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鵬 :一個平衡高手的自我進化

如今的沈南鵬,早已擺脫不必要的干擾,成爲一棵拔高的參天大樹。

在影像裏,還留有他早期時的模樣。那時候的沈南鵬,梳着周潤發式的大背頭,舉手投足一派“老克臘”式的儒雅,作風卻十分硬朗。爲了贏,他窮盡可能,七天去八個國家,只睡三四個小時,被周鴻禕稱做一條迅猛的“鯊魚”。

而被爭議最多的那些事,則大多和其對收益的絕對追求有關。但人們也未見他激動冒火的樣子,至多在微博裏留言,“工作已經很忙, 我懶得理會,”一絲多餘的情緒都不會被捕捉到。

再後來,人們看到他一點一點剪掉那些旁逸斜出的枝椏。“這幾年,沈南鵬現在是相當的平和。”張穎這樣描述沈南鵬這幾年的改變。在他看來,一開始,是數家同行在一起,進行廝殺,很激烈。但後來,“我越來越焦慮......他卻越來越穩健.....”

也正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沈南鵬對投資決策的分寸拿捏,也變得愈發熟練起來。以他現在的覺悟,在回顧當初的投資節奏,“我其實是可以再慢點。”

在他看來,投資背後,是人性兩面的微妙平衡。比如,“敏銳可能會讓人的動作變快,但洞見可能會同時下滑。”

那謹慎呢?

謹慎的過度就是猶豫不絕,“但猶豫不決,是我對自己身上最不滿的一點。”這位頂級VC脫口而出。

被爭議的成功者

在這個人人都想成爲贏者的行業裏,爲什麼沈南鵬成功了?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到六年前的一檔財經節目。在《光陰的故事》的歌聲裏,“攜程四君子”的大合影,被擺放在舞臺上方。照片裏的季琦與沈南鵬,並肩而站。但這樣的親密,已經成爲歷史。

沈南鵬 :一個平衡高手的自我進化

關於這段根源,一位職場新人繞着彎的問季琦,“創業過程中,您摔過的最大的跤是什麼?”

季琦的回答不算出人意表,非典期間,在如家擴張期的戰略上,他與董事會產生了分歧。在一次爭吵後,某個夜晚,他一個人爬過牆頭,跳進一座光禿禿的毛坯房裏。“這段經歷,我跟誰都沒有說......推開窗,我的腿就懸在窗外”。

真正讓季琦痛苦的,是商業以外的撕扯。他說,自己特別看重別人的信任和理解。但當它們一點點失去的時候,“人就像飄在宇宙裏,特別無助、孤單。”

在這起事件中,沈南鵬身處於那種“將創始人親手趕出去”的角色。用旁觀者的眼光看,這樣的做法,並不厚道。但沈南鵬告訴人們,從提議到執行,都是整個董事會商議的結果,他只是在儘自己的職責。“把合適的人才放在合適的位子上。”

困難主要在於尋找繼續者,這個人選,不僅要有商戰經驗,而且還應該最擅長連鎖經營。找了很久,他最後確定了孫堅。至於後續,他該怎麼面對季琦,面對輿論,以及兩個人的交情,是繼續,還是就此江湖別過,他並不知道,也不關注。他只是帶着理性的分身,在必要時,接過任務。

就像處理“季琦事件”表現的那樣,很多時刻,在制定新的夥伴關係、利益分配、企業規則上,沈南鵬是可以把自己主觀的很多欲、愛、恨、名、利、偏見都剔除掉的人。而這種高度理性的性格,也使得如家這家公司,即便是經歷過重大人事變更,也從來沒有發生過震盪。

但這樣的做事風格,也讓他喫過苦頭。

沈南鵬是早年不缺黑歷史的人。在幾次股票的拋售操作中,他被媒體描述爲,一個精明的“機會主義者”。

沈南鵬 :一個平衡高手的自我進化

一位知乎網友這樣寫道。“我對沈南鵬的認可,緣於我首先認爲他是一個標準的成功商人,儘管成功商人的標準,有時候和所謂道德標準並不完全一致。”

在收益率上,儘管沈南鵬排到了前面,但他並沒有獲得完美的名聲。他成功地讓人認爲,他是那種對於他要做的事情,要獲得的效果,要面對的問題,要回答的話,都處理得非常熟練的人。

但這也成功地讓人忽略,他對自己的反思,對自我要求的升級、其實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沈南鵬早年投資過的一家公司的創始人、航班管家CEO王江,曾如此總結沈南鵬的優點:“他是一個不斷努力學習自我完善的人,有次大家在一起開玩笑講,他近兩年來發型的變化也標示着他的進步。”

對於目標,2018年,他描述。“很多人都忘記了做投資真正要最後的成績是靠什麼?它是靠每一個基金有多少錢回給LP,這是最重要的。”----這個看法和13年前相同。

在目標一致,操作技巧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人和人的差距,或許就在於,個人預設的干擾。而沈南鵬的選擇是,絕不偏執,在吸取信息時能儘可能地摒棄先入之見。

例如,對一個項目的好壞,當他聽到另一種判斷,無論與他自己的見解有多大偏差,他也很少急於說服對方,而是像在自己的信息庫中打下一個記號般地說:“OK,你是這麼想的。”

正是以這樣的自我管理程度,做到了“戒掉我執”,然後他纔可以不被固化,不斷升級做爲投資人的理念,帶給LP更多的回報。

7年前,沈南鵬在微博上,與網友有過一次交流。當時,他談論了該如何看待,一些基金公司會專注於投資於pre-IPo階段的問題。網友的觀點非常鮮明:這是一種取巧的賺錢方式。但當你處於生存位置的時候,你無法迴避。“做爲小公司,也許就指着這1、2個項目IPO運營下去。”

顯然,這不是沈南鵬希望得到的回答,但他的考慮,依舊體現出了一種實用主義的取向,既然勝率是所有人的最終目標,那麼,人們最應該考慮的是,採用哪種方式,才能最終抵達它?

“短期炒作並不會真正帶來高額回報。除非你能一直非常“幸運”

他再一次理性地,在某種取捨裏,重新擺正了自己的位置,“機會主義,我理解的意思是每一個機會來的時候我都會抓住他,具備一個開放心態。”他當時總結,“我是個機會主義者,但我不是投機意義上的機會主義者。”

出於內心驕傲的一次轉型

我們能理解,風投越來越需要明星創業者的加持,才能更有機會地從LP那裏得到募資,但難以判斷的是,對風投行業來說,創業者的身份意味着什麼?是他們真心向往的桂冠明珠,還是隻是用於行走江湖,完成盈利的工具?

“在紅杉的價值觀裏,最可貴的是雪中送炭。”沈南鵬常常重複這樣一句話。有人看到之後評論,如果這句話是某一些VC喊出來的,你會總有種看不清虛實的感覺,因爲你都不知道,他在喊,要爲創業者服務的時候,內心都在想着什麼。

但沈南鵬不是。“如果他說仰望星空,那他是真的腳踏實地。”

沈南鵬是天生務實的性格,就連做金融最初,也只是他的一個基於實用的選擇。“說起來有點殘酷,我做它一開始就是爲了生存。”

沈南鵬真正基於興趣的理想,是做數學家。他曾是第一屆全國中學生計算機競賽的冠軍,但在來到美國之後,他卻面臨着自己不是數學天才的沮喪。

沈南鵬的學校是哥倫比亞大學,這裏彙集了全球頂級的數學天才。在這裏,他第一次意識到,數學是一門需要同時具備直覺、天賦和運氣的學科。“我以爲邏輯思維能力強,就能夠成爲天才,但這兩者不能劃等號。”

他的選擇是,從數學轉到商科。當時,他並不是沒有退路,他已經修下了不少學分。只要他願意,他隨時可以回國在某個大學教數學,做個教授噹噹,但還是決定放棄。

很多人都對耶魯時期的他,印象深刻。他的一位老師說,沈南鵬的最大優點是認真。爲了一個課堂討論,沈南鵬可以足足花一個星期去準備。

更難得是,他還不是那種一心求學習的書呆子,他的小學老師評價他,“情商高。”----小學三年級,班級上轉來一個北方孩子,被排斥,和別人起了衝突,廝打起來。當時,沈南鵬把兩個孩子拉開,只和他們各自說了幾句話,他們的矛盾就化解開了。“這可真不簡單。”。到了國外,有一個來自紐約鄉下的同學,常常因爲某些問題,跟同學爭執起來,只有沈南鵬覺得他是一個可以結交的朋友。“你們沒有看到他有多認真。”後來,只有沈南鵬和他熟悉起來。

耶魯有個傳統,那裏的商學院一直都很欣賞,那些有多元背景的申請人。一位當地學生說,“這種在不一樣的環境中,依然可以survive的適應能力,就是一個人的閃光點。”

但即便如此,在初涉社會時,本土人士被錄用的機率,依然遠遠大於半途轉行的華裔。沈南鵬曾經說過自己找第一份工作時的艱辛。雖然細節不詳,但碎片拼湊起來,大致可以還原:他碰到過十幾次的拒絕,然後他做了一個決定,放棄需要大量實戰經驗的諮詢,轉而去投對數據處理,更看重的投資銀行。接下來就是花旗銀行的面試,一共有五六輪。然後就是考試通過,他被錄取了。

在他的描述裏,他沒有沮喪,沒有不適,相反,在很長時間內,這種壓力反而讓他感到了刺激和興奮,讓他他成爲了很早就認清現實的人,“在美國,你得面對現實”,“一個人在哪裏,什麼生存之道最好,可能就變成了我的生存之道。”

同樣也是剛入行時,他也經歷過,不被重視的時候,但在中國互聯網崛起,跨國銀行開始與中國業務往來的時候,他一舉抓住時機。

當時,他的大部分同事,只想抓住財政部、中國銀行、建設銀行這些國有機構的業務。沈南鵬調查過,這些業務的利潤並不好。人們之所以看重,面子佔了很大因素。而沈南鵬需要的是利潤,於是,他轉而將精力轉向企業發行所謂的“垃圾債”,後來,這種摩根斯坦利、美林根本不屑一顧的項目,給他帶來了切實的收益。

一方面,他本身是個內心驕傲,有夢想的人;另一方面,他卻每天都在擔心失去,從一開始,高度競爭這回事,確實不給他提供諸如“從容磨練”的想象空間,對他展露的就是冰冷的現實面。

也可以由此理解,沈南鵬那些兇猛拼搶的選擇。在初始積累階段,他在積累經驗,所有他不理解,不懂的領域,他要儘量嘗試,同時,他也必須要加速,----早期的衝刺速度,對之後的主動掌控節奏,乃至最終的結果,有重要的影響。

有旁觀者描述過,他那個時期的狀態:他全年無休,甚至在春節,都在邀請創業者們,到自己的別墅度假。倪正東說,2016年之前,在晚上12點鐘、深更半夜打電話給他的人中,“老沈是最多的”

在那個階段,他很清楚,自己的唯一目標就是速度,但即使那時,他已經成爲“成功者”,他也讓對自己的真實狀態,始終保持清醒。“做投資,不可能每次都那麼幸運。我需要修煉的地方太多了。”

他後來總結,”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黃金10年,大家發展都比較快。但快也會帶來代價,會丟失很多東西。我有時倒過來想,當年,我能不能走得再慢一點。或者能不能補上一些,之前的缺失。”

快,慢,快,慢

作爲一個內心驕傲,好勝心強的人,沈南鵬從沒有自我陶醉於,成爲衆人眼中的贏家。對他來說,世上總是還有一條路,他下一次將要抵達的那條。

衆人對他,永遠會有一些高山仰止式的仰望,集中在他”買下全中國半個互聯網”“全球創投圈排名第一”的記錄中,但就連成功,也從來沒有影響過他。

《mangazine·名牌》曾經提問:你本身最顯著的特點是什麼?他的回答是,”我一直很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沈南鵬的取勝之道,是踩中趨勢的節奏。但過於忙碌,對投資人來說,未必不是損傷。如今他希望放慢節奏,一定意義上來是,也是休養生息。在一次圓桌論討上,他曾解釋:“一方面,你固然要對一個變化的事情做出快速反應。但是,在你快的時候,你的洞見能力必然會變弱。 ”

這種平衡實際上,最難把握。沈南鵬曾說過,他本來可以有好的時機買下京東,但最終因爲自己的天生保守,錯過了。“我是想出手的。但是2008年金融危機,影響了我對它的判斷。”

沈南鵬從來不是熱愛冒險的賭徒。2005年底,他與一家醫藥公司進行了一番討論。聊過之後,雖然沈相信生物醫藥市場存在巨大的機會,但因爲,他沒想通爲什麼一家只有一款產品的公司可以生存壯大,他的本能是“害怕”。

此後,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學習相關行業知識,才確信,自己可以做出判斷。

從這個角度上說,沈南鵬的投資過程,本身就是一次高難度的平衡:他只能依靠去系統學習各類所投資領域的專業知識,來對沖其性格中保守一面,讓局面可控。

後來沈南鵬常向媒體回憶,2011年,紅衫中國耗費了40億美元,投資京東的後續輪。而如果是一年前進入,他只需要花費一億多。他反覆講這段遺憾,也是因爲,當時太懊悔自己的選擇---他的理性分析沒問題,但他的感性,卻因爲外界環境,倒向了恐懼。

“我討厭自己的猶豫不決”。

翻開他的個人投資史,在歷經摸索、非議、紅杉最終明確進入投資激進期的一刻,是在2014年、2015年。

據It桔子數據顯示,2015年,紅杉的投資數量達到第一個峯值,值得注意的是,在那一年,紅衫的投資金額始終保持在低位,那是一個大豐收年----只花費了619.1億,卻足足投資了157個項目。

沈南鵬 :一個平衡高手的自我進化

(數據來自IT桔子)

對沈南鵬來說,他之所以願意知難而進,本質上是因爲,當投資的關鍵點推演到這一步,他已經很有把握。

自2009年寒冬後,紅衫已經開始嘗試一些項目的投資。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是,資金合夥人周逵,所整理出的一份移動互聯網“產業地圖”。-----在這張圖上,不但產業鏈環節被列了出來,同時,各個環節鏈條之間的關係、趨勢、變動也做了梳理。

“因爲張圖解,我們才得以提早佈局。”他的具體方法是,沿着這個圖解不斷深入和補充,直到達到“如果我們沒有投,那是因爲我們實在梳理不出來”的程度。

一定意義上,如此縝密的研究過程,與他的把保守主義互爲表裏。但在此基礎之上,他性格里,天性樂觀加喜歡承擔風險的一面,開始展露。2013年,頭條融B輪,新浪也想投,但是價格上的糾結,讓目標更加堅定的沈南鵬。搶走了C輪的領投。後來,他甚至還可以更極端----以電商舉例,在這個領域,紅衫投資了八十九家公司,投資了整個領域。在美國,美國紅杉第一代創始人瓦倫坦的投資理念是“下注於賽道”,而沈南鵬的表現是,“他乾脆把整個場子都買下來了”,聚美優品的董事長沈亞稱。

以他現在的江湖地位,他的每一步且不說寄予厚望,至少也是帶着,想要繼續證明自己的心氣。2017年,紅杉推出“紅杉種子基金”,這是紅杉企圖全面發力天使投資的一次新嘗試。想必,他是對自己帶有期待的。

在國內的一些TMT行業的大項目中,早期的紅杉,很少發力天使輪。2016年,紅杉的出手次數有所放緩。投資數量從2015年的165個,降至93個,2017年104個。

事實上,在市場越來越謹慎時,VC通常的選擇是,向更確定的中後期挪移。但這種更穩妥的方式,會讓大基金公司,受到微詞。2017年,徐小平就打趣,”我要是沒投頭條,那就只能是永遠的遺憾。不過沈總錯過A輪,沒問題,他還有錢投B輪。”

甚至還有一些更直接的表達,“可能有一種心態應該在沈總心裏很久了,我不在乎多貴,錯過了也沒關係,反正我得在。當然,人家有錢嘛,也有這個資格。”某不願透露姓名的投資人略帶謔意地說。

當然,沈南鵬的態度,照樣是不回應。只談道路漫長,不講志存高遠,但在行動裏,卻給出千言萬語。

對沈的這一次舉措,第一創客的CEO馬寧給出了一個有趣看法。他認爲,沈南鵬正在從後期,向前期延展,來證明他的野心。“往好的方向看,有可能,下一代的互聯網巨頭,或者也許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在沈南鵬成爲風投界的翹楚之後,他想要繼續超越自己,也許要的就是一個,能夠超越騰訊或者IDG的歷史性天使投資。”

絕對不向大衆交代的一面

沈南鵬在2018年,做了個訪談節目,當時,他已經是一箇中國的頂級VC,但看到他的日常狀態,你還是會感到衝擊---爲什麼比你優秀的人,總是比你還要勤奮。

但是對於自己這種忙碌、拼搶的工作狀態,如今的沈南鵬,終於可以成熟的看待。“對於一些已具規模的打基金來說,知道有所爲,有所不爲,其實可能更重要。“

沈南鵬之所以擁有一種超乎常人的自我升級能力,或許就在於,他從來都是身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里長大的。沈南鵬小時候出生在海寧,但七歲那年,就來到上海,但短短几個月後,他開始開始體現出強大的適應能力。

先是語言上,他開始阿拉阿拉不離口,接着是氣質上,他會馬上入鄉隨俗,顯現出上海人的精打細算。有一會,上街買菜,他告訴媽媽,少買幾根蔥就夠了。----因爲可以省錢。

他是在7歲時,來到上海姑姑家的,在同齡人還在受家庭保護的時候,他已經需要適應新的環境。而且,他的家庭並不給他以溫室般、隔離式的保護——他的母親是一家國有企業負責人,曾經在工廠瀕臨虧損邊緣時,扭轉了時局,這種對複雜問題的解決能力,也對沈南鵬耳濡目染。

這些年裏他通關太多,回看往事,他總能積極面對,或許證明,他所有的改變,都是出於,發自內心的希望自己變得更好,而非出于敏感的較勁和不服。

所以,纔可以對自己有種實實在在的認可。四年前,美國女記者桑曉霓,曾在一次對沈南鵬的採訪裏,提及過沈南鵬的敬業,那時,她看到,沈南鵬把三部手機依次擺在桌子,對他產生了一個印象。“一個受過文革磨難,爭分奪秒的,並努力彌補失去的時間的人。”

當她把這點觀察告訴他時,他的臉上卻顯示出了一種困惑,顯然,他不認可這個人設。但他也沒有流露出任何情緒,只是委婉地告訴她,“我過段時間要去蘇格蘭打高爾夫”,似乎在提醒記者,一個講求生活與工作平衡的沈南鵬,本來就是他的真面目。

在沈南鵬的好友餘華看來,外界似乎對沈南鵬總有一種誤解,兇猛、激進、拼、aggressive........“但這並不足以概括他的全部。”在他眼裏,沈南鵬更是一個平衡主義者,他最重要的特質是,總能在各種截然相反的特質裏,維持着一種平衡。“驕傲與謙虛,激進與保守,強硬與溫柔,忙碌與放鬆.......”

只是,這些工作以外的另外一面,似乎都被沈南鵬隱藏了起來。

人們印象裏,他是創投圈的老大,他衝殺在時代的第一線,他的容貌會出現在目之所及的財經新聞上,他的動態會接二連三推送到每個人的手機,然而真實的沈南鵬,他在想什麼、做什麼呢?

就連多年的夥伴,也未能得窺全貌。在工作上,倪正東很早就常常跟沈南鵬有聯繫,他感覺沈南鵬是個有着”鴻鵠之志”的人,“在VC圈,許多人小富即安,投了一兩個成功公司,就覺得自己牛了。而沈南鵬的努力是他在投資了一百個以後,還要投下一個。”

這也讓他好奇,沈南鵬保存精力的方式。他說,自己曾私底下向紅杉員工打聽過,但以他們的相處方式,但最後卻都變成了互相揭祕的玩笑。“原來,你就連鍛鍊身體,都不曾告訴任何人。”

在所有采訪過沈南鵬的記者眼裏,沈南鵬給公衆留下最多的印象,是“神祕”。人們想知道他有壓力的時候,什麼樣?他怎麼轉化自己?他在面對任何質疑的時候,是強撐?是委屈?還是毫不在意?

但他從來不會在節目裏,去展現這些。就像他連自己鍛鍊身體,都像是一個祕密。

在工作以外,倪正東認爲,日常生活裏的沈南鵬,喫穿用度馬虎到不像一個商界精英。比如說,有一次會議商,沈南鵬偷偷溜了出來,原來他昨晚,只睡了兩個小時,太餓了,就跑到茶歇處,找了兩個甜甜圈。跟拍的攝影師很驚訝,“他喫這個就行了嗎?而且他喫的這個,到底算是早餐還是午餐?”

在和沈南鵬見面之前,記者桑曉霓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很不在乎喫的人了,結果發現了人外有人。“沈南鵬,選了一份不知澆了什麼肉羹的意大利麪條,看起來,也沒有一副好胃口,對午餐也沒多大興趣.....最後盯着新聞,搖着頭,蓋上喫了一半的米飯。”

在人們看來:屬於沈南鵬的私人時間實在是太少了,哪怕是喫飯。但生活裏細細角角的地方,你又能感受到他這些年的溫柔。尤其是提到家庭,這幾年,他的員工會常常聽他說,“女兒給我畫了一幅畫。”“女兒的畫上寫,do not worry ,be happy 。”他提起家人的時候,感性的地方,會溢出好多好多。

所以到底哪些細節會打動沈南鵬?

看到了某一部小說,和家人共處,和老同學一起聚會、爬山,都會讓他感到喜悅。當然也有友情,在《mangazine·名牌》裏,有記者問,你最看重朋友的什麼特點?他答,“懂得團隊精神和妥協”。

千言外語,盡在其中。

也許對一個真正的理性人來說,正因爲人性中的美好,才值得一個戰士奮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