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本人看了几部清朝王朝的电视剧,虽然是电视剧,但是他们还是有点历史依据的,而且里面的表演都是非常的到位的。前几年的清宫剧比较的火热,相信有人看过一个场景,就是先皇去世之后,他们颁布的新皇继位诏书是从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拿出来宣读的,接着新皇继位。

这个是在雍正手上发明的,其实雍正的继位本身就是一路的辛酸,康熙年间的九子夺嫡,让康熙的几个皇子之间结党营私,甚至之间爆发过流血,可以说是清朝最激烈的高层斗争,而最后的胜出者就是皇四子胤禛。为了这个皇位,胤禛可以说是一直都在运作,从一开始只想辅佐太子,到了后面太子两次被废,这才开始真正的有了做皇帝的心。

不过由于康熙死的比较突然,而当时在朝中的很多大臣并不是这个后起之秀皇四子的支持者,所以在朝中有大半的都不认为胤禛是康熙的正统继承。他们甚至认为胤禛篡改了遗诏,原先皇位是传给皇十四子,其实我们现在后世的证实中并没有发现有什么遗诏篡改一说,现在我们看到的康熙遗诏也并不是出自康熙亲手,所以到底是怎么样的,历史已经很难考证了。

雍正继位的时候也是一直都在于各方势力博弈,雍正在雍正元年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震惊的事,他直接就确立了皇位的继承人,但是没有通告天下,而是将自己写好的继位诏书放在了乾清宫的匾额后面。雍正其实这么做理由很简单,一来他是为了稳固当时一直在反对他正统继位的人,让他们知道自己这个继位诏书是先皇一早就写好的,放在“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的意义大家都懂的,所以那些怀疑的臣子就不要再怀疑任何东西了。二来就是防止自己的皇子将来为了一个皇位,出现像他的叔叔、伯伯们一样的激烈斗争,所以雍正用一份继位诏书解决了两件事。大臣们也就只能是认为雍正的继位诏书是康熙一早写好的,而他的几个皇子也不能有什么想法,到底谁是太子只能慢慢的猜了。

雍正一早就写好的继位诏书很显然的就是保护了皇四子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可是很小的时候被康熙看上的,还亲自带回宫里培养的,还有流言说雍正的皇位大半是因为这个弘历,当然这些都是假的,只知道最后胜出者是胤禛,胤禛也算是个好皇帝,也没有过多辜负康熙的心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