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诸葛亮深知自己在蜀汉独揽朝政这么多年,做事难免会让很多的人不服,而后主刘禅又不是一个很有能力,他害怕自己死后会让人设计,导致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刘备的一时冲动,夷陵之战葬送了蜀汉的基业,刘备看到自己造成的这个烂摊子,自己越看越生气,自己承受不了这个打击,病死在白帝城,临死前还托孤给诸葛亮,甚至还假装劝诫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这怎么可能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最后由孙、刘、曹三家公分天下,其中很多的热血故事,很多的历史典故,后人喜欢这段历史的有很多。在文学典故中,明显是比较的看好蜀汉的,所以刘备这一批人尤其的突出。刘备中山靖王之后,凭借着自己稀薄的血脉,以及一批人才建立的蜀国,一直都在出谋划策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他自出山之后一直都在辅佐刘备建立蜀汉事业,他的一生真正的应了自己的那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诸葛亮的智慧也让后世人尊崇,将他推为智慧的象征,他的粉丝着实不少。诸葛亮的一生也是悲哀,不能完成最初与刘备的天下大计,最后也是病死在北伐的路上。

刘备的一时冲动,夷陵之战葬送了蜀汉的基业,刘备看到自己造成的这个烂摊子,自己越看越生气,自己承受不了这个打击,病死在白帝城,临死前还托孤给诸葛亮,甚至还假装劝诫诸葛亮取刘禅而代之,这怎么可能呢?刘备的一生都在说匡扶汉室,汉室不姓刘那还叫什么汉室。

诸葛亮也知道这次托孤恐怕也是刘备最后的一次考验了,到了刘备留了什么招诸葛亮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就是辅佐刘氏振兴汉室。刘备死后,诸葛亮尽心竭力,一心辅佐后主刘禅,而刘禅能力有限,所以诸葛亮独揽军政大权,诸葛亮什么都想做到事必躬亲。为了最后的意志,诸葛亮选择了不断的北伐,虽然每次都是差一点成功,但是没有成功就是失败,第七次北伐也是他最后一次为蜀汉尽忠,诸葛亮最后病死在五丈原,最终完美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深知自己在蜀汉独揽朝政这么多年,做事难免会让很多的人不服,而后主刘禅又不是一个很有能力,他害怕自己死后会让人设计,导致自己的家人受到牵连。诸葛亮一生里面有几件憾事,妻丑算是一件,诸葛亮与妻子黄月英也是老来得子,生下了诸葛瞻。诸葛亮对于这个唯一的儿子肯定是最关心的,所以在自己死后,诸葛亮肯定是不能让妻儿受到伤害的。诸葛亮在知道自己身体不行的时候,他写了下了一封信给刘禅,也就是这封信,让诸葛瞻在朝中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危险。

诸葛亮算准自己的身体,在给刘禅的信中写到的是:“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信的内容非常的简单,讲的就是他诸葛亮没有什么心思,家里一共就那么些钱财,而他的财产是足够自给自足的,家里的幼子没有任何的权势,等他死了陛下可以放心。言外之意就是:念在我诸葛亮为蜀汉的事业做出的贡献,希望可以放过我诸葛亮的家人,让他们安全就可以了。

诸葛亮肯定是知道自己有不少的仇家,不然他也不会把自己葬在哪里设下一个谜,诸葛亮知道在蜀汉这么些年,自己也是深知共患难简单,但是共享福就比较的难了,最后这封简单的信,一来表达了忠心,二来证明自己孩子只想在家安居乐业就可以。诸葛亮为人的智慧,为臣的聪明,相信这也是让很多喜欢他的原因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