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心田去世!李心田是谁他是怎么死的?还记得幼年时看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吗?7月5日上午,记者获悉,著名军旅儿童文学作家,小说、电影《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作者李心田先生于2019年7月3日5时40分在济南逝世,享年91岁。

记者从李心田先生生前的后辈以及朋友处确认了这一消息。遵从李老先生的遗愿,追悼会已经低调举办。

据记者了解,李心田是在6月初时出门不慎摔倒,之后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就回家疗养,当时有亲朋好友去他家中探望时,他意识尚且清楚。仅一个月的时间,老人就不认识人了,有朋友7月2日去探望,发现他意识模糊,7月3日早晨5:40离世。

李心田个人资料照片简历

作家李心田去世享年91岁!《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死亡原因揭秘 李心田资料照片简介

李心田,1929年生,江苏睢宁人,中共党员。1950年毕业于华东军政大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文化教育和文艺工作。历任解放军第二十八速成中学教员,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及前卫话剧团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团长、一级编剧。从1953年开始写作,发表过诗、剧本、小说、电影文学剧本等。其中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改编成电影后影响巨大。

李心田著有长篇小说《寻梦三千年》、《结婚三十年》、《梦中的桥》、《跳动的火焰》、《十幅自画像》、《屋顶上的蓝星》、《银后》,中篇小说《人的质量》、《沙场春点兵》、《蓝军发起冲击》、《流动的人格》、《潜移》、《老方的秋天》及话剧剧本等。中篇小说《船队按时到达》获全国优秀少年读物二等奖,《夜间扫街的孩子》获冰心图书奖。

《闪闪的红星》作者去世

当年《闪闪的红星》被拍成电影,成为了一部非常经典的红色革命电影,对于我们国家的电影方面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

李心田的作品一般都是围绕着革命的主题,这和他早年的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年轻时候的他一直在部队工作,从事的是关于部队革命文化,文艺等方面的工作,所以对于革命的历史进程非常了解,因此才能够创作出一部又一部非常经典的红色作品。

作家李心田去世享年91岁!《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死亡原因揭秘 李心田资料照片简介

大家对于李心田的作品——《闪闪的红星》这部小说比较熟悉,当然这部作品也是非常经典的文学著作。任何美好事物的诞生都需要一系列的打磨,《闪闪的红星》这部作品在诞生之前也是历经坎坷。这部作品从初见雏形到成品问世,历经了十多年的时间,毫无疑问它是李心田呕心沥血之作。

李老先生生前总是给人一种精神抖擞的感觉,在去世之前的日子,大家也没有察觉到他的身体有什么异样。他看上去总是那么和善,透过淳朴的外表,他有着一个非常缜密的思维,一次又一次创作出让大家惊艳的著作。

作家李心田去世享年91岁!《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死亡原因揭秘 李心田资料照片简介

李心田生前的生活也平淡又简单。在退休后就平时和老友聚一聚,看看书。在他的家中,能够发现里面最多的就是书籍和字画。他在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读书。他创作灵感的源泉之一就是来自这些书籍中。

作家李心田去世享年91岁!《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死亡原因揭秘 李心田资料照片简介

李心田的作品广为流传,在他去世后,很多人表示非常可惜。身为前作家协会的成员,这样的一位老作家,为了文学做出了很多贡献。

现在唯一庆幸的是李老先生虽然离我们而去,可他的作品以及精神并没有泯灭,而是成为了非常经典的存在;李老先生在走之前也是没有经受病痛的折磨,而是安然离世,这样的离世对于他的家人而言,也算是非常仁慈了。很多老人身体不好,到了晚年体弱多病,自己难受,家人也很难受。

作家李心田去世享年91岁!《闪闪的红星》作者李心田死亡原因揭秘 李心田资料照片简介

对于我们而言,怀念李老先生最好的方式就是继承他的红色革命精神,学习他的为人处世态度,多读一些好书,提升自己的人文化修养,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李心田之子证实父亲去世消息

7月5日,李心田之子李禾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证实了父亲去世的消息,“父亲7月3日去世,追悼会等仪式已经举行。”

李禾表示,遵循父亲遗愿,追悼会从简,“像他创作的文学作品的风格一样,父亲平和、乐观,简单、纯真,平时睡觉脸上都挂着微笑。父亲高龄,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入院住了两天,父亲走的很祥和。”

过去十多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曾多次与李心田交流,深感李心田先生平和与纯真,在2009年1月的“李心田创作60周年座谈会”上,李心田在会上朗诵了一阙《沁园春·八十述怀》,“高山流水,晚唱渔舟。东篱赏菊,南山悠悠。人间琐事一边丢!更喜他,看清水盆里,老态不丑。”李心田先生语音刚落,旁边的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接口说:“不但不丑,而且很美。”

李心田也是《齐鲁晚报》的老朋友,2007年11月26日,李心田为在济南举行的《齐鲁晚报》创刊20周年座谈会转去贺诗《二十岁的<齐鲁晚报>》。诗作发表于11月27日《齐鲁晚报》。

最后一部作品是《风筝误》

由亓凤珍、张期鹏、薛凯洲编著的《李心田年谱》目前基本完成,准备出版,《李心田年谱》显示,李心田1929年1月出生江苏睢宁,是当代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李心田年谱》作者之一的张期鹏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心田少年时期曾读小学、私塾,14岁失学到徐州百货商店学徒,其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1950年9月考入华东军政大学山东分校,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列。1951年秋毕业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八速成中学文化教员,济南军区文化部干事,济南军区前卫话剧团创作员、创作室主任、副团长。1957年正式发表文学作品,发表和出版过大量小说、话剧剧本、电影文学剧本、散文、诗歌等,逾400万字。代表作有中长篇小说《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屋顶上的蓝星》《梦中的桥》《寻梦三千年》《结婚三十年》等,曾获得过多种文学奖。200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荣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年荣誉证章和证书。

李禾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父亲李心田的最后一部作品是青年励志题材的长篇小说《风筝误》,这部作品是父亲82岁时创作完成的,后来父亲生病住院期间,还在思考如何修改《风筝误》,“这部作品在《时代文学》连载了部分篇章,目前还没有出版单行本。”

他不仅仅是儿童文学作家

李心田以《闪闪的红星》为人所知,但学界认为,李心田创作60余年,创作题材丰富,他不仅仅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

山东大学教授马兵7月5日告诉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从 1957 年在《文艺学

习》上发表《我的两个孩子》开始,李心田先生笔耕不辍几十载,儿童文学只是他创作起初的选择和日后写作的重要向度之一,但他400 万字的创作,题材涉及军事斗争、社会万象、家庭婚姻、文化哲思多个层面,且其新时期以来的创作,完整参与了上世纪 80 年代从伤痕到反思到改革文学的历程,尤其是其改革题材的小说,以对改革现代性触动的异化现象细致的体察,对人物“边际人格”的塑造和一种“省世”的清醒情怀,拓宽了改革文学的书写领域。

马兵举例说,李心田在1990年代发表了《银后》,用完全通俗化的形式写“追星”“下海”,透露出作家对社会与时俱进的追踪。60岁后,李心田又陆续创作了长篇小说《结婚三十年》和《寻梦三十年》,以一种对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立场的艰难回返,来对 90 年代的社会文化转型以及由此引发的知识分子的认同危机与角色危机做出正面的回应。马兵说,被李心田本人命名为“思辨小说”的《寻梦三十年》,以“从古代周公写到当代周公”的心志“跋涉三千年”,堪称一部阅读“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的激愤之作、良心之作。

《闪闪的红星》小说出版了40种

《闪闪的红星》令人称奇,它是我国当代小说版本较多的作品之一,也是改编为其它很多艺术形式且获得成功较多作品——于1972年5月首次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一经推出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各种版本一印再印,加上广播剧、电影、连环画和后来的歌舞剧、电视剧、动画片与原著相辅相成、珠联璧合,使这个系列成为中国经典的红色儿童作品。

《李心田年谱》编著者之一的薛凯洲,也是李心田的粉丝。薛凯洲告诉记者,15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送同事回家,谁知自己一直崇拜的《闪闪的红星》的作者李心田与同事住在同一个院子里,于是得以拜访李心田先生,求得签名书一本。读过原著之后薛凯洲愈发被打动,自此他开始了收藏各种版本《闪闪的红星》的生涯。

“目前,《闪闪的红星》小说的汉语和盲文版出版了40种,蒙、维、藏、哈萨克等民族文字出版了8种,还有英、法、德、西、阿拉伯、韩等13种外文出版。连环画有汉语和民族文字47种,德、法、英、印地、乌尔都、豪萨等外文版连环画有12种。电影文学剧本20个。”薛凯洲告诉记者,“目前,只有斯瓦西里语的一版我还没有找到,其他全部集齐了。”

“潘冬子”影响数代人

2009年9月,齐鲁晚报和山东省电影家协会联合主办“影像中国 共享经典”公益放映活动,活动选取的经典影片包括《闪闪的红星》,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于海丰曾与本报记者一起到李心田老师家中拜访。

7月5日,于海丰告诉本报记者,提起山东的电影,不能不让人想到影片的主人公潘冬子,而潘冬子这个人物,则是李心田老师创作,“李心田老师是山东电影的骄傲,也是咱们山东文化的骄傲。因为工作的关系,我同潘冬子的扮演者祝新运比较熟悉,祝新运多次告诉我,饰演潘冬子是他一生的荣耀和自豪。”

张期鹏则认为,塑造了“潘冬子”的李心田,堪称“潘冬子之父”,李心田的《闪闪的红星》和“潘冬子”,影响了好几代人,“大概五六年前的时候,我开始去拜访李心田老师,他非常平易近人。后来我每年都去拜访李老几次,亲戚朋友们也托我带去《闪闪的红星》请李老签名,几年下来,至少签了100本,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喜欢李老的这部小说。”

原济南军区宣传部部长张振江是李心田的老同事,张振江说,《闪闪的红星》之前名为《战斗的童年》,出版社编辑觉得这个名字一般,李心田苦想了两天,提出用“闪闪的红星”,被出版社采用,“作品中的主人公潘冬子,也是结合了多个原型创作的。”

李心田81岁时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红星”让我自豪

2009年9月9日,由齐鲁晚报、山东省电影家协会、鲁信影城主办的“影像中国 共享经典”公益反映活动举行启动仪式,《闪闪的红星》原著作者、80岁高龄的著名作家李心田先生,也应邀来到了现场,并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

电影《闪闪的红星》在中国影坛掀起了一股“红星”热,影片留下了许多经典镜头、台词以及被广为传唱的歌曲。在“影像中国 共享经典”公益放映活动中,《闪闪的红星》是备受欢迎的一部经典作品。

“电影《闪闪的红星》上映是在1974年,但小说的创作完成还要再早上10年。”李老回忆说,“1961年,我在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两个小八路》,责任编辑李小文同志约我再给孩子们写一本书,于是我开始了《闪闪的红星》的创作。”

谈起《闪闪的红星》,李老非常自豪,他说,《闪闪的红星》出版后,立刻引起了广泛好评。全国有18家出版社要印这本书,累计印数高达数百万册。“《闪闪的红星》可以说代表了我在儿童文学方面比较高的成就,是我对社会、对政治的看法以及对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的反映。”

采访中,李老特别提到了他的另一部儿童小说《跳动的火焰》,该作品以济南解放前夕为时代背景,描写了火柴厂童工的生活,1984年被改编成电影。

“作为儿童文学,《跳动的火焰》的故事性和艺术性都要比《闪闪的红星》高许多,但以成人电影投入市场,影响力就差了许多。”李老对此很是遗憾。他希望能够将《跳动的火焰》重新拿出来放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

愿李老一路走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