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春捂秋冻,春天气候乍寒乍暖,变化无常。​人们极易上火,而常见的“上火”症状主要有哪些?如何预防上火,下面就详细的介绍给大家:

春季人极易上火!医生提醒:做好这5点,心肝胃火都能“灭”

有以下几种:

1、胃火:由于饮食不节、嗜酒、过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积”,生热化“火”,以致胃火炽盛。症状为胃部灼热疼痛、口干口臭、腹痛便秘、牙龈肿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铁树叶等药物泻胃火。

2、 肺火:或因气候骤然变化,身体不能适应:或由于劳倦过度,消耗了超量的体内阴液,从而引发肺火亢奋,这在老年群体中是比较多见的。其表现主要是呼吸气粗、高热烦渴、咳吐黄稠痰,甚至痰中带血。中医多用黄芩、桑白皮、甘草等药物清肺火。

3、心火:心是君主之官,是人体的主宰,而心火则是温暖全身的主要热量内源。如果心火太旺,便会出现心烦、心悸、失眠、口舌生疮、小便赤黄等症状。常用黄连、莲子心等药物清心泻火。

4、肝火:古人云:“暴怒伤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狭窄,沉郁寡欢,遇事心烦易怒,从而导致肝郁气滞而肝火上炎。表现为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口苦咽干、胸闷胁疼。中医常用龙胆草、夏枯草等药调治,可获良效。

在都市生活中,“上火”的症状也突出的表现为“热气”,其主要有三类:首先是休息不够。休息不够会导致体内的阳气浮越而出现“火气”的种种表现,此火气属于虚火,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用寒冷的清热解毒类药物或食物,很可能会导致“火气”更加严重。

其次,中医有“七情化火”之说,意思是忧郁、愤怒、思虑过度等都会使身体机能失去平衡状态而生“火”。

第三是饮食不当。如进食煎炸熏烤的食物、过量饮酒、吃太肥腻食物等等,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些热性食物,过量进食又会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也会导致“热气”。

那么,如何预防“上火”呢?其实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贪食煎炸类食物,不过量饮酒等。

2、保持平和的心态,遇事不急躁,不动火。

3、多喝水温在25℃左右,晾凉的开水。这种水的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4-5倍,与人体细胞液非常接近,最容易渗入细胞,被人体吸收。最重要的是,不要等渴了才去喝水,除了正常饮食中摄取的水分外,每天还要保证两瓶矿泉水的饮水量,不要试图用饮料来代替水。

4、多吃瓜果蔬菜。樱桃性温,味甘微酸,具有健脾开胃的功效;梨子去火润肺;嘴唇干裂可以吃些苹果、火龙果等。韭菜四季常青,但以春天吃最好是富含营养的佳蔬良药,春季常吃韭菜,可增强人体脾胃之气。但一次不宜吃太多。春季上市的菠菜,对解毒、防干燥颇有益处。吃菠菜时要先用沸水烫软,捞出再炒,以去除菠菜里阻碍营养物质吸收的草酸。此外,还可以吃凉拌苦瓜或黄瓜等,可以起到润肤护肤排毒养颜的作用。

5、养几盆略带香味的绿植,既能吸附尘土、湿润空气,又可以提神醒脑。薄荷、百里香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常给地上撒点水。

春暖花开,乍暖还寒,希望大家能胃火肺火心火肝火都去掉,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和的心态,多喝水多吃瓜果蔬菜等方式预防上火,希望大家都能够健康养生,快乐生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