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介绍,从2013至2019年,为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项目的建设,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青羊区东华门街至成都体育中心一带,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工作,发掘揭露出大面积的古代城市遗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收获: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3533787c684be89681bbb6194aae00\"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75\" alt=\"从秦汉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区一直在东华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宣华苑,是隋唐至两宋时期成都城内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2日, 四川省文物局就东华门遗址的考古发现、收获及其重要意义召开新闻发布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介绍,从2013至2019年,为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项目的建设,经报国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青羊区东华门街至成都体育中心一带,开展了连续多年的考古工作,发掘揭露出大面积的古代城市遗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的收获: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77edace2f5a426eb60bd017bfa0e149\"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75\" alt=\"从秦汉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区一直在东华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秦汉六朝大城生活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张仪、张若等筑成都城,其中大城为蜀候、蜀相、蜀守治所,此后的两汉六朝时期,大城一直为成都的政治中心。东华门遗址约处在大城的中部偏东,发掘出土了排水沟、水井、灰坑等,以及大量的陶质器皿、瓦当、筒瓦、板瓦、钱币等生活遗物,与当时城内高等级的衙署府治或宫室殿宇等建筑物存在密切关联。\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3533787c684be89681bbb6194aae00\"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75\" alt=\"从秦汉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区一直在东华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诃池,又名龙跃池、宣华池、宣华苑,是隋唐至两宋时期成都城内著名的池苑园林景观。池开凿于隋代,相传为蜀王杨秀(573-618年)展筑成都子城的取土处,池名得自梵语。唐代中叶以后,此池声名渐起,已为城内一大胜景,是众多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的宴饮和游玩去处。除却园林景观的功能外,摩诃池亦为唐代成都全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水保障。五代前蜀立国于成都,王建改摩诃池为龙跃池,王衍又名宣华池、宣华苑,大兴土木,环池修建宫殿,一度成为皇家园林。后蜀孟昶在位时, 于宣华苑广植牡丹, 故又名“牡丹苑”。两宋时期,尽管摩诃池的范围已开始缩减,但仍不失为城中一大盛景,名仕往来者依旧络绎不绝。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营建蜀王府,填池以做基础。东华门遗址发掘的摩诃池池苑园林,建筑年代从隋唐至两宋,延续600余年,主要有池岸、步道、庭院、殿基、沟渠、水井、小型水池等,还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皿和建筑构件,基本展现了池苑东岸一带的建筑格局面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3738244f29d495691b18717ce55e16a\"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3\" alt=\"从秦汉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区一直在东华门\"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代蜀王府,即明代蜀藩王的府邸,旧址位于今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区。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正式下达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宫殿的诏令,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竣工,前后营建近9年。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蜀王府先后生活过的蜀藩王共计10世13王。蜀王府在明代历史上曾出现两次宫墙颓坏,三次火灾,经过两次维修,但未遭大的损坏。明末张献忠攻陷成都,建大西政权,曾一度据王府为宫,清顺治三年(1646年)遭毁灭性破坏,存续时间长达256年。东华门遗址发掘的蜀王府建筑群,主要由城墙、道路、河道、凸台、踏道、桥梁、木构建筑、水池、台榭、码头等各类设施组成,功能上主要是宫城内的苑囿区,占地范围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100米,总面积超过24000平方米。出土遗物包括陶瓷器皿、建筑构件、铁器、木料、动物骨骼、植物果核等,其中的几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器,为明代宫廷瓷器中罕见的精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人员表示,东华门遗址的发现,充分表明这里自战国末年以来,即为张仪所筑大城的核心生活区,证实了以往仅见于传说或文献记载之“摩诃池”的确切存在。尤其是隋唐至两宋摩诃池池苑园林和明代蜀王府宫城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恢宏,工艺精良考究,为研究长达2300余年的成都城市史提供了珍贵参考依据,是考察成都古城形态及其演变进程的文物窗口和时空坐标,同时也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与文脉所在。(记者 李自强 供图 采访对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源:成都日报“锦观”新闻客户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3081264137882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