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六安網訊(朱立傑 記者 張 靜)綠波盪漾,花草搖曳,飛禽徘徊……夏季晨昏,不少市民喜歡漫步淠河國家溼地公園,感受一份恬靜愜意的美好時光,演繹一幅人與自然的和諧畫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園風韻,全城妖嬈。”以淠河爲主線的淠河國家溼地公園,是典型的城市河流溼地公園,集城市休閒、科普宣教、科研監測、生態保護於一體,已成爲六安城市發展的景觀軸、生態軸、發展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尊重自然,母親河迎來涅槃重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座城市,因水增了靈氣,更因河添了神韻。可不曾想,穿城而過的淠河因城市發展、河道採砂、河牀乾涸等原因,一度被污染、生態環境惡化。“淠河承載着我們六安人太多的情愫。”深感惋惜的市民對引以爲傲的母親河滿是渴盼。\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堅持“以人爲本,尊重自然,改善生態,弘揚文化”的原則,六安市委、市政府自2008年起累計投入40億元對淠河實施綜合治理。“通過清淤、截污、活水、增綠,鳳凰河、大雁河等13條支流水系及黑臭水體迎來新生。”市城管局黨組成員王啓紅介紹道,淠河綜合治理項目的實施,通過加固堤防、護坡護綠、河道清障,溼地公園水土流失得到根本治理,使母親河迎來了涅槃重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1年,我市在淠河綜合治理成果的基礎上,開始試點國家溼地公園建設。淠河國家溼地公園自批准建設以來,秉承保護第一、環境第一的原則,實施了污染處理、林地保護、防止水體富營養化等措施,並且在公園內全面取締採砂、清理採砂船隻,退養還溼清除捕魚“迷魂陣”網,退堤還溼修復生態駁岸,興建橡膠壩攔蓄河水,不斷擴展溼地空間,改善溼地環境,重塑溼地樣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修復水環境,進行水系水質保護。溼地公園周邊城鄉建成了完善的污水管網收集和處理系統,建設的10個各類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能力達13萬噸,城區鋪設管網237公里、改造管網45.9公里,雨污分流覆蓋率81.67%,污水處理率達98.42%,消除了面源污染。實施修復項目,恢復溼地生態。修復河岸植被320公頃,清退砂場57家,逐步恢復河流自然生態;選擇蘆葦、蒲草、燈心草等進行溼地植被重建,營造鳥類棲息地,恢復河流生態系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踐行綠色發展,溼地公園築起生態屏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淠河國家溼地公園南起淠史杭工程渠首橫排頭水利樞紐,北至合六葉高速公路下游500米,總面積4448公頃,其中水域面積3065公頃,溼地率68.9%。根據《安徽六安淠河國家溼地公園總體規劃》,公園由溼地保育區、溼地恢復區、合理利用區、科普宣教區和管理服務區組成。“修復建設打好基礎後,還在於關鍵的全面管護。”據市淠河溼地公園管理局主任工程師陶勇介紹,目前已實現了溼地生態保護理念從“保護優先”向“全面保護”的轉變。對照國家溼地公園驗收標準,我市高位推動溼地管理工作,不斷健全管理體系,完善工作機制,6個保護站全天候巡護,形成市區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溼地保護氛圍。多年來,市淠河局聯合水利、公安、林業、交通、農委等部門開展巡河護林、漁政執法、打擊採砂等管護作業,野生動植物專項保護行動等。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水環境是六安生態環境的靈魂。”經過多年的建設保護,淠河國家溼地公園於2017年12月通過驗收,彰顯了我市在改善生態環境,踐行綠色發展理念上取得的豐碩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淠河國家溼地公園的溼地特徵明顯,河流形態自然,植被完好,物種豐富,水質清澈,環境宜人,是江淮地區河流溼地的典型代表。”陶勇詳細講解道,公園內溼地是安徽省重要溼地之一,也是大別山重要的水禽間歇地和越冬場所,具有納洪蓄水、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美化環境、改善自然生態功能,而且保持完好的生態系統能夠持續不斷向下遊及淮河提供清潔水源,也能調節淮河流域防洪壓力,對於維護淮河流域水生態、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溼地公園內物種更多樣豐富,種羣數量不斷提升。根據統計,植物比批准建設前增加了29科54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有野大豆、野菱、金蕎麥等8種;引來了小天鵝、白琵鷺、鴛鴦等17種國家重點保護鳥類,以前少見的中華秋沙鴨和東方白鸛也前來停留覓食,增添了詩情畫意。公園內淠河長度43.7千米,沿岸有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橫排頭,古城牆、文化牆、南北雙塔、赤壁漁歌等古蹟遺址,橡膠中壩、城北橡膠壩、鳳凰河橡膠壩形成的壩羣,以及淠河西岸景觀帶等衆多景觀。“沿途風光無限好,不僅是廣大市民近郊遊的首選,更吸引了衆多攝影愛好者來此追逐定格美景。”陶勇感慨道。\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17415611301939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