的艱辛有所準備。但當他們真正步入了軍營,親身體驗到了部隊所特有的艱苦,之前的心理準備就會顯得不足。新兵一天訓練下來,對於高強度的訓練和嚴格的管理不適應,他們體會最深的往往就是累。當這種生理疲勞長時間持續,就會引起他們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落等心理疲勞現象。

  二、想念家人,感到孤獨。當穿上軍裝的興奮逐漸淡,對家的思念也日漸湧上心頭。尤其感受到訓練的艱苦後,想家的念頭就會愈發強烈,不適應感就顯得更加突出。

  三、期望值過高。有的新兵從小就對橄欖綠嚮往不已,以身許國的壯志從小就埋藏在心中,如今終於夢想成真,恨不得立刻就學到軍隊的全部知識,把自己變成一個標準的現代軍人。可入伍後枯燥單調的生活和訓練方式,讓他們感覺與自己當初的理想相去甚遠,從而引發“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挫敗心理。

  

  資料圖。

  心理疾病“五大”症狀:

  1、情緒惡劣:經常悲觀、抑鬱、煩躁、或者易怒、喜歡攻擊;

  2、查不清楚原因的軀體痛苦:長期慢性疼痛、植物神經紊亂、體力下降、長期失眠等;

  3、注意力不夠集中:工作、學習和注意能力明顯下降等;

  4、反常的行爲:反覆洗手、做鬼臉,厭惡自己和厭惡別人等;

  5、有人際交往的障礙:對於人際交往感到恐懼,經常感到自卑、手足無措等。

  針對新兵適應期出現的這些心理不適應問題,心理專家王曉麗爲新兵開出了3劑“心理處方”,幫助新兵更好的度過適應期:

  第一方:及時介紹軍營特點,使新兵初步形成對軍人角色的認知。角色認知作爲角色扮演的前提,是對將要扮演角色的一種心理準備。如果對自己將要扮演的軍人角色有一個充分的準備,那麼適應能力就會越強;沒有心理準備,適應可能就會更加困難。所以,當新戰士到部隊後,要及時向他們介紹部隊生活、工作的特點和對戰士的要求,使他們初步形成對軍人的角色認知,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新兵有了不怕喫苦、不怕挫折的準備,就能較好地適應部隊生活。

  第二方: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行爲訓練活動,使新兵適應性心理衝突得以緩解和消除。適應性障礙指個體在經歷程度較輕,但較持久的精神應激時間後,尤其是生活的變遷如遷居、地位的顯著變化後出現的情緒障礙或適應不良行爲,導致社會功能損害,持續時間相對較短,隨着應激性生活事件的消除或個體適應能力的改變而恢復。新兵參軍入伍,環境變化大,角色轉換突然,大都適應不了高強度的訓練。同時,與父母親人的分離,在工作訓練中遇到的挫折,很容易使他們產生失望、焦慮的心理狀態。針對新兵出現的適應性障礙,我們可以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心理行爲訓練活動。比如可以運用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團體治療等方法,鼓勵新兵將應激所致的恐懼、憤怒、焦慮、無助感,通過語言表達出來。

  第三方:傳授身體放鬆訓練技能,將新兵不適應等負面情緒通過身體放鬆訓練釋放出來。可以在軍事訓練之餘,教會新兵身體放鬆訓練技能和遊戲。同時也可以組織開展一些減壓互動遊戲,如:動作類小遊戲、體育類小遊戲、益智類小遊戲、棋牌小遊戲、策略類小遊戲、敏捷類小遊戲、激情類小遊戲、折磨類小遊戲、雙人小遊戲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