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关注,阅读更多养生知识!

老王今年已经四十岁有余, 向朋友诉苦说, 自己平常睡觉总流口水, 有时还会张着嘴巴,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纠结要不要去医院寻求治疗。

问:睡觉流口水是怎么回事?

答:流口水是婴儿期一种很常见的生理现象, 因为这个时期他们面部肌肉还未发育完善, 咀嚼能力弱且口腔浅, 不会调节口腔内过多的液体, 所以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但睡觉流口水有时也见于成人。原因有很多, 如趴在桌子上睡、侧卧位睡等姿势不当, 使得腮部受到压迫, 嘴唇不能合拢, 出现流口水。口腔卫生不洁也会引起这种现象, 因为牙齿食物残渣或糖类物质的积存, 易使细菌在口腔里繁殖, 从而刺激唾液分泌, 睡觉流口水。此外, 若牙齿畸形, 前牙向前凸出明显, 睡觉时唇部很难完全覆盖前牙面, 常出现开唇露齿, 也会导致睡觉流口水。

如果长期出现这种现象, 还可能是一些身体疾病导致的, 如神经调节障碍、面部神经炎或中风、药物因素等, 这些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问:流口水是脾虚吗?

答:一般来说, 中医认为流口水多因脾虚不摄或脾胃不和导致, 但仍要辨证对待。

流口水, 中医也称为吐液、流涎。《黄帝内经》有五脏化五液之说, 即心化汗, 肺化涕, 肝化泪, 脾化涎, 肾化唾。由此可见, 涎与脾相对应, 流涎与脾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正常情况下, 脾精、脾气充足, 涎液化生适量, 上行于口而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 或脾气不摄, 则会导致涎液化生异常增多, 溢出于外。若脾精不足, 津液不充, 或脾气推动激发功能降低, 则见涎液分泌量少、口干舌燥。

此外要注意, 涎与唾虽都是口腔分泌的液体, 但二者是有一定区别的。涎由脾精所化, 出自两颊, 质地较清稀, 可自口角流出;唾为肾精所生, 出自舌下, 质地较稠厚, 多从口中唾出。由于唾源于肾精, 若咽而不吐, 还能回滋肾精, 故古代养生家主张“吞唾”以养肾精。

问:这种情况应该怎么调理?

答:治疗流涎, 中医多从脾论治, 可以用益智仁温脾暖肾, 摄涎唾, 辨证加减, 疗效颇佳。

还要根据引起流口水的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比如睡觉姿势不良引起的, 可通过调整睡姿, 减少对口腔的不良刺激来调理;口腔卫生不洁引起的, 要注意口腔卫生, 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习惯;牙齿畸形引起的可以请口腔科医生诊治矫正, 或消除牙石、牙龈炎等。

对于神经调节障碍者, 因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 神经调节发生障碍会使大脑发出错误信号, 引起唾液分泌增加。此时应当注意治疗基础病。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权,请私信联系,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