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阿克鳩射 徐箭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翻看歷史,環視方圓八百里的涼山,在彝鄉昭覺這片豐腴的土地上,始終有着歷史的厚重。數千年時間如刀,雕刻出了這片土地的古樸的模樣,它亦如筆墨,書寫了千年絢爛的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Anq5cuisds\" img_width=\"540\" img_height=\"28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不到昭覺不算到涼山。”昭覺的文化,最濃墨重彩的是彝族文化。作爲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縣,彝族人民古樸神祕、多姿多彩的民情風俗與人文景觀在昭覺匯聚、精彩展現,來自五湖四海的各民族兄弟在昭覺和睦共處,譜寫着改革、發展、穩定的大業。2700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彝族羣衆佔98.4%,是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第一大縣、全國彝族人口第一大縣。昭覺傳統的彝族文化資源底蘊豐厚,享有“彝族文化走廊”“彝族服飾之鄉”“彝族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等美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AoDE5lQUIU\"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某種意義上說,讀昭覺的文化,就是讀涼山彝族的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昭覺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們崇尚雄鷹並渴望像鷹一樣飛翔,所以這裏走出了吉狄馬加這樣的文化巨匠,也走出了山鷹組合、奧傑阿格、王小丫、沙瑪阿果、太陽部落、列來拉杜等文化名人。走進昭覺的城鄉學校,聽見學生用普通話誦讀唐詩宋詞的同時,用彝語朗讀引人向善的“爾比爾吉”(格言諺語);在千里涼山,人們穿着各種款式的昭覺彝族服飾,稱讚着昭覺體育人才的足球籃球、文藝專家的相聲小品;在州外、省外彝鄉,人們閱讀着從昭覺走出的吉狄馬加等著名作家的優美詩章、吟唱着從昭覺飄出的一首首“彝人之歌”;山裏山外,人們知道,涼山腹地的昭覺,用深入人心、傳承發展的文化建設,很好地推動着一方的脫貧奔康、發展進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彝族服飾之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穿在身上的燦爛民族文化\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彝族,是一個把自己的文化穿戴在身上的民族,多姿多彩的彝族服飾展示着彝族古老的民族文化,訴說着彝人悠悠的歷史歲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永遠不會找到兩套完全相同的彝族服飾!”昭覺彝人提起自己的服飾,總是顯得十分自豪。這並非誇誇其談,昭覺彝族服飾擁有300餘種款式、上千種配飾和上千種花紋,加上繽紛的色彩,想要做到完全相同,實屬不易——絢麗的服裝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千年服飾文化的沉澱,昭覺獨特的服飾風格和審美情趣集中體現了涼山彝族三大方言地區服飾的特色,不僅是涼山彝族服飾的經典薈萃,也是中國彝族服飾的“窗口”。\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AoYIE2SrsH\"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這個“窗口”,如今正向着世界舞臺開放,使厚重的傳統文化不斷與現代文化相碰撞和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8年9月22日晚,“2018非遺時尚盛典”暨“走出大涼山——彝族傳統服飾與現代創新設計專場發佈會”在北京中華世紀壇舉行,作爲2018北京國際設計周開幕壓軸活動,昭覺彝族傳統服飾,又一次展現在世界的眼前,這也是色彩斑斕的少數民族服飾首次亮相北京時裝週舞臺,驚豔了全世界服裝設計師們,在現代的舞臺上颳起了“最炫民族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昭覺,作爲一個國家重點扶持貧困縣,卻能在國際舞臺上撐起一面傳統與時尚相融的民族旗幟實屬難得。而早在2017年8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便與昭覺縣委、縣政府合作,開展了彝族服飾創新設計課題,旨在探索民族傳統工藝在現代生活中的時尚轉化,帶動彝族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爲大涼山精準扶貧工作注入創新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AoqBsBsfwq\"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彝族服飾是彝族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是一部形象的史書,述說着彝族古老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總體來說,昭覺彝族服飾風格源於自然,選於彝民族生息繁衍所需之物,成爲彝民族之本源,並千秋傳承。其色彩濃烈而明快,感染力極強,充分表現了彝族人民的審美意識和精神氣質。\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Ap5DYKp5Op\"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因昭覺縣委、縣政府對彝族服飾文化重視程度的加強,昭覺的彝族服飾文化產業也得以大力發展。成立了民族文化發展領導機構,建成了彝族服飾研究所,加強了與知名服裝院校和服飾專家的聯繫,開展了一系列彝族服飾文化研究活動,使彝族服飾文化得到了理論積累和昇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4年,第一屆“彝族服飾文化節”在昭覺開幕;2005年涼山彝族火把節期間,昭覺成功舉辦 “服飾昭覺”分會場活動;2006年9月,昭覺彝族服飾代表涼山參加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獲得滿場喝彩;2007年6月,昭覺彝族服飾參加 “第一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文藝活態展演,受到青睞;2007年7月,昭覺“彝族毛紡織及擀制技藝”被列爲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7年10月,昭覺彝族服飾參加了“第六屆國際白銀年會”等專場文藝演出;2009年6月,昭覺彝族服飾參加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遺節”文藝活態展演;2010年4-5月,中央電視臺、《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北京《旅遊》雜誌、《旅遊天地》、北京《旅行家》雜誌、北京《戶外探險》雜誌、北京《時尚旅遊》雜誌等高端媒體採訪團到昭覺專題採訪拍攝“彝族服飾文化”;2011年5月舉辦中國昭覺第二屆彝族服飾文化節;2011年11月參加全國彝族服飾展演大賽榮獲一等獎;2012年8月受邀參加內蒙古全國少數民族服飾展演活動;2014年昭覺的彝族服飾進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7年昭覺彝族服飾參加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展覽,充分展示了彝族服飾文化近幾年來發展和研究的新成果。2018年7月,昭覺彝族服飾再次參加聯合國會議論壇和展覽,再次開啓了新的輝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悠久、燦爛、絢麗、多彩、深遠的昭覺彝族服飾文化終於走向涼山,走向中國,走向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9V4h1EHSk\"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58\"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民間文化藝術之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祖先的經典被傳承 “非遺文化”正源遠流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木之後代:是父須養兒,是兒須敬父,父子相關照……”2018年12月10日,在昭覺民族中學,4000多名師生着彝族服裝,在操場上用彝語集體誦讀彝族經典《瑪牧》,場面壯觀,讓人感慨無限。\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9t1fVDnrO\"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瑪牧》又叫《瑪牧特依》,它是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典中的經典。在彝語中,“瑪”意爲教育、訓導、勸說之意,“牧”意爲智慧、明智、優良、賢德之意,“瑪牧特依”就是教育人們如何做事做人的經典語言,也譯爲教育經、訓世經、訓世詩等,包括哲學、倫理學等方面,在涼山彝族地區已流傳千年。如今,它依然以美好的詩句,宣揚崇高的道德情操,歌頌公正、誠實、謙遜、博愛等優良傳統,用古老的諺語訴說着祖先們的智慧,啓發着彝族人的心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期,我們學校連續開展了學習、誦讀、演講、寫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彝族文化經典活動,學習民族文化的經典,是爲了能夠傳承民族的經典。”昭覺民族中學校長勒勒曲爾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昭覺縣重視非遺文化的保護、傳承和開發,多年來堅持以保持彝族文化原生態爲基本點,打造彝族文化新亮點,不斷加大文化產品推廣力度,鼓勵民間文化保護性開發,把文化資源帶來的經濟效益積極與民共享,切實增強羣衆保護文化的主動性。同時積極扶持有知名度的文化傳承人,樹立標杆榜樣,擴大影響力,增強民衆保護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責任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正因如此,昭覺縣各民族多姿多彩的傳統信仰、語言文字、天文曆法、風俗習慣、文學藝術、音樂舞蹈等得以原汁原味的保存,使得獨具特色的畢摩文化、德古文化、服飾文化、節日文化、飲食文化、漆器文化、婚喪文化得以原生態的傳承,使得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和巧奪天工的傳統工藝技藝得以完整呈現。\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AB7B7S8xh\"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爲了讓非遺文化更好的得到保護,昭覺縣積極協調資金,大力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已建成圖書館、文化館、文管所、彝族服飾展示廳、彝族服飾文化藝術表演廣場等。深挖民俗文化資源,積極申報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已獲准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項、省級6項、州級17項、縣級100項。另外,注重健全保護機制,突出規劃引領,積極聘請專家編制博什瓦黑巖畫等文化遺產保護性規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傳承”,是使非遺文化持續具有生命力的核心因素。近年來,昭覺縣更是創作排演了一批民族文藝精品,持續開展了系列文化惠民活動,傳統民族文化得到了較好的保護和傳承,並以旅遊開發爲紐帶,促進民族文化與經濟融合發展,文化建設呈現出強大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ARBHL3Crd\"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03\"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在昭覺縣比爾鄉政府院壩裏,歡笑聲陣陣,人山人海的聚在一起,是因爲昭覺縣“三下鄉”文藝宣講團走進比爾鄉了。在當天表演的13個節目中,彝語相聲《語言專家》最受歡迎,兩人穿着彝族盛裝在舞臺上說着、做着各種滑稽動作,讓觀衆看得樂不可支:“真是兩個怪才呀,太搞笑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表演者沙馬木烏和莫色阿沙是大涼山最受歡迎的文藝明星。從1999年至今,他們在相聲藝術表演中,堅持把普通百姓的生活爲主要題材,把當前生活的不良習慣變成段子,把彝族文化的經典融入其中,在詼諧幽默中傳播着正能量,也在潛移默化中傳播着非物質文化遺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想挖掘、積累、繼承、弘揚彝族文化,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豐富羣衆精神生活。”沙馬木烏、莫色阿沙在採訪中說,當前,彝語相聲的傳承越來越凋零,或許在不久以後,這種彝族藝術表演形式將消亡,而目前他們要做的便是積極發現和培養編創、表演人才,用自己的努力推動彝語相聲發展,讓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源遠流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AkBHFNBC7\"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從古至今,非物質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它曾用千百年的時間不斷積累壯大,但卻又如同江河一般不斷流逝。所消亡的,卻是人類歷史的記憶和民族文明的瑰寶。而在今天,昭覺正將先祖們在歷史長河上所留下的,最寶貴的“遺產”一一拾起。這種“看不見”的文化不僅因爲正在流失所以才顯得珍貴,而是承載了民族千百年來走過的路,所以才越發的厚重。保護和傳承文化,是讓我們“回家的路”不迷失,是讓民族的根與魂永遠被留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彝族文化走廊”——\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昭覺文學正從民族走向世界\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昭覺廣袤的平原、肥沃的土地、奔騰的河流以及在那羣山和森林懷抱的溫暖,爲昭覺孕育出了一顆文學的種子。在這片土地,千年歲月的沉澱爲養料,澆灌這顆種子萌芽、生根、抽出枝葉、茁壯成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7年前,彝族人中走出的文學巨匠吉狄馬加正是在昭覺生活和學習。或許那時,是昭覺的風雪雨露、森林草木以及人民羣衆的生活的狀況,爲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亦或許是這裏的文學底蘊、文化氛圍讓他萌發了一次次創作的衝動,寫下了一頁一頁優美的詩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TPCRTH3eL\"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時光飛逝。到今天,文學的底蘊依然是昭覺縣所擁有的寶貴財富,它繼續刺激着一代一代的中青年作家堅持創作,一步一步嶄露頭角,走進文學高水平的殿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3年1月15日,第七屆“四川文學獎”頒獎儀式在成都舉行,這是每三年一屆的、省內最高規格的文學獎,無數川內青年作家嚮往的文學聖地。而在這一次,昭覺縣彝族青年詩人、作家阿克鳩射帶着他的彝文長篇小說《霧中情緣》站在了頒獎臺上,他的作品,是本屆“少數民族”文學獎11部獲獎作品中的“彝文獨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5年以後,阿克鳩射走進“懸崖村”,他目睹着脫貧攻堅以來貧困鄉村發展、羣衆的致富以及民族的進步,激動地創作了紀實報告文學《懸崖村》,在文學界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讀者從書中感受到了脫貧攻堅的偉大進程,聽時代奏響的華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Tl7TQkpub\" img_width=\"540\" img_height=\"360\"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讀完彝族青年作家、詩人阿克鳩射的紀實文學作品《懸崖村》,我的心裏湧出一種既熟悉又疼痛的感覺。熟悉的是那片山與水,是那些人與物,是濃郁沉遠的鄉情;疼痛的是籠罩山水的光彩,是環繞人物的精神,是鄉情中新鮮甜美的氣息。這是一個從令人絕望的懸崖上打造出幸福生活的故事……”吉狄馬加在評論中寫道:阿克鳩射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生活與社會,以飽滿的人性關懷與激情,以圖文並茂的形式,講述了他的見聞、他的感動、他的思想,以豐富的第一手資料向我們展示了透徹人心的泥土的氣息、生命的氣息、時代的氣息。由此,我對他致以深深的敬意!\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XBU0AFP3nxM\" img_width=\"540\" img_height=\"405\" alt=\"“世界彝都”昭覺——演繹文化繁榮故事\" inline=\"0\"\u003E\u003Cp\u003E——能夠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學,是彝族詩人筆下的最美的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無數青年詩人、作家以自己創作的熱情,推動着昭覺文學的發展,也努力推動着彝族文學從民族走向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木帕古體、阿克鳩射、吉布鷹升分別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版了多部作品集,並榮獲各種獎項,還得到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文學作品重點扶持;木帕古體、阿克鳩射、吉布鷹升、馬海里根、木帕古爾、阿育子吉、阿都拉且分別被四川省作家協會、中央翻譯局彝文編譯室推薦到魯迅文學院學習深造;報告文學《向總書記報告:懸崖村如今大變樣》獲得《人民日報》全國一百部宣傳十九大先進作品,成爲四川省唯一入選《人民日報》“全國黨媒攜手邁進新時代”十九大融合報道精品100展示市州媒體作品,長詩《雪之語》、散文集《自然課》等3部作品被中國作家協會列入2018、2019年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重點扶持作品,並陸續出版發行;阿克鳩射拍攝的2張攝影作品入選在中央宣傳部、中央改革辦、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國家博物館等聯合舉辦的《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中展出;阿克鳩射拍攝的攝影專輯《懸崖村之變》得到習近平總書記欣喜翻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與此同時,諸如音樂、舞蹈、美術、攝影等諸多藝術形式,也百花齊放勇攀高峯,取得了傲人的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項項成績佐證着昭覺文學蓬勃發展的歷程。從文學看文化,又悄然演繹着昭覺文化繁榮的故事——昭覺文化的繁榮,是從“民族”向着“世界”袒露出胸脯,它的“野心”繼續追逐着民族文化崛起的夢想,它的方向指着更遠、更廣闊的未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59137420220877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