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李志林—忠言周評:“逼空”告別底部,圍獵十月“秋搶”!

  大起大落的9月行情結束了。

  9月行情最大成果是:各大指數均探明瞭底部,並且走出了底部。

  如果說上週末高於2644點底部僅50點,只能初步確認“秋搶”行情啓動的話,那麼本週則可以確信:“秋搶”行情正以逼空的面貌,展現在人們的面前。

  1、六大指數走出底部,呈分化態勢。

  儘管各大指數均走出了底部,但是表現各異,大小盤指數成現了分化。

  從周線看。上證50從2573點—2606點,漲1.28%;滬深300從3410點—3438點,漲0.83%;上證綜指從2797點—2821點,漲0.86%。但是,深成指從8409點—8401點,微跌0.09%;中小板從8517點—8503點,微跌0.16%;創業板從1411點—1411點,打平手。

  從月線看。上證50從2474點—2606點,漲5.34%;滬深300從3334點—3438點,漲3.13%;上證綜指從2725點—2821點,漲3.53%。而深成指從8465點—8401點,跌0.75%;中小板從8640點—8503點,跌1.58%;創業板從1435點—1411點,跌1.67%。

  從9.18的最低點到週五收盤看。上證50從2331點—2606點,漲11.8%;滬深300從3191點—3438點,漲7.75%;上證綜指從2644點—2821點,漲6.7%;深成指從7958點—8401點,漲5.57%;中小板從8119點—8503點,漲4.73%;創業板從1345點—1411點,漲4.9%。可謂滬強深弱。

  可見,上證50、滬深300和上證綜指,這3個大盤股指數漲幅和走勢,明顯強於深成指、中小板、創業板三個小盤股指數。這大致反映了大資金和新增資金的動向。

  

  2、大盤呈逼空走勢,但沒有出現“二八現象”。

  許多人在2644點底部區域本認爲,儘管大盤跌到了2600點低位,估值似已見底,但不宜進行左側交易,一旦探明底部,有得好盤底了,有足夠的時間,可以通過右側交易,從容地建倉。

  但是,本次走出2644點底部的8個交易日,則出現了逼空走勢,日K線呈70度的陡峭角度,徑直向上。僅6天功夫,上證指數就大漲了183點,令信奉右側交易者措手不及,天天等回調,卻不如願。

  這8天中,上證50指數有6天上漲:+58點、+28點、+0.34點、+86點、+34點、+31點,只有2天小跌:-25點、-7點。滬深300指數有5天上漲:+37點、+43點、+100點、+37點、+35點,僅有3天下跌:-2點、-30點、-13點。上證綜指有5天出現大漲:+48點、+30點、+68點、+25點、+29點,而只有3天小跌:-1點、-16點、-15點。

  上週五,上證綜指大漲68點,日線收出“光頭大陽線”,周線收出了兩年半的最大“光頭陽線”。本週五,明明是將有9天的國慶長假,按慣例,是日多數人有避險的需求,指數都是以小陰小陽收盤。豈料,日線又收了一根“光頭中陽線”,周線收出“光頭小陽線”。

  連續兩根“光頭中大陽線”,這就是典型的逼空,通常只有大牛市纔會出現的主力行爲。這種大漲小回的逼空走勢,在以往走出底部時是比較少見的。

  尤其值得稱道的是:本次8天的大盤股指數的強勢逼空上漲,並沒有重複今年1月份僅有大盤股和大盤指數大漲、而多數個股下跌的“二八現象”,相反,在大盤指數上漲的時候,上漲的個股數量壓倒性的超過下跌個股,通常是8:2、10:2,甚至12:2,中小盤個股行情仍然十分精彩,,絕大多數投資者都不同程度地獲利。

  3、大盤指數逼空意味着什麼?

  記得上週當大盤跌到2660點—2650點區間時,整個市場瀰漫着對貿易等各種利空的恐懼,堅信“2644點不是底,2638點必破”,市場分析人士紛紛往下看跌2500點、2200點。

  但是,讓人感到意外的是,證監會某副主席突然宣稱:“中國不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中國股市不會崩盤”,“對目前中國股市,我們非常放心”。

  當市場多數人還在對這一表態表示強烈反感、視爲“冷漠時,大盤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快速走出了2644點底部。並相繼征服了5天線、10天線、20天線、60天線、五週均線、十週均線,站上了2800點。

  此爲何故?我認爲,他講這話的底氣,來自是對綜合因素的把握。

  第一,市場前期對貿易的負面影響,反應過度、風險釋放過度。所以,當2k億加徵稅10%的消息正式落地,利空兌現變成了利好。

  第二,根據分工,他提前把握了9月27日中國股市將納入富時羅素指數、1249只個股列爲標的重要信息。同時還獲悉,MSCI指數正爭取將購買A股的權重由5%提高到20%,富時羅素指數也希望將買入A股的權重由5.7%增加到20%,5年—10年將買入A股的資金擴大到2.5億美元。龐大的國際資金,將支持中國股市中長期走好。

  第三,他清楚地知道,在2700點下方停留整整2周,是誰在割肉,有是誰在大量建倉。據我分析,應該是5800億的養老基金中已經到賬的3700億資金,在搶建市場的割肉盤。

  果然,在走出2644點底部的第二天,剛跨過2700點,上證50、滬深300、上證指數就強力單邊拉昇,養老基金重點建倉的四大銀行股、工商銀行均大漲。建議銀行從6.15元—7.32元,漲19%;工商銀行從5.05元—5.80元,漲14.9%;中國銀行從3.42元—3.75,漲9.65%;農業銀行從3.25元—3.94元,漲21.23%。以此類推,養老金建倉的其他個股,也都已完成了抄底,隨後,國家隊、保險資金、公募基金纔會奉命以凌厲的攻勢,讓大盤快速脫離“養老金”底部,讓股市重回正常軌道。

  如果我這個推測能夠成立的話,那麼2644點底部將成爲較長時期的估值底、市場底、政策底。至少在9月中旬—11月上旬的“秋搶”行情中,是較難看到了。

  第四,他應該知道中國政府即將就貿易發表“白皮書”,向國內外宣佈中國政府的13個基本立場,知道國務院將採取一系列穩增長、穩金融、加大基建和基礎設施投資、減稅、降費、穩定股市等利好舉措。

  4、圍獵10月“秋搶”行情火候已到。

  秋搶行情從9月下旬的“逼空”開始,10月份,行情將進入主升段。市場將圍繞着主流熱點,各顯神通。

  首先,“進口博覽會概念股”將一馬當先。本週,“進博會概念股”的領頭羊東方創業已連續放量大漲9天,從10.3元—13.14元,漲幅27.6%,帶動了蘭生股份、物貿、龍頭、申達、百聯股份、暢聯股份、長江投資、華貿物流、上海雅仕、飛力達等個股連續上漲,跑贏大盤。

  國慶後,中央和上海政府將加強對首屆進口博覽會的宣傳力度,讓人們知道,這是世界首次進口博覽會,不是一次性展覽,而是建設一年365天都展示的購買進口商品的平臺,凸顯“上海購物”的優勢,爲全中國人民提供不出國就可採購各國商品的服務;更是貿易的關鍵時刻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誓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的機會。11月5日——10日,將有160多個國家來上海蔘展,60多個國家元首將參加上海虹橋國際經貿論壇,老大哥將作重要講演,併發布改革開放重要舉措。這將是今年中國外交、經濟、貿易最重要的一次主場國際盛會。

  可以預期10月份,“進博會概念股”和整個上海本地股,將會異軍突起,個股行情此起彼伏。

  其次,隨着9月底“國改雙百行動”的試點上市公司向國務院國資委上報方案,10月份,“國改雙百行動”即將展開,在國務院國資委網站上掛牌的地方國企上市公司,將會受到市場的矚目(上海有東方創業、雲賽智聯、老鳳祥3家上市公司)。

  再次,國家隊、保險資金、社保基金、養老基金、QFII/RQFII、北上資金、MSCI等機構看好的大金融大消費概念股,也將會向縱深發展,將有效拉動上證50、滬深300和上證指數3個大盤股指數住上臺階,其他個股也將“水漲船高”。

  最後,擁有自主可控的高科技股,如芯片、軟件、計算機、通信、5G、人工智能等,在經過9月份的調整後,10月也將成爲“秋搶”行情中人們所熱捧。這是應對貿易,政府着力推動發展的產業,是中國基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

  很多人至今對今年的秋搶行情認識不足,認爲高度有限,如受抑與2900點。

  倒是保險機構的看法更值得關注。繼8月中旬在上證指數2700點位附近加倉百億元后,9月,在2600多點時,主流保險機構又蠢蠢欲動。上證報記者從多家主流保險機構獲悉,近期他們將再度開啓加倉窗口,對這波反彈看高至3000點,並將循着消費和金融兩大主線,去挑選優質龍頭標的進行加倉。

  保險資金的態度,大致反映了國家隊、社保基金、養老基金的態度,決定了今年的秋搶行情,絕不是隻有2900點的高度。我早先看高2900--3000點,與保險機構的觀點較爲吻合。我還認爲,個股的機會則更大,人們應力求用個股的“秋搶,跑贏指數的“秋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