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PBK4CWFiQ8\"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10\" alt=\"天宮二號完美謝幕 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基礎物理前沿方面,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實現了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爲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是國際空間冷原子量子傳感器領域的重要里程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天宮二號受控隕落 空間應用成果豐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PAvHuHg6Ux\"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6\" alt=\"天宮二號完美謝幕 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u003C\u002Fstrong\u003E天宮二號發射瞬間(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中新社、新華社、上海觀察者網報道,2016年9月15日,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入軌。

"\u003Cp\u003E【歐洲時報網】北京時間7月19日21時6分,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受控離軌並再入大氣層,少量殘骸落入南太平洋預定安全海域,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天宮二號受控隕落 空間應用成果豐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PAvHuHg6Ux\"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6\" alt=\"天宮二號完美謝幕 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u003C\u002Fstrong\u003E天宮二號發射瞬間(圖片來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綜合中新社、新華社、上海觀察者網報道,2016年9月15日,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成功發射入軌。天宮二號各應用載荷按照計劃順利開展實驗、試驗,各個有效載荷和在軌支持設備工作正常,性能穩定,狀態良好,近3年來獲取了豐碩的實驗數據和成果。據統計,空間應用系統共安排載荷工作近2萬次,上行指令20萬條,接收數據4300餘軌,原始數據量近100TB。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PBK4CWFiQ8\"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10\" alt=\"天宮二號完美謝幕 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順利對接(圖片來源: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基礎物理前沿方面,國際首臺在軌運行並開展科學實驗的空間冷原子鐘,成功驗證了在空間環境下高性能冷原子鐘的運行機制,實現了超高精度,3000萬年誤差小於1秒,爲空間超高精度時間頻率基準的重大需求以及未來空間基礎物理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是國際空間冷原子量子傳感器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天宮二號開闢了伽瑪暴偏振探測新窗口,成功探測到55個宇宙伽瑪暴事例,爲國際伽瑪暴聯合探測做出了重要貢獻。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空間科學實驗方面,天宮二號高等植物培養實驗完成了中國首次空間從種子到種子的高等植物全週期培養實驗,驗證了利用光週期反應原理調控植物生長的設想,發現了植物的生物節律在微重力條件下受到抑制,植物開花基因在微重力條件下的表達與運轉規律,以及微重力促進葉脈網絡發育等結果。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地球科學觀測與應用方面,天宮二號安排了三維微波成像高度計、多角度寬波段成像光譜儀、多波段紫外臨邊光譜成像儀等先進遙感載荷。迄今,空間應用系統分發了地球觀測載荷等數據產品70餘TB,支撐了70餘項對地觀測項目的研究。目前天宮二號公益用戶單位近80家。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新技術方面,天宮二號上還開展了伴隨衛星的實驗項目,它是繼神舟七號以後第二顆在空間飛行器上釋放的伴飛衛星,成功開展了伴星釋放、駐留和伴隨飛行試驗,獲得了清晰的組合體圖像,同時也進行了微小衛星新技術的試驗和驗證。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PBcAt7i8at\"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62\" alt=\"天宮二號完美謝幕 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培養皿中的擬南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片來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新華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科學前沿探索方面,巡天望遠鏡將以接近哈勃望遠鏡的分辨率和大其百倍的視場開展巡天觀測;在人類生存方面,空間站將圍繞人類長期太空生存和提高地面生活質量方面開展研究與應用;在太空活動方面,空間站支持開展遙科學技術、在軌組裝與維修維護、人機聯合作業等應用技術試驗驗證,增強人類的太空活動能力和在軌服務能力,拓展人類的活動範圍。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萬衆矚目之下,天宮二號再入大氣層,化作絢爛奪目的流星,完成了永載史冊的告別。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承前啓後的天宮二號此番完成使命“回家”,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階段全部任務圓滿完成,同時也意味着中國載人航天正大步邁向空間站時代。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今年4月舉行的2019年“中國航天日”主題活動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介紹,中國空間站研製建設目前穩步推進,主要系統關鍵技術攻關已經完成,各系統正在按計劃開展初樣、正(試)樣研製及試驗。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中國空間站任務階段的首次飛行--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預計於2020年上半年組織實施。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已完成初樣階段研製工作,目前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和YF-77發動機可靠性增長試驗。 \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jePBu2UkAgU7\" img_width=\"660\" img_height=\"370\" alt=\"天宮二號完美謝幕 中國載人航天邁向空間站時代\" inline=\"0\"\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圖爲天宮二號(圖源:中國載人航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中國空間站基本構型包括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Ⅰ和夢天實驗艙Ⅱ,每個艙段規模20噸級。空間應用系統已基本完成空間站載荷項目方案研製工作,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應用領域正在按計劃開展研製工作。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航天員系統開展了長期載人飛行綜合模擬驗證、出艙活動水下驗證等大型地面試驗。第三批預備航天員選拔的初選工作已完成,艙外航天服正在進行飛行產品生產。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周建平表示,根據飛行任務規劃,空間站工程分爲關鍵技術驗證、建造和運營3個階段實施。其中關鍵技術驗證階段安排了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飛、天和一號試驗覈心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建造階段安排了問天艙、夢天艙、神舟飛船、天舟飛船等6次飛行任務。空間站在軌運行期間,將由神舟載人飛船提供乘員運輸,由天舟貨運飛船提供補給支持。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9年6月1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和聯合國外空司,在維也納聯合發佈第一批中國空間站空間應用國際合作項目定選結果,來自全球5大洲17個國家的9個項目成功入選,標誌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邁出從獨立自主發展到全球合作的重要一步。目前,工程全線正在全力以赴加緊備戰空間站飛行任務。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編輯:李璟桐) \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5987440011842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