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週五收盤微漲,創業板卻跌超1%。美股方面,週五三大股指均收跌超3%,道指結束三連漲但創下1938年以來最大單週漲幅。海外恐慌情緒和流動性問題有所緩解,國內經濟刺激政策不斷加碼之際,下週以及4月的A股將何去何從?

綜合週末十大券商策略觀點來看,分析師對於A股4月走勢多數呈樂觀態度,認爲階段性反彈可期,其中中信建投建議維持A股高倉位,中信證券認爲A股四月迎底部拐點,安信證券的觀點則是A股目前處於牛市中的過渡期。

配置方向上,國盛策略重點關注內需驅動、需求將回暖、外資流出衝擊緩解的消費板塊;政策對沖的方向,如地產、基建、汽車等;科技成長仍是中長期主線。

中信建投:建議維持A股高倉位

主板當前基本面維度即將迎來3月官方PMI的披露,預計將比2月數據顯著改善,並引領全球投資者相應調整歐美經濟預期,且最新政治局會議再提"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或將顯著提升市場對中國經濟疫後恢復的期望,建議維持高倉位持有觀點不變。

創業板近期集中面臨IPO加速和美國納指反彈偏弱的雙重影響,但板塊即將迎來一季報業績增速,預計仍將表現活躍,建議高倉位持有不變,市值風格暫維持均衡。

國泰君安:A股外資偏好組合標的估值已進入配置區間

近一個月以來配置型外資淨流出是北上資金淨流出的重要力量,市場大幅波動以後,A股外資偏好組合標的估值已進入配置區間,預計全球流動性衝擊緩和後,中國優質資產有望重獲北上淨流入。

中信證券:全球資金再配置開啓 料A股四月迎底部拐點

中信證券策略研究稱,近期全球流動性拐點信號已經出現,同時預計各國大規模的財政刺激將防止全球經濟衰退演化成全球經濟危機,隨着歐美主要國家不斷升級的疫情防控措施見效,基準假設下,預計全球疫情的高峯在4月中旬出現,屆時全球資金的再配置將開啓。預計4月流動性邊際轉暖、外資恢復流入疊加產業資本入市是底部最重要的支撐力,4月中旬一攬子政策刺激推出將形成催化,A股市場將迎來底部拐點,開啓二季度的上漲。

國盛策略:底部區域4月將走出 關注三個方向

4月,隨着海外波動緩和、內部對沖加碼,市場將逐步走出底部、迎來修復。重點關注內需驅動、需求將回暖、外資流出衝擊緩解的消費板塊;政策對沖的方向,如地產、基建、汽車等;科技成長仍是中長期主線。

光大證券:觀望情緒濃厚 繼續看好純內需主線

結構上,大盤藍籌整體表現強於中小創,逆週期調節相關的純內需行業表現較好,科技行業受風險偏好壓制,整體維持弱勢。當前市場的主要矛盾在於二季度海外疫情對國內的需求衝擊存在不確定性,市場需等待更明確的逆週期調節政策,後期對沖的方向和力度是市場能否企穩上行的關鍵看點。當前市場估值相對合理,建議A股長線資金現在可逐步進場,價值投資時機已到,短線資金可擇機低吸,繼續等待政策方面的右側信號。

海通策略:曙光微現 A股進入階段性反彈期

海通策略荀玉根、姚佩發文稱,美聯儲無限量寬鬆緩解了流動性危機,G20攜手抗疫,國內政策望加碼,曙光微現,A股進入階段性反彈期。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抗疫仍處於艱難期,市場反彈後還可能回撤,趨勢性上漲還需等海外疫情拐點及國內基本面數據重新回升。短期白馬股和科技股均衡,中期轉型方向的科技+券商仍是主線。

天風策略:Q2整體區間震盪

維持市場底部的判斷;但對反彈的空間相對謹慎,屬於脈衝式超跌反彈,不大會是創新高的反轉,二季度整體是震盪格局;方向上一方面關注外資迴流下超跌高roe白馬,另一方面二季度配置主線圍繞逆週期政策發力的新老基建。

安信策略:樂觀不悲觀 A股目前處於牛市中的過渡期

對於A股市場,認爲雖然未來一個階段外需下行壓力在所難免,但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中國經濟也已經出現逐步恢復的跡象,本週政治局會議強調"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釋放重大積極信號。在政策堅定推動支持下,中國經濟尤其是內需部門回升趨勢將更爲確定,且在這個過程中預計流動性仍將維持充裕,而A股市場整體估值已處於歷史底部區域,因此戰略上應樂觀而不是悲觀,認爲從中期看A股目前處於牛市中的過渡期。短期投資者受到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風險偏好受到抑制,認爲結構上可以重點把握內需消費、新基建和傳統基建。

近期行業重點關注:醫藥、食品飲料、汽車、建材、建築、互聯網、計算機、通信、券商、黃金等,主題重點關注湖北區域振興等。

興證策略:大盤股和消費風格表現較好

興業證券最新策略觀點指出,綜合來看,全球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海外恐慌情緒和流動性問題有所緩解,境外市場大幅反彈,A股處於全球靠後水平。

國際公共衛生事件拐點尚未到來,短期的市場情緒仍然構成擾動因素,但中長期A股優勢邏輯不改。在寬幅震盪的大局下,上市公司進入財報密集披露期,也是投資者去僞存真的好時機,佈局好賽道和好股票的"上車點",特別是一頭佈局核心資產價值龍頭,另一頭佈局"新基建"方向。

新時代策略:類比2018年Q4 股市形成震盪底而非V底

從事件傳播的過程來看,當下比較類似2018年Q4。2018年2-9月,去槓桿和貿易開始衝擊實體經濟,到2018年10月,這種擔心廣爲人知,而且出現了大量的實錘證據(2018年三季報盈利拐點、螺紋鋼價格跳水、白酒銷售低預期)。但是隨着估值調整到位,後續利空雖然沒有消失,但是也沒有惡化。長期投資者開始快速增配A股,直接催生了2019年Q1的抬估值行情。當下的市場,已經有實錘證據(中國2月經濟數據、美國失業數據)證明疫情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很大,未來1-2個月需要確認經濟下滑的速度是否可控。一旦能確認,則股市將會企穩。這一確認的過程,會形成類似2018年Q4的震盪底,而不是V形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