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喝茶時,是不是時常發現一個比較困惑的問題?就是泡的時間久了的茶或隔夜的茶(不管是

紅茶

、綠茶還是黑茶等等),茶湯麪上都會有一層類似油狀的“膜”。這是怎麼形成的?

有次去朋友那裏喝茶時,正好朋友桌上有杯早上泡的紅茶沒收拾,朋友就問我:這紅茶表面的像油狀的膜到底是什麼?這樣的紅茶是不是就不能喝了?

這是很多朋友都有些困惑的一個問題,但因爲大多都是泡好放置比較久的茶,所以很少有人去弄個明白,倒了完事。

其實紅茶產生類似油狀的膜是因爲茶葉中含有的,一種有機化合物茶多酚,茶多酚在空氣中被氧化造成的。茶多酚被氧化後形成了多酚類氧化產物——茶色素(國外稱紅茶多酚)。

久置的茶湯上漂浮的一層就是褐色的多酚類氧化產物——茶色素,氧化時間越長氧化物越多,因此放置的時間越久顏色也就越深。

炒青類的綠茶比紅茶更容易形成茶色素,因爲紅茶在發酵過程中,有一部分酚類物質已經被氧化了,而炒青綠茶則沒有在加工過程中經歷較多的氧化過程,於是在儲存和開湯後,其酚類物質的氧化反應還在持續的發生。

這種氧化現象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見到,比如蘋果中也含有多酚類物質,我們切開的蘋果,在切面會看到很快變色,也就是這個原因。

再比如常喝茶的人,牙齒上也會形成或深或淺的茶漬,茶漬形成也是同樣原因。

多酚類物質是茶葉中的主要物質,很多茶葉的香氣和味道也都是由酚類物質氧化後產生的,因此這樣的酚類氧化物對人體是無害的。

至於隔夜茶能不能喝,要看具體情況。比如在比較衛生的情況下,茶水有沒有餿或者變質,是可以喝的。

但是隔夜茶的時間過久後,維生素類物質大多也就喪失了,而多酚類物質在空氣充分氧化成棕色的膠狀物,附着力極強,這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茶鏽。

茶鏽的表現以巖茶、黑茶、普洱類的表現最明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在蓋碗、茶杯等盛裝茶水的器皿上形成深褐色的痕跡,給人一種不衛生的感覺,一般有些小潔癖的人是見不得這樣的茶水往肚子裏喝的。

有些茶漬還比較頑固,清洗時很不容易清洗掉,尤其是在白瓷茶具和玻璃器皿上,很難清洗。

但綠茶、黃茶等不發酵或輕度發酵的茶,只要不是時間過長,清洗起來相對就容易多了。不過這裏教大家一個簡單的方法,用牙膏清洗,快速而乾淨,因爲牙膏裏的氟能很好的溶解酚類物質氧化物。

沒有變質而且衛生的隔夜茶不僅能飲用,還有很多其他的用處(但是個人只建議紅茶、綠茶、黃茶的隔夜茶,比如巖茶、普洱等時間放長了,茶水的色澤是真的不太讓人放心的往嘴裏倒的)。

隔夜茶中含有豐富的酸類物質,可有效阻止毛細血管出血,如患口腔炎、舌癰、溼疹、牙齦出血等,均可用隔夜茶漱口治療(注意這裏的隔夜茶概念含白天泡的茶放置時間久的,但前提是不能變質)。

還有可以用溫熱的隔夜茶洗頭或擦身子,茶中的氟能迅速止癢、消毒,能防治溼疹。

可見,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觀察,科學合理的運用,很多東西都是能變廢爲寶,做到物盡其責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