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爲觀衆而言看一部戲,除了明星的演技,還要看得那就是演員的人設,這個概念很廣包括“人物的造型,服飾,神態刻畫等等因素。伴隨着巨大的矛盾衝突,明明是兩個是世界的人卻成爲了命中的摯友,兩個人該如何推動整部劇劇情的走勢也成爲了《陳情令》最大的看點。

繼《長安十二時辰》後,又一鉅作火了…

據耽美小說《魔道祖師》改編的《陳情令》定檔騰訊視頻,兩位男主一個沉穩儒雅渾身流露出高貴王者之氣,一個古靈精怪一副風流浪子形象。本不該相交的二人卻成爲了一生摯友,在外人看來也可稱之爲有“斷袖”之嫌

到底是觀衆的口味變了?還是諸如此類良心劇就應獲得好票房?同爲小鮮肉,爲何在《陳情令》中的他們卻可以被觀衆一致好評?一部劇的成敗,除了演員的演技,決定性因素還有很多。

記得也是在去年暑期熱播的《延禧攻略》着實讓觀衆爲之震撼,角色性格刻畫鮮明,演員全情投入的表演,到如今仍記得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比如嫺妃,在暴雨夜中黑化的笑容。爾晴從一心一意的忠誠到後來害死主子的狠辣勁兒,讓網友大呼:“爾晴,我勸你善良。”高貴妃的飛揚跋扈。富察皇后的端莊嫺雅。以及讓人一開始便脫離傻白甜人設的腹黑宮女魏瓔珞。

作爲觀衆而言看一部戲,除了明星的演技,還要看得那就是演員的人設,這個概念很廣包括“人物的造型,服飾,神態刻畫等等因素。”要知道,好的“人設”,也會爲作品加分,是作品成功的關鍵。

那麼什麼是好人設?就拿形象刻畫來說,一部戲中演員的形象分以下兩個方面來刻畫,一是角色穿戴打扮一定要合情合理,符合角色本身的背景和身份。二是要通過外在服飾來刻畫人物內心。

要麼說爲何現代國產劇不被看好?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某劇中女主角被設定爲勤工儉學的窮學生,可一出場就是一套套一線大牌服裝,住的還是“豪宅”,在人眼中月入不過萬的“窮學生”到底是哪來的錢來支撐生活的?着實不能讓人信服。

再看前幾年熱播的《繼承者們》同樣是苦女主,樸信惠穿的就是韓國本土的品牌,就相當於國內的美特斯邦威,森馬,而富有的男主們則穿着名貴的奢侈品。

第二點,好的服飾如何體現人物的個性,再看《延禧攻略》中高貴妃因地位顯赫,平時帶的頭飾是及其華貴,甚至比富察皇后都要奢侈,所乘的捻也跟皇后同一品級。

雍容華貴的服飾自然凸顯了高貴妃的地位,與衆不同的綠色調也符合她不可一世的心境變化。

關於服飾造型方面,讓我不得不提到一個人,《甄嬛傳》中首席服裝造型師陳同勳。而最近熱播的《陳情令》服裝設計也同樣出自他的手筆。

再看《陳情令》中姑蘇藍氏的服飾都是藍色調,尤爲突出他們孤傲的性格特點。加之抹額,頭冠,腰封着實爲他們增添了幾分仙氣。

雲夢江氏則爲紫色調,活潑清雅,再佩上信物“蓮花”,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更體現了雲夢瀟灑恣意的態度。

蘭陵金氏則以金色爲主,如魏無羨所說的:“金孔雀也不爲過。”金色本就是雍容華貴的代表。

岐山溫氏則以紅黑色調爲主,也尤爲凸顯溫氏家族的野心與邪魅氣息。

清河聶氏則以黑白爲主,頗有巍峨之風範。

然而陳同勳耗費心思最多的還是兩位男主的造型與風格。

魏無羨是雲夢江氏家主故人之子,和嫡系江澄的服飾多少仍舊有所不同,不知觀衆們是否注意,江澄的上衣花邊較魏無羨稍稍多了點淡紋。

而私下出行時魏無羨時常一襲黑衣,並在黑衣上秀紅色流蘇,生怕將人物刻畫的過於死板,也對後期魏無羨作爲夷陵老祖身份起到伏筆作用。

藍忘機則不同,自雲深不知處長大,較魏無羨來說尤爲有仙氣,所以用藍白色調,爲觀衆呈現出雲裏霧裏的感覺。

與魏無羨一同出境恰好“一黑一白,形成道家太極元素。”並形成鮮明對比

而在性格塑造上《陳情令》的大火也符合武俠片雙男主兩種體質的經典形象。正如上世紀70年代初的《刺馬》姜大衛與狄龍,兩人一動一靜,反差極大也是不打不相識,最後成爲摯友。

還有《絕代雙驕》中的小魚兒與花無缺,一對兄弟卻走上了不同的人生,也像極了魏無羨與藍忘機。同爲世家子弟,兩人卻有不同人生境遇,年少聽學,魏無羨性格乖張惹出了許多亂子,而藍忘機則有着大家之風該有的風範,處處循規蹈矩。他倆一個像烈火,一個如冰山,冰火兩重天。

劇中不斷用鮮明對比方式來塑造兩人一冷一熱的性格特點。伴隨着巨大的矛盾衝突,明明是兩個是世界的人卻成爲了命中的摯友,兩個人該如何推動整部劇劇情的走勢也成爲了《陳情令》最大的看點。

除了服裝以及人物性格刻畫,還有很多因素決定一部戲的質量,比如反派的角色該如何突出,好人是如何伴隨整部劇情來一點點改變性格進而走向黑化。對於這些外在的“人設”,遠比一個演員本身更爲重要。

不論是導演還是編劇都在通過各種手段來塑造戲裏的每個人物,但也要通過演員自身的演繹還將角色活化。

好比如今另類小鮮肉,用自身的流量過度消費自己,毫無演技可言,在觀衆眼光愈發高的現在,貌似有點喫不消了。倒不如低下身子潛心演戲,用一個個鮮明的形象證明自己。

隨着時間的流逝,最終被世人所記住的是《甄嬛傳》中華妃,《武林外傳》中的老白,《延禧攻略》中的嫺妃,《陳情令》中的魏無羨與藍忘機,而非過度營銷後的“IP”標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