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蔚來ES8的試駕評測文章,洋洋灑灑萬餘字,引起了蔚來車主、潛在消費者、汽車媒體的紛紛關注。在文章迅速發酵後的一兩天,蔚來方面三位大佬也分別對評測予以回應,他們如何回應“怒懟”?

李想:“有能力解決的活下來,沒能力解決的淘汰掉。”

作爲蔚來的聯合創始人以及股東,李想在微博上的回應彷彿將自己又上升了一個高度——“新造車企業從業者”。確實,同時作爲車和家品牌的掌舵人,李想的一番話不僅僅是爲蔚來而講,更爲包括自己在內的所有從業者而講。

“看着不爽”,但“問題很清楚”,李想把“解決問題”放在了微博回應當中。確實,解決問題的能力纔是造車新勢力在激烈競爭中不被淘汰的必備技能。李想甚至借勢自嘲:“消費者不會因爲是電動車、新企業而產生絲毫同情,消費者不欠新企業的。”

從這一角度來看,李想的言論屬於借勢在公衆輿論面前樹立高大形象,將其的微博轉發解讀成“爲評測文章背書”實在牽強。

當拋開辯解,把問題全部攬在身前之時,李想也許是爲了在公衆輿論面前樹立高大形象,但如果揣測李想的內心,恐怕他對與自己相關造車企業的研發能力,是充滿信心的。

李斌:“偉大的創新都是從質疑和批評中成長的,團隊將專注於實際的改進行動。”

“蔚來還不完美,但我們不會停止對完美的追求。”李斌對整個事件充滿了理性,對蔚來更是充滿了信心,他甚至希望以此事爲契機,得到更多的“直接反饋和改進建議”。

爲了將“用戶企業”概念放大到極致,這位放棄敲鐘機會的CEO,面對實際測評中的質疑與批評,選擇了接納並付諸實際行動,推進研發團隊的改進工作,這與“用戶至上”的企業調性相互吻合。

看到“用戶朋友在社交媒體上維護蔚來”的李斌是感動的,他甚至呼籲“懇請朋友們捨去激烈的言辭,客觀冷靜面對質疑和批評”。這種“豁達”的心境,和李斌挑選的圖片不謀而合。

在頭條君看來,並非所有的批評都合理。“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態度對用戶來說更是好事,但若對所有批評的聲音都是“有則改之”,那ES8的售價恐怕就不是40萬,而是400萬。

秦力宏:“認真聽取批評,屏蔽情緒化評論,專注改進迭代,與各界加強溝通。”

如果說李想強調了“解決問題”,李斌則進而強調“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那麼秦力宏的回應則在總結之後加上了“與各界加強溝通”。

按照蔚來的高曝光率與高頻率溝通模式來看,顯然蔚來並不屬於溝通有待加強的車企,於是“各界”二字便更加值得解讀——也許是用戶的寒暄讓蔚來覺得“應該早點回應”,平復用戶們的激動之情;也許是與車評人間的溝通應當更直接深入,讓意見反饋直接得到採納,避免“強觀點輸出”搭配“非善意情緒”引起軒然大波。

風波之下,也有很多蔚來用戶、喫瓜羣衆甚至是媒體發出了與“萬字評測”不同的聲音,這在一定程度也體現出,中國汽車消費者在不斷成熟。

未來,如果一篇長文對某純電動汽車的百米加速予以肯定,讀者能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當談及動能回收機制的“不適感”,讀者能明白這是所有新能源車型的無法避免的原理性問題;當批評行駛中急加速“眩暈嘔吐放倒率90%”,讀者能清楚加速度的作用時,爲評測而評測就會被實用性評測所取代。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