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从零开始:翻译兼职速记最后比美国人还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过家鼎在代表团的工作主要是笔译、口译,特别是英文的记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美国人明知我们没有录音设备,就说由他们提供录音机,把双方的发言录下来,他们负责整理后,提供给我们。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本文摘自:《法制晚报》,作者:陶韵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核心提示:\u003C\u002Fstrong\u003E 1951年8月10日那天,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美方首席代表乔埃与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面对面地坐着,你瞪着我,我瞅着你,谁也一言不发,全场鸦雀无声,相持达2小时11分之久,在世界外交谈判史上是空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9.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582d600f353642a9aee6f6092591151f\" img_width=\"640\" img_height=\"386\" alt=\"中美板门店谈判细节:代表曾相对无言2小时11分钟\"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板门店停战协议》彭德怀签字,(右一)李克农\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人物名片:过家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曾分别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彭真等领导人做过翻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他曾在首批新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负责翻译工作,担任过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驻马耳他大使,中国驻葡萄牙大使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主要译作有:《巴顿将军》、《基辛格回忆录》、《中美谈判回忆录》等;并主编《汉英时事外交词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过家鼎,1931年生于上海,他曾参加过中美华沙谈判、周总理接待基辛格秘密访华以及《中美联合公报》的起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52年,提前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英文系的过家鼎,随即前往朝鲜板门店从事停战谈判的英文翻译和速记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刚毕业的他,甚至很少见过外国人,一下子从事英语翻译速记工作,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回想起当初担任记录的那段经历,他用了“坎坷”两个字去形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通过不懈努力,过家鼎的速记能力突飞猛进,最高时达到每分钟140个字组的水平,记得比美国人还快,完整准确程度超过了美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初上战场:刚毕业即上战场中美较量板门店\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采取遏制、孤立、反对的政策。而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则加速和深化了双方的敌对气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扭转了朝鲜战争的局面。1951年7月后,美国被迫与我方在板门店进行谈判,朝鲜战场上出现了边打边谈的局面,直到1953年7月双方达成协议,签署朝鲜停战协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英语翻译过家鼎的外交生涯就是从参加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开始的。“谈判两年,开了575次大小会议。”过家鼎年逾耄耋,但忆及往事仍历历在目。\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谈判期间,“不握手寒暄”、“不苟言笑”、“不放饮料”、“抢先发言”、“无话可说”等局面是常有的事,甚至美方代表还出现“打哈欠、吹口哨、看手表”等不注意外交礼节的行为,这些都反映着谈判过程的艰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冒着炮火上战场一边打仗一边谈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52年4月,在上海复旦大学英文系念书的过家鼎,被调到北京参加“五·一”外宾接待工作。“到北京后不久,便荣幸地被选到板门店参加停战谈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与他一道同行的有十几个人,包括朱光亚、赵诏熊、钱学熙等人。过家鼎和冀朝铸、邱应觉三人是队伍中最年轻的。“我们的任务都是当英文翻译,但实际上我们这些人都不是专职翻译,尤其是我们这几个小青年,都是刚出校门的学生,从未干过实际工作。我本人连外国人都很少接触,更不知翻译是怎么回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这次行动是保密的,临行前,过家鼎写信告诉了在上海的双亲,以后就中断了与家属的联系。“实际上,我是大学没毕业就上了战场。”他告诉记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21岁的过家鼎穿上新发的志愿军棉军装,只带了最简单的随身行李和衣物,从北京坐火车经沈阳到达安东(即丹东)。“一过鸭绿江,眼前便似换了天地。一片废墟……没有一座完好的房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大家从新义州出发,连人带铺盖一起坐上了敞篷军用大卡车。十几个人挤成一团,铺盖就是他们的座位。卡车沿着崎岖的山路前进,一路冒着美国飞机轰炸扫射的危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途中,美国飞机在我们车前扔下了照明弹,司机立即停车,让大家都跳下车,趴在路旁的斜坡上。”美国飞机在车后扫射了一阵便飞走了,大家拍拍身上的泥土,立即上车继续前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这样,卡车走了两天一夜,终于到达开城中国人民志愿军停战谈判代表团总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他们一开始住在朝鲜老乡家里,办公室也设在朝鲜百姓腾出的房子里。“美国飞机经常在我们头顶盘旋,在远处扔下炸弹。”有时候,深夜听到空袭警报,就要抱着文件和公文包,跑到防空洞躲一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开始,大家都不大适应,但过了一段时间也就习惯了,甚至会在晚饭后散步去山顶,席地而坐。“我们看着远处炮战发出的火焰,意识到战争还在激烈进行,谈判尚需时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从零开始:翻译兼职速记最后比美国人还快\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过家鼎在代表团的工作主要是笔译、口译,特别是英文的记录。回想起当初担任记录的那段经历,他用了“坎坷”两个字去形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美国人明知我们没有录音设备,就说由他们提供录音机,把双方的发言录下来,他们负责整理后,提供给我们。”过家鼎说,“如果记录中出现差错或任意的篡改,何以为凭?”因此,我方拒绝了美方建议,主张在会场内任何一方均不得使用录音设备,中、朝、英三种文字的记录由各方自行负责整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是对中方人员来说,没有专职的英文速记员,只能由英文翻译来兼作英文速记。没做过速记的过家鼎感到很紧张,“一切必须从零开始,任务是艰巨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为此,他抓紧一切时间自学。上场时,他们只能采用部分速记符号,绝大部分要靠普通手记。开始时,一个人记不下来,只有用人海战术的办法,即4个人一起记,开会回来,互相校对、追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后来,熟能生巧,过家鼎最高时达到每分钟140个字组的水平,记得比美国人还快,完整准确程度超过了美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过家鼎说,谈判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战场上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谈判也曾两次中断。前后谈了2年,一共开了575次大小会议,经过战场上的几次较量,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了停战协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终,美国不得不承认,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小花絮:全场鸦雀无声相持俩小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板门店谈判是在双方交战的敌对气氛中进行的,期间还能听到远处的隆隆炮声。板门店一间小木亭子,朝中一方从北门进,面向南坐;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南门进,面向北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双方从不握手或寒暄,不苟言笑,态度十分严肃。会议桌上也不放饮料,只有双方为自己提供的纸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51年8月10日那天,出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美方首席代表乔埃与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面对面地坐着,你瞪着我,我瞅着你,谁也一言不发,全场鸦雀无声,相持达2小时11分之久,在世界外交谈判史上是空前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u003Cstrong\u003E联合公报:尼克松破冰前奏三天不眠忙翻译\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由于朝鲜战争深化了中美的敌对气氛,美国武力霸占台湾,中美在1970年以前基本处于隔绝状态。随着国际形势的巨大变化,美国实力相对削弱,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改善中美关系势在必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对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访问,双方发表了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宣布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而在此之前,基辛格作为尼克松的助手,于1971年7月9日秘密访华,为尼克松打前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每天晚上,我们要把白天会谈的内容写成详细简报,及时发送给最高领导阅读。因此,会谈的三天,我们几乎彻夜不眠。”过家鼎说,为了保持会谈的机密性,没有使用录音机,全凭人工记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会谈讨论的重点是台湾问题。周总理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中国,“我们与台湾当局的关系是中国内政问题,美国必须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出其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美台共同防御台湾是非法的,中国绝不承认。”\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过家鼎回忆说,总理指出,美国一方面要改善对华关系,一方面又只提军事存在问题,不解决政治问题,这使美国处于矛盾的地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最后,双方决定把尼克松总统访华时间安排在1972年春天,并为此草拟了一份简短的公告,只有三句话“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1971年7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短短的公告震惊了全世界。\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488238443875585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