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普洱茶界,“純料”給我們的印象往往是很高大上的樣子,而“拼配”,常被視爲很low級別的茶。

事實上,仔細分析起來,拼配藥比所謂的“純料”高級多了

目前的市場上有關純料和拼配之說衆說紛紜,亂人眼球;純料與拼配之爭更是越演越烈,讓初習普洱之人愈感茫然。不妨大家一起來探討一下純料和拼配

【純料】

如何定義純料這是最關鍵的;

---雲抗系列,相信單片種植的雲抗系應是相對純的純料;

---單片種植的高度人工管理種生臺地茶也比較純,但種生就有變異(如:有紫芽存在),也只能說相對的“純”;

---論山頭的茶就更爲複雜,不同寨子的口感就有不同的差異(攸樂;司土老寨和龍帕的口感就相差很大);

---同個寨子的茶樹由於生長形態不同(喬木、灌木)、生長地點(陽面、陰面、海拔高度)、變異形態(紫芽、大葉、中小葉)、樹齡大小等,其差別也是不小的;

---單片種植(有性繁殖、無性繁殖應區分)臺地茶園當季採摘鮮葉製成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單個寨子不同樹齡大小、不同生長地點、不同海拔、不同變異形態但應嚴格區分古樹和荒地、臺地的當季採摘鮮葉製成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

以上這些那些纔是相對意義上的純料呢

所以我們只能說純料的定義只是相對的。當然這是最基礎的,好的純料亦要有好的製程。

【拼配】

拼配一說由來已久,早期的國營廠時期就一直存在,勐海廠早期常規產品7542、7532就是。但是當初的拼配除了爲穩定口感、提高產品質量外,也有降低成本、提高產能、消耗不同產地和級數的茶青的目的。熟知早期國營廠的應該知道,早期國營廠的產品就已是不同茶區、不同級數、不同年份的茶青拼配而成的。目前市場上的拼配茶同樣也是爲了增強茶的口感、層次感、飽滿度、喉韻等等,以此來滿足不同消費人羣的要求。

當然目前市場上的拼配方式也千奇百怪,目的性也存在很大差異。拼配茶彷彿成了作秀的代名詞,亦很少有人瞭解拼配的真正目的,認真拼配一款好茶亦不是簡單的1+1=2。

拼配的方式很多,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

---同一地區的古樹和臺地的拼配,以求降低成本;

---不同地區但口感相似的茶青的拼配,以求降低成本;

---非原產地茶(越南青、境外料、貴州料)拼配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以求降低成本;

---不同產地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安不同比例拼配,以求口感完美、穩定;

---當年茶青拼配一定數量的老料,以求口感穩定、提高質量;

當然拼配的方式還有很多,恐怕還遠不止這些(生熟拼,翻壓等等)。目的爲何很關鍵,臺地拼古樹冒充古樹的、加境外料的這種做法並不少見,目的爲何無需多說了。拼配的本身本無可厚非,但同不同消費者交代清楚這很關鍵,但正是不少商家的交代不清楚讓消費者步入了誤區,甚至誤解了拼配。

【純料與拼配】

拼配與純料其實就是魚與水的關係,好的拼配絕對需要好的純料,水不好焉能養好魚。無論拼配還是純料認真做出來的都是好茶,好純料需要好料、好製程,好拼配需要用心的反覆嘗試;心寬口廣、孰好孰差只是個人喜好而已;無論拼配還是純料,重要的是你想要的是什麼。。。

來源:普洱茶吧論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