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红楼梦》要“真事隐,假语存”?

究其原因,就是有些事很敏感,和当时的朝廷有关,不方便明讲,又不得不讲。所以就转弯抹角,借谐音、春秋笔法等手法来讲述。

《红楼梦》作者果真乃爱新觉罗的子孙?脂砚斋借诗指出真相

作者“大旨谈情”,实际上谐音“大旨谈清”。那个“落堕情根”,实际上是“落堕清根”。而作者设立“秦钟”这个名字的用意,实际上也是谐音“清种”。进而暗示秦钟和宝玉两人:“眼见得二人一身一体矣”和“实写秦钟,双映宝玉”。借“秦钟”转弯抹角地暗射贾宝玉是“清种”,他是大清太子。

同样的手法,在第十二回再次出现。按书云:

……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 PGC_COLUMN --}《红楼梦》作者果真乃爱新觉罗的子孙?脂砚斋借诗指出真相

文中的“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一句,出自明·唐寅的《和石田先生落花诗》。原诗为: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时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蜡,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有人以为“青冢”是“青草”的笔误,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青草”二字之所以被人为替换成“青冢”,说明是有目的的,蓄意为之。

此乃脂砚斋的障眼大法也。

《红楼梦》作者果真乃爱新觉罗的子孙?脂砚斋借诗指出真相

原来“青冢”,亦是谐音“清冢”、“清种”也!“红楼”二字,则被用来暗射红楼梦的“红楼”。

脂砚斋抖出了这个写《红楼梦》的掩面人(掩面人即幕后隐身人,即作者),他是“清种”,乃爱新觉罗的子孙,而非江宁曹孙!道出了《红楼梦》和大清皇族有关。

这么细细一分析,不难看出这个脂砚斋也是博学之才。能在浩瀚的诗海中寻到如此贴切的一句诗,只在上面略动了两个字,便制成了自己的谜面。

《红楼梦》作者果真乃爱新觉罗的子孙?脂砚斋借诗指出真相

这个脂砚斋也确实耐人寻味,他不仅深知内幕,而且还可审核作者的稿子,甚至可以命令作者删去“天香楼事件”。他精通作者的创作手法和意图,连障眼大法都玩得如出一辙。脂砚斋和作者这两人像是演双簧戏的,一唱一和。

所以你若说他和作者是同一人,也是很有道理的。

在上一句里,实际上作者根本就没透露什么。脂砚斋却借题发挥,借“骷髅”二字夹带私货,顺势抖出了“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

《红楼梦》作者果真乃爱新觉罗的子孙?脂砚斋借诗指出真相

《红楼梦》作者的文字太隐晦,而脂砚斋的文字却很直白露骨。所以脂砚斋在披露红楼梦真相上,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没有脂批,单单靠一本程甲本,今天我们根本无法读懂《红楼梦》。

必将辜负了作者写《红楼梦》的初衷,辜负了他的一番苦心。

或许,程伟元、高鹗删去脂批,也是有苦衷的。

更多详见:《红学砖家重评石头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