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梅州市直擊農村垃圾“髒亂差”難點,着重創新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推出“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農村垃圾清運新舉措,讓羣衆真正成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力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在平遠縣河頭鎮落地便得到羣衆支持。

"\u003Ctable\u003E \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ieb7W7JGn082\" img_width=\"400\" img_height=\"267\" alt=\"垃圾兌換超市兌出鄉村新貌\" inline=\"0\"\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tr\u003E \u003Ctd\u003E\u003Cp\u003E平遠縣河頭鎮向陽村垃圾兌換超市。平遠縣河頭鎮供圖\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td\u003E\u003C\u002Ftr\u003E\u003C\u002Ftable\u003E\u003Cp\u003E“積攢一個星期的塑料瓶,今天兌換了一瓶醬油,完全沒花一分錢,連我孫子都說這樣的回收模式太好了。”梅州市平遠縣河頭鎮的垃圾兌換超市裏,拿到醬油的村民張大叔,忍不住爲“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代言起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爲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試點,梅州市直擊農村垃圾“髒亂差”難點,着重創新模式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推出“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農村垃圾清運新舉措,讓羣衆真正成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主力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模式實不實,關鍵看成效。梅州市探索農村生活垃圾處理過程中,“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農村垃圾清運新方法的落地,不僅讓村民得到實惠,也讓村民更主動地投身到垃圾分類、美化環境的行動中,樹立了鄉村文明新風,有效治理了農村垃圾源頭分類,推動梅州美麗鄉村建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找難點 一個模式多方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80個塑料袋換一支牙刷,60個飲料瓶換一罐洗潔精,20個農藥瓶換一包鹽……”這不是吸引眼球的商業廣告,而是平遠縣河頭鎮向陽村垃圾兌換超市回收項目表的內容,一旁的回收點堆放着羣衆剛拿過來的塑料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近年來,在農村“新”建設中,河頭鎮以河頭河爲主線,突出水鄉、水生態主題,打造出“十里水鄉”。在鄉土“舊”文化傳承中,河頭鎮通過古驛道、綠道和鄉村道路,將黃田、河頭、田心、向陽、雙溪、河清六村串珠成鏈,依託“三清三拆三整治”,切實解決農村髒亂差問題,提升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花了大功夫把河道清理好,房前屋後清理乾淨,如果不能一直保持,那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河頭鎮黨委書記李文鋒告訴筆者,要形成長久有效的機制,激活羣衆內生動力是關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垃圾兌換超市”有償回收模式,在平遠縣河頭鎮落地便得到羣衆支持。“我覺得現在這樣很好,過去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些垃圾,大部分都是扔掉,也是資源浪費。”商店店員王柳華一邊說一邊給筆者展示兌換領取表,上面密密麻麻地登記着村民的兌換記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變廢爲寶,讓鄉村垃圾不再“擾民”,人居環境自然能夠得到改善。與此同時,平遠縣還積極推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成效的轉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們把拆下來的磚瓦、河道清理出來的石頭利用起來,加以打造,一來節約美麗鄉村的建設成本,二來也美化我們的居住環境。”向陽村黨支部書記黃志堅說,低成本美化鄉村,高標準打造有鄉愁的家園,這是農村垃圾又一條新的出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梅縣區梅西鎮田福村,村民劉叔正前往該村的垃圾兌換超市。“之前我已經來這裏兌換過牙刷、醬油等生活用品,現在家裏還專門設置了‘囤貨區’,將以往打算扔掉的廢品存起來,到一定數量後便統一到店兌換。”清點登記過後,劉叔用10個煙盒、40個易拉罐換取了1包食用鹽和1個塑料掃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獎代補、積極引導,梅州推行垃圾兌換,換來村裏好環境,激發的是羣衆參與熱情。“農村垃圾少了,人居環境自然得到提升,也給廢棄的垃圾找到更好的歸屬,得到有效利用。”梅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模式也極大減輕了鄉村保潔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保潔成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抓落實 一張藍圖衆人描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本次投票總票數52張,同意新方案實施的票數50張。”5月5日,蕉嶺縣廣福鎮廣育村協商議事會上,村民代表以投票的方式通過了廣育村新的保潔方案,意味着廣育村將進一步推動生活垃圾處理,做好人居環境相關工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過去一年的實施過程中,根據羣衆反映的問題,我們針對性提出了新方案。模式沒有改變,細節方面更加完善了。”蕉嶺縣廣育村黨支部書記黃忠鐸說,現在說到農村垃圾問題,大家都會積極建言獻策,當成自己的事情去出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4月開始,爲徹底解決村裏的垃圾問題,廣育村探索實行“村協商監管、片招標收集、戶繳費清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新模式,通過分片開展保潔、招標競聘保潔員、上門收集垃圾、每天及時轉運、100%收取垃圾處理費等措施,實現了生活垃圾“日日清、日日運”,大力改善了宜居生活環境。“通過這一模式,我們村已基本實現垃圾‘不落地、不過夜、不留死角’,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黃忠鐸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破解農村“髒亂差”難題,不是一個村,也不是一個鎮的工作,梅州市把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作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繪製破解藍圖,抓好落實,久久爲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能生活在這麼幹淨的環境中,多虧去年底我們村建了垃圾中轉站,對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真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走進五華縣安流鎮半徑村老黨員陳振波的家,目光所及,乾淨整潔,溫馨舒適,見不到果皮紙屑等垃圾。望向村口,寬敞的水泥路延伸至每戶村民的家門口,河岸邊是休閒小公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讓藍圖變爲現實,自2015年以來,五華縣逐步建立起以城帶鄉、科學有效處理城鄉垃圾的體制機制,切實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五華縣建立了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市場化運作新模式,與第三方合作,建成集垃圾分類、垃圾中轉、工人辦公休息室和公廁‘四位一體’的鎮村生活垃圾分類中轉站,目前取得良好的成效。”五華縣城市綜合管理局副局長丁金浪說,投資約5億元建設63座鎮村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轉站,五華已投入運營26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藍圖完善、舉措保障,羣衆支持,如今,梅州農村垃圾“髒亂差”難題正在逐步破解。截至2019年6月30日,全市生活垃圾處理完成率87.98%,其中梅縣區和蕉嶺縣已全面建立垃圾處理體系;全市建立保潔機制完成率80.15%,其中梅縣區和蕉嶺縣已全面建立保潔隊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南方日報記者 黃培強 通訊員 朱雙玲 祝銀清\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53548854073806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