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旅遊

隨時隨地瞭解龍泉旅遊那些事兒

在我國古代的冷兵器中,槍的地位很重要,俗稱矛,主要的用法就是扎人,號稱“百兵之王”的它,殺傷力很強,爲歷代英雄豪傑所喜歡。在歷史上,槍使用最鼎盛的時代是明朝和清朝。在神話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哪吒三太子就是使用的“火尖槍”。三國時期,常山趙子龍使用的就是槍,名曰:涯角槍。而錦馬超使用的武器也是槍,號爲“虎頭湛金槍”。

影視劇中的趙雲形象

隨着槍的演變,槍不僅在形狀是發生了很多變化,而且在裝飾上使用了“纓”,比如在《新三國》中,趙雲使用的槍是一隻光棍的武器而已,後來槍上開始有了“纓”,冷兵器中槍帶着紅色的“纓”是因爲什麼?

第一,擋血、吸血。在作戰中,長槍這種刺擊兵器必然是不斷朝着地方的要害進攻,在刺中敵人的同時,被刺中的傷口往往會因爲深入動脈而噴濺出大量鮮血.如果沒有紅纓遮擋吸收,這些血液就會大量濺射到自己身上並順着槍頭流到槍桿上,導致槍桿打滑,難以持握進而影響使用。

有了紅纓,在刺擊時放射狀張開的紅纓便會擋住不少飛濺出來的血液,並阻止槍頭上的血液流向槍桿。從現有資料看,大量騎兵用槍的槍頭部分都配有紅纓,主要便是出於這個原因,因爲騎兵用槍往往在刺擊時,人借馬力,能讓槍尖深入動脈而造成大量濺血,於是紅纓便成了騎槍的某種標配。

第二,迷惑敵人。因爲在交戰中,不斷揮舞戳刺的長槍會帶動槍上的紅纓來回晃動,更因爲其鮮豔的紅色,能極大的分散敵方的注意力,反而忽視槍尖的威脅,從而大大提高刺擊的成功率。進入宋代,“堅而不硬、柔而不折”的白蠟杆被大量用於製造槍桿以後,便表現的十分明顯。在民間的武術花槍技法中更是發揮的淋漓盡致,“變幻莫測、神化無窮”。

電影《中華丈夫》中,由功夫巨星劉家輝飾演的主角就將武術花槍的特點在大熒幕上做了較爲全面的演示。電影中翻飛的紅纓晃得與其對陣的日本槍術高手(日本的槍並沒有紅纓)眼花繚亂,最終慘敗。

第三,判定“槍勁”。紅纓的第三大作用,是在槍術的練習上體現的,尤其以花槍體現的最爲明顯。花槍上的紅纓因爲極其柔軟,對力量的反應相當敏感,也就是說如果持槍者使用不同的用力方式揮動長槍(也就是槍勁),長槍上的紅纓便會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擺動。這就有助於持槍者或者教授持槍者槍術的人直觀的瞭解到持槍者是否按照正確的方式揮動長槍。如果方式正確,則紅纓的擺動也會正確,反之則是錯誤的,可以說紅纓在槍術的練習中起到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標尺”作用。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