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p\u003E查閱族譜、縣誌等大量資料,數十次走訪尋找,“消失”近百年的陳煌墓,日前在泉港驛坂被重新發現。這個墳墓,有保存較爲完好的龍首、石獅等石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煌是何人?爲何墓前有龍首的石雕刻?近日,記者前往泉港塗嶺驛坂一探究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記者 廖培煌 林勁峯 實習生 鄭義 洪莉華 文\u002F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vLIdED4FvM16\"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57\" alt=\"泉港驛坂發現400多年前明代陳煌古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石柱有龍的形象\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vLIdY3Qf1J9b\"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44\" alt=\"泉港驛坂發現400多年前明代陳煌古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墓手兩側立有一對石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RWvLIdm5t16Otv\" img_width=\"550\" img_height=\"331\" alt=\"泉港驛坂發現400多年前明代陳煌古墓\" inline=\"0\"\u003E\u003Cp\u003E墳塋依嵌在山坡,有被破壞的痕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墳墓有400多年曆史 龍首等石雕保存較好\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泉港區塗嶺鎮驛坂村和惠安縣輞川鎮毗鄰,車從國道324線拐進驛坂村後吳自然村洪厝舊村一帶,一兩百米後到達山麓下。山林植被茂盛,如果沒有幾名惠安侯卿陳氏宗親帶路,很難到達目的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這是侯卿陳氏族人繼今年6月後,第二次踏勘現場。荊棘叢生的荒草叢中,陳氏族人踏開一條几百米的草路。繼續前行,在枝葉蔽日的密林下,出現一片空地。“墳墓有被破壞的跡象,但仍遺留着非常多的石雕構件。”陳氏族人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座依嵌在山坡的墳塋出現在眼前。墓穴所在地和空地,佔地數百平方米。坡上有墓穴隆起,底下的墓室已被打開;墓門前,有一塊石棺上層,而石棺底是否在墓中還不得而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空地上散落着10多塊石頭,有的已被泥土和青苔包裹。仔細辨別這些石頭,其中兩根石柱有龍的形象:一根較完整的石柱,頂部雕有龍首,龍眼、龍鬚、龍鱗清晰可見;另外一根石柱雖已斷成兩截,但其中一截龍首也清楚可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石雕中保持最爲完整的是一對石獅,它們歪斜着腦袋,站在高約1米的柱底,一左一右立在墓手兩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氏族人說,這是先祖陳煌的墳墓。“陳煌生卒年份還不明確,但是其在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告老還鄉,之後才逝世。據此推算,這個墳墓已有400多年的歷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消失”近百年 族人苦尋終找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煌是何許人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惠安侯卿文史研究會會長陳義泉、祕書長陳錫家介紹,陳睿是侯卿陳氏第五世,官至貴州左參政。陳睿的孫子陳煒、陳煌、陳煇,於明正德二年秋闈同時考中舉人。陳煒仕廣西上石西州知州,陳煌仕雲南曲靖知府,死後誥授中順大夫,陳煇仕廣東翁源知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同胞三知”“侯卿三知”,同胞三兄弟同榜同仕,轟動朝野,嘉靖皇帝敕建“三牧坊”予以表彰。仕初,陳煌從南京工部司務,升工部員外郎中,督察大型工程建設,他獎罰分明,提拔官員得當。後有權臣強迫陳煌聯名上疏,要求皇帝尊崇禮法,陳煌不畏強權,不爲所動,被調出任思南郡守。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起補雲南曲靖府知府。陳煌在曲靖知府任上十年,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告老還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出任廣西上石西州知州時,陳煒在廣西當地選購三塊巨石,準備用做石棺,三兄弟百年後一人一副。“從船隻啓運時遇颱風,怕船負荷不了沉沒,便扔棄了其中一副。”陳錫家說,陳煒墳墓在更新村一帶,其石棺材質與陳煌的一模一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過,陳煌的墓一度“消失”在陳氏族人的視線裏,近百年後才重新被發現。據介紹,上世紀80年代以來,侯卿陳氏族人一直尋覓陳煌的墳墓,但苦於地址不詳盡,沒有收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年,惠安侯卿文史研究會正式成立後,陳氏族人從典籍着手尋找。清道光年間的《惠安縣續志》卷二等典籍中記載,“陳煌正德丁卯舉人授南京工部司務轉員外郎中曲靖府知府墓在驛坂”。另外的資料記載,陳煌墓“驛坂鋪後吳鄉洪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經過數十次的實地踏訪,今年6月初,搜遍了後吳一帶的山林後,陳氏族人在密林間找到陳煌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墓前出現龍首 或因祖上“七日權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古代,龍是帝王的象徵,爲何陳煌的墳塋會出現龍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義泉、陳錫家表示,惠安輞川侯卿家族的一世祖伯升公,從莆田玉湖遷居輞川后坑,在輞川開基繁衍600多年。目前,在惠安輞川、泉港、臺灣省等地,侯卿陳氏後裔多達四五萬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清兩朝,侯卿陳氏一族出過進士12人(其中10人可考)、文武舉人數十人,一品大員5人,二品2人,三品至九品的數十人。“侯卿”這個地名從清乾隆年間慢慢被叫開,泛指陳伯升所有後裔的居住地,而陳伯升後裔都稱自己爲“侯卿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煌的祖父陳睿,明成化甲午年(1474年)登黃幹興榜舉人,乙未年(1475年)登謝遷榜進士。明成化己亥年(1479年)出任廣東揭陽知縣,“清慎有守,民鹹愛之”,因忠誠正直,且政績卓著,明成化乙巳年(1485年)調入京都任戶部主事,督察兩浙及太倉糧食,其間他“七日權君”(身披龍袍以皇帝替身上五臺山七日),代帝上五臺山進香還願,爲皇太后求醫問藥,太后因此得治康安,又因孝德感皇恩而得“御賜宮鼓”遊鄉。(注:這也是惠安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侯卿十八遊大鼓”的由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按照老一輩族人的說法,陳煌的墓前有石將軍、石馬、石羊、石龍等物件。”陳錫家說,而從走訪的陳煌墓來看,確實佐證了這個說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名知府逝後緣何墳墓可以立有龍首柱?惠安縣重華文史研究會祕書長陳金良認爲,陳煌的祖父曾“七日權君”,其子孫也爲人中翹楚,這可視爲祖萌庇佑,因此陳煌逝後墳墓規制有龍的雕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明代古墓較稀少 有一定價值和意義\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陳金良說,侯卿陳氏族人發現陳煌墓後第一時間與他聯繫,他到現場查看發現,墳墓規格比較高,周邊還遺留着不少石構件,但是林草茂密,墓室被破壞情況、裏面是否還有墓誌銘、隨葬等物品,有待進一步搜尋發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泉州文博研究館員黃真真介紹,明代墓葬中,有的墳墓在兩側的墓手會立有龍首柱,以此顯示墓主身份顯赫。現在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墓已非常稀少。經進一步勘察,明代陳煌古墓如果保存較爲完整,除了對其家族有重要意義,對研究明代墓葬及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變化,也有一定價值和意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侯卿陳氏族人說,找到陳煌墓十分不易。下一步,他們將邀請相關文博專家現場勘察考證,同時請專業人士對墓地進行清理。\u003C\u002Fp\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4075315863604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