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份“工作”並不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有滋味,風險高、工作量大且不說,還關係到一個國家的興亡。清朝從康乾盛世走到聯軍闖進北京城,從天朝上國淪爲亡國奴,起因確是因爲一枚小小的雞蛋。

宮廷雞蛋30兩銀子一枚

根據留下來的食堂賬本,明朝萬曆皇帝的伙食開支是每月480兩白銀,摺合人民幣15萬元左右,費用驚人。到了清代,皇帝的伙食標準飆升得無法想象,小皇帝溥儀每年要消費肉類一萬斤、家禽3000只,伙食費達20萬兩白銀。

萬曆皇帝作風懶散,創造過30年不上朝的紀錄,對財務問題可能不上心;溥儀正是上幼兒園的年齡,騙小孩子不需要技巧,所以這兩個例子可能有點兒極端。那麼,正常的情況如何呢?

清朝早朝時間從凌晨5點開始,大臣們爲了不遲到,每天起得比雞還早。有一天,乾隆帝親切地問候一個大臣:“你天天上班這麼早,在家喫早點了嗎?”大臣說喫了,乾隆又好奇地問:“早點喫什麼呀?”大臣答:“俺家不富裕,隨便喫幾個雞蛋。”

乾隆驚訝得倒吸一口氣:“天哪,10兩銀子一枚雞蛋,我都不敢多喫,你還哭窮!”大臣立即明白是有人搞鬼,但也不好亂說,只好順着敷衍道;“外面賣的雞蛋都是殘次品,特便宜,質量好的雞蛋我們哪裏喫得起。”乾隆這才釋懷,反過來安慰大臣:“別急別急,咱以後漲工資。”

到光緒帝時期,宮廷的雞蛋進價已變成30兩銀子一枚,其實市場上才賣三四個銅板。光緒偏偏好這一口,因此每年要“喫”掉上萬兩白銀的雞蛋,弄得自己都有點兒負罪感。有一天跟翁同龢閒聊,光緒問:“雞蛋好喫是好喫,就是太貴了,翁老師你能喫得起嗎?”翁同龢也不敢直言:“過年的時候買個把雞蛋,給孩子們解解饞,平時不敢想。”可憐的光緒皇帝,終生都以爲喫雞蛋屬於高檔消費。

無可奈何的“湯麪管理處”

道光皇帝特別節儉,每年全部的生活支出,還不及後來他的兒媳婦慈禧的一半,弄得後勤部門清湯寡水,大家都很鬱悶,就不斷“創新”貪污思路。時間一長,道光隱約感覺不對,就想搞搞調研。

有一天開早會,道光帝突然問大軍機曹振鏞:“你家平常做飯,都是誰買菜?”曹振鏞知道皇上最欣賞艱苦奮鬥的幹部,痛快地回答:“保姆買菜我不放心,下了班俺自己上菜市場。”

道光帝切入主題:“那雞蛋多少錢一個呢?”曹振鏞是個情商超常的老江湖,他一盤算,管後勤的可都是皇帝身邊人,豈能瞎摻和,便順口編了個故事:“我小時候得過一場大病,差點兒死了,醫生囑咐千萬不能喫雞蛋,一喫就沒命,所以我家從來不敢買雞蛋,真沒口福啊!”

道光皇帝還曾經想過叫“外賣”,這在今天是很平常的事,他硬是沒辦成。

道光帝上任前,曾在前門一家小喫店喫過一碗湯麪。這家的湯麪做得實在是好,以至於道光帝念念不忘。登基後,皇上有一天發現喫飯開支過大,就明確指示伙食不要太講究,多搞家常的,比如湯麪之類的。

第二天,後勤事務管理部門內務府遞上一份報告,建議設立湯麪管理處,選派得力幹部掛帥;修建湯麪廚房一所,增加事業編制若干;請求撥付籌辦費60000兩,此後每年需要15000兩保證運行。皇上一看差點兒暈過去:“這也太誇張了吧,前門外就有一家湯麪館,不能讓太監去買嗎?”

過了幾天,內務府的人報告說,前門外的那家館子早就關張了。可憐的道光皇帝只好認了:“算了算了,我不喫湯麪了!”

桌子一拍震懾“蛀蟲”

有一次,咸豐皇帝書房的門壞了,後勤部門的意見是換個新的,皇帝說修理一下就行了。門修好了,報銷單據上寫着白銀5000兩。咸豐帝大爲震怒,桌子一拍:“你們當我是傻子!”立即下令組成專案組,要求一查到底,絕不姑息。

訊問了好幾圈,結果出來了:具體辦事的幹部是新來的,業務不太熟,加上第一次給皇上辦事,心情非常緊張,錯把50兩填成了5000兩。既然領導還有點兒專業知識,後勤部門着實小心謹慎了一陣子,但領導也不能事事都查,時間一長,依然如故。

光緒與慈禧關係微妙,趁老佛爺60大壽之機,光緒定做了手鐲作爲生日禮物,表表忠心。內務府的慶寬是經手人,報銷了40000兩白銀。光緒責問:“怎麼這麼貴?”慶寬笑笑:“太后看過了,說很喜歡呢。”光緒很不快,暗下決心要除掉這個蛀蟲。

恰好此時,慶寬通過私下運作,包攬了慈禧壽辰慶典的政府採購工作,他的同事們眼紅了,集體向皇上舉報他的斑斑劣跡。光緒則順勢撤銷了慶寬的一切職務,責令其提前退休。

光緒皇帝沒有實權,最終什麼事情還要聽慈溪的安排。清朝到慈溪這腐敗也是到極致了,據傳說,慈溪每頓飯都要上百道菜,即使在逃難的時候,也要佔用一節車廂爲其烹飪美食,但從這點看,清朝滅亡是必然的結果。

歷史和現實反覆啓示我們,“壞人”是壞的制度慣出來的,“好人”是好的制度制約、引導出來的;與其寄希望於發現“好人”,不如多花功夫在建立健全制度上,健全的制度是保證工作效率的有效路徑,這也許是這枚雞蛋給我們的啓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