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曾經的“中國菸草大王”、雲南冰糖橙品牌“褚橙”創始人褚時健,在雲南玉溪逝世,享年91歲。

褚時健的傳奇一生,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了。

他30歲時,被打成右派,下放紅光農場改造。

他51歲,接手錶面風光,背後卻隱憂重重的玉溪捲菸廠。

他65歲,將雲南小卷菸廠打造成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品牌,被稱爲“菸草大王”。

他67歲,因貪污174萬美元被檢舉受賄,連累家人一同入獄。這一年,他女兒褚映羣在獄中自殺。

他74歲,獲假釋。本以爲會安心養病,度過晚年。結果他開始研究橙子種植技術。

他85歲,“褚橙”聲名遠揚,他再次被封“王”——橙王,身價億萬。

縱觀他的一生,很多人喜歡他輝煌的高光時刻;可也有不少人抓住他曾惹下的污穢牢牢不放。

然而,作爲一名教育者,相比起論“功過”,我更喜歡探究他整個人生歷程中留給後世的“精神遺產”。

他身上那部分積極、正向的精神遺產,無論哪個時候,都非常值得我們去傳承、去影響、去感染、去教育更多人。

“精神遺產”1:

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一顆敬畏心

“無論做什麼事情,人哪,都要有一顆敬畏心。”

這句話是“褚橙”聲明遠揚後,褚時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所說。

他也曾在第一個事業高峯時失去敬畏心,將手伸向了不該伸向的地方,而這讓他付出了慘重代價,失去了唯一的女兒。

在古稀之年東山再起後,他因此常常告誡自己,也告誡年輕人:常懷敬畏心,要對得起做過的事,對得起相處過的人。

“精神遺產”2:

有責任心,做任何事都不會差

15歲那年,褚時健父親被日本人轟炸鐵路時受了重傷,不久便去世。

家中的弟弟妹妹太小,爲了生活,母親無奈之下,只能跟他說:“家裏的酒坊,往年都是請師傅來烤酒,現在咱們家沒錢了,以後烤酒的事就交給你。”

一開始,大家很擔心這個毛頭小夥做不好,可是事實證明,他不僅做好,而且比任何人都好。

別人三斤苞谷出一斤酒,他只需要兩斤半。

別人烤酒不得不通宵熬夜盯着,他邊睡邊烤。

對此,大家都跑來向他取經:你是如何做到烤酒時睡着了又能準點起?

褚時健說:“哪有什麼訣竅啊,只不過因爲心裏有這件事,有責任心。”

一個有責任心的人,做任何事都不會差。有責任心,就會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內心受到責任感的驅使,就能自覺自發地去把它做好。懷揣着責任心做事的人,是最容易成功的人。

“精神遺產”3:

做事留餘地

心慈善一些,對大家都好

建國初期,褚時健被調任到宜良縣墩子鄉做徵糧組組長。

當時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農民對徵糧非常牴觸,甚至發動暴亂,殺害徵糧幹部。

於是,縣裏開會時,幹部幾乎都在訴苦,控訴着農民的不是。而此時,褚時健指出,農民的牴觸,是因爲幹部徵糧作風不對:“人家不交糧食,你們就態度強硬,還懲罰不交糧的農民,大家當然要牴觸。”

其他幹部一聽,不樂意了,撂下一句話:“你光嘴上說得利索,有本事你去!我看你能徵多少回來!”

褚時健負責一個村的徵糧任務,規定兩個月完成,結果他只用了10天就拿下。

原來,褚時健深知大家牴觸是害怕全部上繳沒糧食喫,因此他給大家定數目,剩下的糧食保管農民們夠喫,大家也就紛紛配合他的徵收工作了。

徵糧順利,褚時健回去對幹部們說:“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先替人家考慮,別光站在自己的角度做事。農民們不是不講理,你替人家考慮了,兩方面才談得攏,你的任務重要,人家的肚子也重要。”

經過此事後,他常常告誡年輕人:做事,不能一條路走到絕,留點餘地,心慈善一些,對大家都好。只有利他,才能共贏。

“精神遺產”4:

人活着,被打擊是正常,但你要有譜

1959年,褚時健被打成右派送去農村改造。

當時,很多人都灰心喪氣,鬥志全無。同農場的一個姓田的縣委書記也是如此,整天愁眉苦臉,於是,褚時健勸他:生悶氣還不如找點事情做。

可是,這位縣委書記任何話都聽不進去,一次打擊自此消沉。

褚時健與他相反,每天開荒地種菜,種完菜就給大家做飯,忙完又申請去養鴨子,把自己忙得不亦樂乎。

對此,褚時健說:一個人,別人非要打倒你,你控制不了,但你自己可以做到不把自己打倒。人活着,打擊是正常的,但你自己心裏要有譜氣。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但因此丟了一二,丟了心中的譜氣,那纔是最悲哀的。

“精神財產”5:

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準

是他跌落谷底的反彈力

從菸草帝國的“煙王”到囚徒,到再次成爲千萬富翁,褚時健無疑令人敬服。

巴頓將軍曾說:“衡量一個人成功的標準,不是看他站在頂峯的時候,而是看這個人從頂峯上跌落低谷之後的反彈力”。

而褚時健的反彈力,在於他“輸得起”。

他曾說:我從來只想贏,不想輸,但我也輸得起。

只想贏,不想輸;這個信念逼他事事竭盡全力做到最好。

輸得起;則讓他隨時都有重頭再來的勇氣,不輕易被打垮。

前者很多人都有,後者卻是當下絕大多人所欠缺的。

縱觀當下,多少人一點挫敗就選擇短見?

殊不知,只有輸得起的人才能真正贏得漂亮。

“精神財產”6:

人生不是一條直線,要有韌性和耐心

褚時健將褚橙做紅後,每年都有人跑去哀牢山拜訪,向他老人家取經。

一個年輕人從福建大老遠跑去問:“我畢業六七年了,一件事都沒成,我接下來該怎麼辦?”

褚老一聽,就聽出了他是想今年一小步,明年一大步,於是,便回答說:“你才六七年,我種果樹10年了,你急什麼?”

面對當下年輕人存在“一夜暴富”“一步登天”的浮躁狀態,褚時健常說:沒有那麼簡單的事。我80多歲,還在摸爬滾打。人生很多事,都不是一條直線。你想心急,就做不成。

確實,馬到成功大多數時候只是祝福,人生拼到最後,能成功的,往往靠的是一個人的韌性和耐心。

“精神財產”7:

活出專注的人生

這是最好的人生選擇

1943年,褚時健父親離世。

這一年,他15歲,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死亡,也因此窺見了人生的意義。

他說:父親的死讓我第一次感到死的可怕,也覺得活着真的很重要。活着的每一天,把每一件事情做好,盡好自己的責任,就不白白過這一生。

因此,他學會了專注。

35歲出任曼蚌糖廠副廠長時,他用一年時間讓年年虧損的糖廠盈利,純利潤就高達11.7萬元。

各個負責人都對他佩服的五體投地。褚時健笑笑說:其實要做到這一點並不難,下功夫鑽研,就像我當初專注研究烤酒的規律一個道理。

教育學家威尼弗雷德·加拉格爾曾說:“活出專注的人生,這是最好的選擇。”

的確,越是能專注做事,越是能做成事,也就越能過好這一生。

而上天,從不辜負每一個專注奮鬥的人。

寫在最後:

一代傳奇落幕了,可是,他的精神遺產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鼓舞着我們,也激勵着我們。心若在,夢就在。只要不敷衍生命,人生每條路都會指向未來。

來源:教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