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編者的話:當下,中國面積最大的省區新疆,愈來愈受世人關注,包括她遙遠的過去。新疆發展的歷史是紛繁複雜的,要把她講清楚,是不易的,而要在不太長的篇幅中描述她的面貌、釐清她的脈絡,並能讓一般讀者瞭解和認識她,就更不易了。本網連續刊發相關係列文章,試圖讓你在一篇篇不長的文字中,瞭解她的面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從2000 多年前的漢代開始,對新疆人類活動纔有比較明確的記載。當時主要有:塞人、羌人、月氏人、烏孫人、匈奴人和秦人(中原人、或漢人),還有居延人、單桓人、龍勒人、焉耆人等,除塞人外,都是由東向西遷至新疆。此時還有敦薨(音:煌)人,即吐火羅人,是先由新疆遷至內地,再返回新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塞人是白種人,爲東伊朗人種,由西向東至新疆。大約在公元前 8- 前 7 世紀,西遷於中亞,後陸續遷至伊犁河流域。公元前 178 年後,受到甘肅河西走廊一帶月氏人西行的擠壓,塞人一部分南下,散處於南疆各地,與當地居民建立了大大小小的城廓之國。之後又被陸續進入新疆的各民族融合。 羌人最初活動於黃河上游,後不斷西遷。特別是受秦國攻擊、和後來漢朝反擊匈奴時也西逐河西羌人,經多次西遷至新疆。 當時的新疆羌人人數衆多,分佈也較廣,並建立了一些小國。有婼羌,還有西夜、子合、德若、蒲犁、依耐、無雷諸國。從許多歷史資料來看,羌人是中國最早西遷至新疆西域的一個民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月氏人大規模西遷始於公元前 177 年(漢文帝三年)。月氏受匈奴襲擊被迫從河西敦煌一帶經羅布泊西入天山,再進入伊犁河流域,並逼迫在此生活的塞人南遷,並在此建立了月氏國。在遷徒的曲折而遙遠的征途,不斷有族人遺留,新疆多處留下了月氏人的蹤跡。有史學家認爲,那時的龜茲國是由月氏人西遷時留下的居民所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烏孫人西遷始於公元前 161—160 年左右。烏孫原居河西走廊,後被月氏人所敗而投奔匈奴,又因脫離匈奴統治而西遷到哈密,後至伊犁河流域。與月氏人驅逐塞人一樣,烏孫人又驅走了剛剛定居在此的月氏人,並建立了當時西域最大的國家,人口鼎盛時達 63 萬之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匈奴西遷始於公元前 176 年。“匈奴,其先祖夏後民之苗裔也。”西漢時,匈奴冒頓單于派副手右賢王率軍大規模西征,攻滅月氏,吞併烏孫,佔領了河西走廊和今新疆東部地區,統轄新疆 100 多年,與漢朝爭奪新疆達 260 餘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漢人也是新疆古老民族之一。當時稱周人,其西遷可能最早始於距今 3500 年前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穆天子傳》記載,早在太公亶公時期(約距今 3500 年前),就有周族的一支西遷到“春山之蝨”(蔥嶺以北),建立了“赤烏國”。公元前 2 世紀末,西漢與烏孫的政治聯姻,漢朝的細君公主、解憂公主先後遠嫁烏孫王,隨從數百人。從公元前 105 年與匈奴爭奪新疆始,漢朝不斷在新疆駐軍、屯田,至公元前 60 年建立西域都護府後,人數約有 27000 多人。不少屯田士卒帶有妻兒,至西漢後期已遍佈天山南北。此後,進入新疆的漢人絡繹不絕,或爲官、或從軍、或經商、或爲西入新疆強族的“俘獲之人”,總會有部分人長期定居、繁衍,其中多被融合到其他古代民族之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敦薨人,原指吐火羅人,是對吐火羅的音譯,曾由新疆東遷至甘肅河西,漢初又由河西返回新疆。其上下 2000 多年,線索明顯,敦煌就是因吐火羅人曾居於此而得名。吐火羅人原屬西域,戰國時以焉耆爲中心,活動於開都河、孔雀河流域,其中一部分東遷進入河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居延人西遷。大約在公元前 4- 前 3 世紀,居延人受到秦國的威脅,開始向西遷移,進入騰格裏沙漠一帶。漢時在那裏設立了居延縣,大約在同時,居延人又向西遷至今哈密西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單桓人西遷。單桓人原屬今甘肅張掖縣西部,以後這地名在此不曾出現,而在西域出現了。單桓國實際上是一個小的部落政權,公元前 121 年,其首領被漢軍俘獲後,餘部西遷至天山以北定居,並建立了部落政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龍勒人,成爲後來的樓蘭人,西遷約在漢初。其原居於甘肅敦煌縣西,那裏曾設有龍勒縣,漢代設縣以後,此地不再有龍勒人,而在其西 900 裏出現了樓蘭人。樓蘭與龍勒(也稱牢蘭)是同名異譯。可見漢代新疆的樓蘭國是由龍勒人西遷後“征服”當地土著居民所建。現在發掘的樓蘭遺址,包括小河墓地的“樓蘭美女”,都是原土著居民的文化遺存,並非樓蘭人所留。\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焉耆人西遷與龍勒人幾乎同時。焉耆人因原居於甘肅河西焉支山(今大黃山)而得名。漢初焉耆國被漢朝擊敗,其王降漢後被封侯爵,從此河西不見焉耆人,而後在西域出現了焉耆國。顯然這是被漢朝擊敗後的焉耆人大量西遷至今焉耆盆地,征服當地土著居民後重建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自漢朝後至民國時期,歷經 1700 多年,除了漢人繼續不斷遷至新疆外,更多的是衆多中國北方一支支強族先後登臺亮相於天山南北。中國北方強族如北丁零、鮮卑、氐族、柔然、鬲昆(堅昆)高車、吐谷(音:玉)渾、突厥,有青藏高原的吐蕃和羌族,有今天維吾爾人的族源回紇(回鶻)、今天柯爾克孜人的族源黠戛斯、今天哈薩克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克烈、乃蠻、蔑兒乞惕、弘吉刺惕、札刺亦,還有契丹,特別是蒙古及其漠西蒙古瓦剌,和其逐漸形成的準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四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這一歷史時期,由西而來的粟特人、古阿拉伯人、古敘利亞人、波斯人、古印度人、嚈噠都與新疆各個時期的民族融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 18 世紀中期,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後,滿、錫伯、察哈爾、索倫(達斡爾)等從東北陸續抽調到新疆,期間回族人又不斷來疆。以後又有俄羅斯、烏孜別克、塔塔爾等民族移居新疆。至 19 世紀末,新疆 13 個世居民族分佈格局開始形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本文執筆:李德華 李紹先;註釋和參考資料部分在此省略。)\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下期標題:新疆古代居民是何人種?\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8d091261177b48cdaffe52a845ba8481\" img_width=\"497\" img_height=\"1524\" alt=\"新疆古代居民來自東方和西方(連載二)\"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315eba599d364c8594808df791ea9349\" img_width=\"784\" img_height=\"1140\" alt=\"新疆古代居民來自東方和西方(連載二)\" inline=\"0\"\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40022332725710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