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f58d078e3db49409abb326785a10cd7\" img_width=\"361\" img_height=\"239\" alt=\"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杭電信工學子在路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採訪最後,洪老師請團隊爲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朋友們拍攝一段寄語,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舟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了解舟山傳統的漁業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初探非遺文化,學習高蹺技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12日上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薪火傳承實踐團隊來到了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鎮柯梅社區,瞭解白泉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情況。

"\u003C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12日至15日,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薪火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舟山,尋找並體驗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初探非遺文化,學習高蹺技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7月12日上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薪火傳承實踐團隊來到了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鎮柯梅社區,瞭解白泉鎮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傳承情況。。在白泉鎮柯梅社區負責人葉女士的帶領下,團隊參觀了文化長廊與文化禮堂。團隊成員感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鼓閣、布偶戲的韻味,並體驗了腰鼓的打法,學習了高蹺的技巧。團隊成員吳成靜在學習高蹺之後說到:“這次獨一無二的體驗,真正體會到了‘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含義。”\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22f011874ae44b6da7c0559051ae2396\" img_width=\"409\" img_height=\"618\" alt=\"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杭電信工學子在路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過與葉女士的交談,實踐團瞭解到村裏的孩子也從小熱愛學習高蹺。高蹺表演者每次表演要不僅要把高蹺緊緊的綁在腳上甚至會勒出血痕,還得踩着高蹺跳舞唱歌,進行高難度動作,這些對缺乏訓練且膽子較小的人確實是很大的挑戰。談到此處,葉女士顯得有些憂心忡忡。一方面,文化的商業性和精神娛樂的多樣性,註定這些傳統方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與時代產生衝突,而當代人對經濟利益與快餐式文化趨之若鶩;另一方面,像高蹺這類活動本身很容易讓人把高蹺本身和危險聯繫在一起,改變民衆這種觀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怎樣留住祖輩傳下來的文化遺產,把高蹺更好地傳承下去,成爲了葉女士和她指導的團隊的“心結”。令人欣慰的是村裏的孩子從小熱愛學習高蹺,並願意爲此克服困難。\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漁民號子傳承人有話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舟山漁民號子作爲舟山海洋特色的民間藝術形式,已於2005年被認定爲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並通過各種辦法和手段,取得了實質性的保護成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3日,“薪火傳承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了位於舟山市定海區的“洪國壯文化傳播工作室”,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舟山漁歌號子”的魅力並採訪文化繼承人洪國壯老師與舟山漁歌號子背後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採訪中,洪老師爲團隊成員詳細的講述了舟山的歷史文化特色。緊接着,洪老師以一個老漁夫的身份向團隊介紹了漁民文化和漁歌號子不可分割密切關係,在講述期間,洪老師爲團隊表演了最有特色的漁歌號子,從漁夫們撐篙出航,到打魚歸來岸邊起網,真實的描繪了舟山特有的生活與文化。團隊成員專注聆聽並用心記錄下特有的文化底蘊。\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隨後,團隊成員跟隨洪老師學習了漁歌號子中最有特色的“搖櫓號子”,幾位成員伴隨着洪先生的口號,拿着船櫓,感受漁歌號子的文化魅力。隨後,洪老師拿出了他在傳承文化期間整理的文字、視頻資料,並且向團隊展示了洪老師自己撰寫的書籍,據洪老師描述,這些資料傾注着他14餘載的心血,並且他將繼續堅持傳承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f58d078e3db49409abb326785a10cd7\" img_width=\"361\" img_height=\"239\" alt=\"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杭電信工學子在路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採訪最後,洪老師請團隊爲熱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小朋友們拍攝一段寄語,他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小朋友們更加了解舟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了解舟山傳統的漁業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兩大高校聯合開展非物質文化宣傳教育活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4日下午,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薪火傳承”實踐團隊聯合浙江海洋大學東海科學技術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共同在浙江省舟山市白泉鎮柯梅社區舉辦新時代文明實踐促非遺傳承護文化之基”活動,共有30餘名小朋友與孩子家長參加了本次活動,舟山市白泉鎮成教校長林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葉荷娜等人出席了本次活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活動以此增進青少年對“非遺”的瞭解與認識,共同營造保護“非遺的氛圍,促進“非遺保護工作進一步深入開展。讓更多的人瞭解非遺文化,瞭解舟山海洋文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杭電信息工程學院劉洋同學準備的B-BOX爲活動拉開序幕,隨後兩校的合唱、獨唱,白泉鎮小朋友們的“拉丁舞”中國舞古詩詞朗誦等表演也爲第一環節增添一份精彩。在文化小知識問答環節中,團隊穿插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海洋保護以及青少年安全知識等問題進行一系列提問,青少年對所提的問題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並且從中學習到了舟山的海洋文化和中國非遺文化,在家長和社區工作人員中也收穫一致好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由白泉鎮舟山鑼鼓表演者葉荷娜女士以及社區鑼鼓團隊爲現場觀衆帶來一場精妙絕倫的鑼鼓演奏。接着葉荷娜女士對孩子們和兩校志願者們進行舟山鑼鼓的啓蒙教學,使他們切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爲傳承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出自己的貢獻。\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0741831f3f574718bfb1dbf71f1cd979\" img_width=\"387\" img_height=\"256\" alt=\"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杭電信工學子在路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爲更好的踐行新時代,將非遺文化傳播給每一個人,實踐團隊志願者將準備好的白色T恤和籠布供青少年們進行繪畫創作,團隊成員親身加入青少年隊列中,與他們一起將心中的文化繪畫出來。隨着青少年手中誕生的一幅幅精美的畫作以及許多小巧可愛的摺紙成品,也象徵着活動進入尾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白泉鎮柯梅社區文化負責人葉阿姨表示:青年團隊所帶來的創意和表演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她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更好地讓青少年瞭解非遺文化,瞭解舟山海洋文化,達到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目的,並對團隊所舉辦的活動與安排作出了極高的肯定並表示希望能有長期的合作。\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center\"\u003E\u003Cstrong\u003E走入幼兒園,探尋跳蚤舞的奧祕\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7月15日,“薪火傳承團隊成員乘車前往白泉鎮新苗幼兒園,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跳蚤舞”傳承人程園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跳蚤舞,原是流傳在海島迎神賽會、喜慶豐收時表演的一種民間民族舞蹈。後發展成每年農曆臘月廿三民間祭竈神儀式舞蹈,以示送舊迎新,祈求消災免禍,故民間又稱“跳竈舞”。2005年,跳蚤舞被列爲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程園長爲團隊成員講述了跳蚤舞的起源與其相關文化。程校長作爲非物質文化遺產“跳蚤舞”的繼承人已經堅持學習31餘年,在採訪中,她提到,她從13歲開始接觸到跳蚤舞,起初的目的只是興趣愛好,在她參加工作之後才漸漸瞭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除了自己的熱愛之外,程校長也將跳蚤舞文化帶進了自己創辦的幼兒園,將跳蚤舞傳授給更多人。並且她將跳蚤舞編入早操中,言傳身教,用多種方式將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傳下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隨後程園長邀請團隊成員欣賞了跳蚤舞成名篇《濟公斗火神》,兩位老師分別扮演濟公和火神,扮演濟公的李老師通過下蹲和手中的兩根竹棍生動演繹了濟公阻攔火神的形象,而扮演火神變化成的村婦的張老師揮舞着扇子,更是把火神的形象刻畫的淋漓盡致,無論是哪位老師的表演都向團隊呈現了先輩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在欣賞之後,團隊成員分成兩隊分別向老師學習了濟公和火神的舞步。\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08820e7a1f948698ff92cc8e7f3b470\" img_width=\"465\" img_height=\"308\" alt=\"尋找非物質文化遺產,杭電信工學子在路上\"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最後程園長表示:“當代大學生、年輕人們應該儘快去接觸、瞭解、學習並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因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是需要人的,文化在流長,傳承者們在慢慢變老,很多文化隨着他們的離去就真的不存在了。在日常的非遺學習中,只能通過老師口耳相傳,無法留下文字,很多舞步只有口語化的節拍,寫下來就沒有辦法詳細正確的表達下去。我希望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來這裏接觸這樣的文化,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保護這些寶貴的遺產。”(來源:中國教育在線)\u003C\u002Fp\u003E\u003Cp class=\"ql-align-justify\"\u003E\u003Cbr\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595420227679079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