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的真實性和合理性

我想再談談小說的真實性這個話題。

在電影《新喜劇之王》的預告片裏出現這樣的橋段,關於痛楚表現的真實性。演出來的效果和真實的效果並不一樣,但是觀衆更傾向於接受哪個版本呢?

在小說中那些你所不知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特殊規則,我講給你聽

在小說中那些你所不知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特殊規則,我講給你聽

在小說中那些你所不知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特殊規則,我講給你聽

(以上痛楚表現,讀者可以自行體會~從我個人生活經歷來說,我更傾向於第三張圖片的表現更貼近真實。)

從前我在寫作分享中寫過小說對話方面的感想,摘錄如下:

新人寫對話很容易犯一個毛病,那就是太"真實"。現實生活中人們的對話常常會包含着一些無意義的信息,有些作者會把這些信息也加入到對話中,明明一句話可以講完的內容,卻用了幾次對話來完成。這些作者可能會這樣想,別人寫的對話太假了:"怎麼可能每個人說的話都那麼幹淨利索,那些複雜的意思肯定要支支吾吾解釋個半天吧,僅僅一問一答就完事了?"小說創作就應該這樣,要給讀者有用的信息。其實不光是寫小說,大家看電視劇也是如此。平日裏兩位久不見面的買菜大媽偶爾遇上,常常會拉家常,聊個四五分鐘不在話下。可這樣的情境在電視劇中出現往往就是三言兩語帶過,而且她們的對話對劇情的發展還會有推進作用。設想一下,現實情景在影視作品中真實還原,對話內容極其無聊,你看個幾分鐘會覺得煩膩吧?寫小說也是如此,儘量把你對話中無意義的"拉家常"去掉。

接着,我想從小說環境這個角度來談談小說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其實就跟人物的真實性一樣,讀者關注的並不是絕對的真實,而是不要出現明顯的違和。哪怕小說裏面的環境不存在於現實當中,只要能讓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我認爲環境塑造的效果就是成功的。在環境展現上,我希望作者能夠做到這樣的效果,讓讀者能夠感嘆:要是我處於這樣的環境中,我也肯定會有這樣的感覺。

比如小說裏面出現一個人物駕駛宇宙飛船去戰鬥,這個橋段到目前爲主當然是假的。但是,設想一下,在故事場景中,當敵人的炮火要發射過來,主人公感覺非常害怕,全身毛孔都劇烈緊縮,幾乎無法呼吸。當那一波攻擊過去,他才意識到自己的衣服溼透了,心臟還在猛跳。既慶幸自己還活着,又厭惡過着這樣的日子。這樣的描寫是否真實,每個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樣。某些讀者想起自己曾經騎車差點跟迎面而來的摩托車相撞,當時他的情緒感受就是這樣,當他看到這一段內容,他就獲得強烈的共鳴,認爲作者寫得真實。

要把小說寫得真實,跟塑造真實的人物形象一樣,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現實中的真實感受進行代入。事件可以是假的,人物可以是假的,環境可以是假的,但是感受是真實的。人們常說,人的左右大腦負責接收不同的信息,左腦負責邏輯,右腦負責情感。在我看來,一部小說的真實性也反映在這兩個方面,邏輯上不違和,情感上不違和,那麼這部作品就可以被我們所接受。

邏輯上的不違和也可能理解爲我們所說的合理性。合性理是相對小說環境來說,離開了具體的小說環境,合理性也就無從談起。用回《哈利波特》這部作品舉例,在現代社會中存在着一個魔法世界,這合理嗎?從我們目前所掌握的信息來說,這是不合理的。從這一點上來分析合理性沒有意義。

我們談到的合理性,應該是小說情節的發展是否符合小說的規則,在邏輯上能不能說得通。小說的設定就是告訴讀者,這些規則已經是小說世界當中的事實,已經賦予它們合理性。當小說設定爲一個魔法世界,那麼裏面的巫師利用魔法飛行就是合理的。既於這樣的規則,我們懷疑的合理性,會偏向於邏輯上能不能說得通。比如巫師明明有飛行的能力,當野獸從遠處向他追趕過來的時候,他不用飛行逃脫,而選擇奔跑,最後被野獸追上並喫掉。當讀者看到這樣的情節,他們大概會覺得很鬱悶,說這樣的情節有毛病,因爲這不符合小說的規則。

另一方面,小說的合理性,不光要看規則設定,也要看是否滿足特殊情況。用回上面這個例子,如果作者交代巫師中了毒,或者中了魔咒,因而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他用跑步的方式逃命,就顯得合理。所以,當故事發展出現了一些違反小說規則的情況,作者需要額外去交待,要做到自圓其說,讓讀者信服。

在小說中那些你所不知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特殊規則,我講給你聽

小說的特殊規則

合理性這方面還涉及到特殊規則。在這裏我們要引入平衡性這個概念,特別在實力設定上,我們要做到勢均力敵,任何一方實力過於強大都不好看。爲了讓小說裏面的敵對雙方實力均衡,又不破壞小說的合理性,我們往往會加入特殊規則。在這裏我們用一部韓劇《來自星星的你》來作簡單的分析。這部作品講述了一個有超能力的外星人跟一個地球人之間發生的愛情故事,這部作品裏面有兩條明顯的故事線,一條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感情發展,另一條是懸疑故事線,涉及陰謀和報復的主題。

從我個人角度來看,

{!-- PGC_COLUMN --}

這部作品在實力設定上並不平衡,男主角的超能力太強大,讓故事的發展很不合理。簡單來說,以男主角的實力水平,很容易就可以收拾大反派。編劇也注意到這種情況,爲此他們加入了特殊規則來挽救作品的合理性。這些特殊規則主要用來降低男主的實力,第一條設定男主角很快就要離開地球,他的身體因此發生了一些奇怪的變化,超能力經常失控變弱,甚至在關鍵的時候用不了超能力。第二條設定就是男主角接觸到人類的唾液會極度虛弱,因此當他跟女主角接吻之後,他會大病一場同樣用不了超能力。第三條就是男主角不能用超能力殺人,要不然他會沒命。

這幾條特殊規則就是爲了讓男主角不至於太強大,讓正反兩方在實力上處於勢均力敵的水平,這樣故事的衝突才能展開,劇情才能發展。雖然這部作品刻意加上了這樣的特殊規則,但它的合理性依然是有漏洞,特別是第三條規則完全沒有邏輯性,純粹是編劇沒有辦法編下去了,纔不得不加上這個牽強的理由。這方面就不展開來說了,舉這個例子主要是用來跟大家說明一部小說的合理性可以通過特殊規則來調整。

在小說中那些你所不知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特殊規則,我講給你聽

環境處理要注意的問題

關於環境處理上的禁忌,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作品開頭出現大片大片的環境描寫。在這裏要特意交待清楚,不是說開頭不能用場景描寫(相反這種情況是很常見的,開頭先來一段環境描寫,交待一下環境信息,或者烘托氣氛,然後讓故事緊接着發生)。禁忌在於開頭描寫太多,把故事線的出現不斷往後拖,這樣會讓讀者失去耐性。在小說創作中,我贊同儘早讓故事線暴露出來,吸引住讀者的注意力。哪怕環境描寫可以烘托氣氛,它烘托的也是故事環境裏面的氣氛,如果故事都還沒有出來,大段大段的描寫就像是看散文,而不是在看小說。

我們再稍稍擴展這個問題,有很多作者喜歡寫幻想類小說,幻想小說總要交待世界觀。有些作者喜歡在作品開頭就大段大段地交待世界觀,還有重要的歷史事件。這種情況跟開頭出現大段的環境描寫是類似的,都是延遲故事的出現,都是挑戰讀者耐心的行爲。世界觀的交待可以慢慢展開,讓讀者慢慢吸收,而不是一下子拋出一堆設定,讓他們背考試資料一樣勉強去記。重要的設定和概念可以融合到故事中,在出現相關情節的時候再慢慢介紹。

有些朋友爲了吸引讀者注意,一開頭就寫出很激烈的打鬥,這種情況也會出現反效果。小說作品不同電影,電影的畫面感很強,激烈的打鬥是一場視覺上的享受。而就算是電影,開頭的打鬥也不會來個十幾二十分鐘,要不然也會引起審美疲勞,觀衆會感到鬱悶,爲什麼還不講故事,不停湊畫面是什麼意思?

對比場面描寫,讀者對小說故事的期待感會更強,他們希望儘早感受到故事的氣氛。如果在一開頭就是兩個滿級的高手在決戰,洋洋灑灑寫了幾千字,各種山崩地裂日月無光,讀者就算看到了也不會有什麼特別感覺。因爲他們還沒有進入到故事氣氛當中,也不瞭解各種設定,滿級高手一招滅了一座山也不能帶來多大的震撼感。他們完全不瞭解小說的實力體系,怎樣算很特別強,怎樣算比較厲害,他們完全沒有概念。

這種情況類似於大家看一些遊戲視頻,如果沒有玩過那些遊戲,可能根本不理解這個視頻的意義所在,只看到亂哄哄的畫面。玩過遊戲的人,會知道那個視頻展現出來的是所謂的神操作,玩家發招的時機非常精準。只有深入體驗過,才能建立起相關的概念,才能從中感受到樂趣。小說創作也要讓讀者儘快融入到故事環境,讓他們建立起相關的概念,當他們理解了某些設定,這樣他纔會覺得有趣。

描寫類的內容應該輔助故事的開展,而不是起到阻止作用。環境描寫是爲了交待信息或者烘托氣氛,都是爲了故事而服務。關於場景描寫,要還是不要,寫多還是寫少,主要也看能不能爲講故事服務。如果描寫讓故事更好看,那就加上描寫;如果描寫太長,打斷了故事的發展,讓人覺得不耐煩了,就精簡一下,甚至去掉相關的描寫。所以說,這方面沒有固定的標準,很

多時候也是作者自己憑感覺來做。舉一個例子,幻想小說裏面一場激烈打鬥結束之後,作者寫了幾百字的戰場環境描寫,交待了蒼涼的氣氛,也讓讀者的緊張情緒得以緩和。接着又轉到新的故事環境,讓故事進入下一階段,這樣處理看起來會覺得比較合理流暢。如果用了四五千字來寫環境,讀者會覺得太長太拖沓了,他們就會直接跳過這些內容。

在小說中那些你所不知的真實性和合理性以及特殊規則,我講給你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