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說春捂秋凍,春天氣候乍寒乍暖,變化無常。​人們極易上火,而常見的“上火”症狀主要有哪些?如何預防上火,下面就詳細的介紹給大家:

春季人極易上火!醫生提醒:做好這5點,心肝胃火都能“滅”

有以下幾種:

1、胃火:由於飲食不節、嗜酒、過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積”,生熱化“火”,以致胃火熾盛。症狀爲胃部灼熱疼痛、口乾口臭、腹痛便祕、牙齦腫痛等。多以山楂、生石膏、鐵樹葉等藥物瀉胃火。

2、 肺火:或因氣候驟然變化,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從而引發肺火亢奮,這在老年羣體中是比較多見的。其表現主要是呼吸氣粗、高熱煩渴、咳吐黃稠痰,甚至痰中帶血。中醫多用黃芩、桑白皮、甘草等藥物清肺火。

3、心火:心是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而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如果心火太旺,便會出現心煩、心悸、失眠、口舌生瘡、小便赤黃等症狀。常用黃連、蓮子心等藥物清心瀉火。

4、肝火:古人云:“暴怒傷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狹窄,沉鬱寡歡,遇事心煩易怒,從而導致肝鬱氣滯而肝火上炎。表現爲頭痛、頭暈、面紅耳赤、口苦咽乾、胸悶脅疼。中醫常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藥調治,可獲良效。

在都市生活中,“上火”的症狀也突出的表現爲“熱氣”,其主要有三類:首先是休息不夠。休息不夠會導致體內的陽氣浮越而出現“火氣”的種種表現,此火氣屬於虛火,這種情況下如果一味用寒冷的清熱解毒類藥物或食物,很可能會導致“火氣”更加嚴重。

其次,中醫有“七情化火”之說,意思是憂鬱、憤怒、思慮過度等都會使身體機能失去平衡狀態而生“火”。

第三是飲食不當。如進食煎炸燻烤的食物、過量飲酒、喫太肥膩食物等等,這些東西本身就是些熱性食物,過量進食又會造成消化不良,食物積聚在消化道內,也會導致“熱氣”。

那麼,如何預防“上火”呢?其實可以從以下幾點做起:

1、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不熬夜,不貪食煎炸類食物,不過量飲酒等。

2、保持平和的心態,遇事不急躁,不動火。

3、多喝水溫在25℃左右,晾涼的開水。這種水的生物活性比自然水要高4-5倍,與人體細胞液非常接近,最容易滲入細胞,被人體吸收。最重要的是,不要等渴了纔去喝水,除了正常飲食中攝取的水分外,每天還要保證兩瓶礦泉水的飲水量,不要試圖用飲料來代替水。

4、多喫瓜果蔬菜。櫻桃性溫,味甘微酸,具有健脾開胃的功效;梨子去火潤肺;嘴脣乾裂可以喫些蘋果、火龍果等。韭菜四季常青,但以春天喫最好是富含營養的佳蔬良藥,春季常喫韭菜,可增強人體脾胃之氣。但一次不宜喫太多。春季上市的菠菜,對解毒、防乾燥頗有益處。喫菠菜時要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炒,以去除菠菜裏阻礙營養物質吸收的草酸。此外,還可以喫涼拌苦瓜或黃瓜等,可以起到潤膚護膚排毒養顏的作用。

5、養幾盆略帶香味的綠植,既能吸附塵土、溼潤空氣,又可以提神醒腦。薄荷、百里香都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常給地上撒點水。

春暖花開,乍暖還寒,希望大家能胃火肺火心火肝火都去掉,通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平和的心態,多喝水多喫瓜果蔬菜等方式預防上火,希望大家都能夠健康養生,快樂生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