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孩子,照顾他的吃喝拉撒睡成了妈妈们每天生活中的全部内容。孩子吃饱喝足了,那就得拉出来啊,别看只是大便小便的事情,可学问也是一套一套的,可是父母的科学养娃理念总是和爷爷奶奶的养娃习惯产生冲突,特备是在把屎把尿这个事情上。

把尿

一讲到把屎把尿,妈妈就是一把的血泪史呀。

妈妈:我知道对宝宝不好,可抗不住家里老人非要把!

老人:有啥不好的,他爸他妈都是这样把过来的,有哪里不好啦?你们不都是好好!

真的好好的吗?请问:

你有便秘的苦恼吗?

你长期饱受着痔疮的困扰吗?

越是重要时期越是尿频、尿急吗?

睡觉前不上厕所睡不着,晚上老起夜上厕所?

出门前要先上厕所、考试前要先上厕所,所以现在到哪都先看看厕所在哪里!

如果以上症状您有两项,恭喜!你小时候确实经历过被把屎把尿,这些就是把屎把尿带给你的“福利”。

一边是“拉扯大了一堆孩子”的外婆奶奶们,一边则是“看了很多育儿文章”的新爸新妈们,中间则是啥也不知道的小宝贝。老人们说“我几个孩子都是这样把过来的,都没什么问题啊”,妈妈们则说“专家说了,不能把屎把尿,孩子大了自然就知道了”,双方意见高度不统一,矛盾持续升级,谁也说服不了谁。

那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下到底要不要给宝宝把屎把尿,利弊各种摆在面前,我们都能理性对待。

把尿给孩子带来的长期危害:

1、把便动作对孩子的脊椎不好,不利于婴儿髋关节的发育,容易造成脱肛、肛裂等现象。

2、排尿过勤不利于膀胱功能的成熟,会使婴儿很难憋住尿,反而容易尿频。

3、把屎把尿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是大人在刻意控制婴儿的行为。长此以往很容易让孩子对排便产生压力,甚至抗拒。

4、定时把大小便并不会让孩子尽早学会自主排便。因为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能发育成熟,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大小便的。

把尿能达到训练孩子控制排便的目的吗?

婴儿的尿道括约肌,肛门括约肌,要在3岁左右才完全发育成熟。这是人控制便尿的生理基础。在此之前,孩子是没有能力完全控制排便排尿的。尤其是1岁以前,与其说把尿是训练孩子,不如说是训练家长找到孩子比较容易排尿的时间,比如吃奶后5-15分钟,睡醒后。这还是比较成功的排尿训练。

失败的排尿训练在1岁前比比皆是,后果是孩子完全不知道根据便意排尿,只知道根据被把这个动作来反射性排尿。比如经常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孩子晚上不能安睡,非要把一泼尿才能接着睡,甚至白天都不把不尿,只知道因为憋尿而哭闹。

1岁之后,孩子们开始有了一点控制便尿的能力,但是并不完善。这和老年人控制不好大小便是一个道理。很多家长苛求孩子,一旦孩子把尿时不尿,或者不把尿的时候自己尿了,就会责怪孩子,甚至用呵斥打骂的方法来要求孩子尿尿之前必须告诉家长。这样的家长,等老了之后,自己大小便控制不好的时候,要祈祷你的子女不要为此而呵斥你哦。

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家都把,还不是没事?

请问:您尿频,尿急,尿灼,尿不尽么?是不是晚上睡觉老起夜?睡前不排尿不舒服?出门前不排尿不舒服?出门后经常想着厕所在哪儿?上学时候考试前总觉得想尿尿?如今还有便秘困扰,痔疮呢?没有!!??也许时候未到。如果以上症状你有二项,恭喜,你小时候被把过屎尿了。

中国十人九痔,许多男性为什么总有前列腺疾患么?那就是膀胱功能不稳定引起的,逼尿肌无法自主收缩,引起尿频,尿急,遗尿,简称:尿失禁!!!膀胱功能不稳定知道为什么嘛??婴儿期尿道括约肌受损。

其实,个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那些经常为此问题焦虑的妈妈们能尽量想开些。

目前来说,在这样的传统大环境下你想做到绝对不把屎把尿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如果你硬要坚持到底的话,最后只会徒增你带娃的烦恼,甚至还引发家庭矛盾。所以,如果您家也有这样的争执,不妨学着各让一步吧,利害关系先和老人摊开讲明,再固执的老人总会多少听进去一点吧?而妈妈们呢,如果老人们并不是频繁和你对着干,或者不是逼你半夜叫醒孩子去把便,她偶尔把几次咱也就别那么瞎担心了,毕竟所谓把便的危害也是基于“量”的积累之上的。

尊重孩子,遵从内心,有时学着接受顺其自然,我想带娃路上你会更轻松一些!

图片来自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