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從2013至2019年,爲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項目的建設,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開展了連續多年的考古工作,發掘揭露出大面積的古代城市遺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的收穫:秦漢六朝大城生活區、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區、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築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3533787c684be89681bbb6194aae00\"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75\" alt=\"從秦漢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區一直在東華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訶池,又名龍躍池、宣華池、宣華苑,是隋唐至兩宋時期成都城內著名的池苑園林景觀。

"\u003Cdiv\u003E\u003Cp\u003E22日, 四川省文物局就東華門遺址的考古發現、收穫及其重要意義召開新聞發佈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據介紹,從2013至2019年,爲配合“天府文化中心”項目的建設,經報國家文物局批准,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隊(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青羊區東華門街至成都體育中心一帶,開展了連續多年的考古工作,發掘揭露出大面積的古代城市遺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部分的收穫:秦漢六朝大城生活區、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區、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築羣。\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f77edace2f5a426eb60bd017bfa0e149\"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75\" alt=\"從秦漢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區一直在東華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秦漢六朝大城生活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1年),張儀、張若等築成都城,其中大城爲蜀候、蜀相、蜀守治所,此後的兩漢六朝時期,大城一直爲成都的政治中心。東華門遺址約處在大城的中部偏東,發掘出土了排水溝、水井、灰坑等,以及大量的陶質器皿、瓦當、筒瓦、板瓦、錢幣等生活遺物,與當時城內高等級的衙署府治或宮室殿宇等建築物存在密切關聯。\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943533787c684be89681bbb6194aae00\"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75\" alt=\"從秦漢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區一直在東華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二)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區\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摩訶池,又名龍躍池、宣華池、宣華苑,是隋唐至兩宋時期成都城內著名的池苑園林景觀。池開鑿於隋代,相傳爲蜀王楊秀(573-618年)展築成都子城的取土處,池名得自梵語。唐代中葉以後,此池聲名漸起,已爲城內一大勝景,是衆多達官顯貴、文人墨客的宴飲和遊玩去處。除卻園林景觀的功能外,摩訶池亦爲唐代成都全城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生活用水保障。五代前蜀立國於成都,王建改摩訶池爲龍躍池,王衍又名宣華池、宣華苑,大興土木,環池修建宮殿,一度成爲皇家園林。後蜀孟昶在位時, 於宣華苑廣植牡丹, 故又名“牡丹苑”。兩宋時期,儘管摩訶池的範圍已開始縮減,但仍不失爲城中一大盛景,名仕往來者依舊絡繹不絕。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營建蜀王府,填池以做基礎。東華門遺址發掘的摩訶池池苑園林,建築年代從隋唐至兩宋,延續600餘年,主要有池岸、步道、庭院、殿基、溝渠、水井、小型水池等,還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皿和建築構件,基本展現了池苑東岸一帶的建築格局面貌。\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a3738244f29d495691b18717ce55e16a\" img_width=\"500\" img_height=\"333\" alt=\"從秦漢到明 成都“大城”核心生活區一直在東華門\"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築羣\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明代蜀王府,即明代蜀藩王的府邸,舊址位於今四川省成都市中心城區。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正式下達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宮殿的詔令,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竣工,前後營建近9年。從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至崇禎十七年(1644年),在蜀王府先後生活過的蜀藩王共計10世13王。蜀王府在明代歷史上曾出現兩次宮牆頹壞,三次火災,經過兩次維修,但未遭大的損壞。明末張獻忠攻陷成都,建大西政權,曾一度據王府爲宮,清順治三年(1646年)遭毀滅性破壞,存續時間長達256年。東華門遺址發掘的蜀王府建築羣,主要由城牆、道路、河道、凸臺、踏道、橋樑、木構建築、水池、臺榭、碼頭等各類設施組成,功能上主要是宮城內的苑囿區,佔地範圍南北長約240米、東西寬約100米,總面積超過24000平方米。出土遺物包括陶瓷器皿、建築構件、鐵器、木料、動物骨骼、植物果核等,其中的幾件“大明宣德年制”款青花瓷器,爲明代宮廷瓷器中罕見的精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人員表示,東華門遺址的發現,充分表明這裏自戰國末年以來,即爲張儀所築大城的核心生活區,證實了以往僅見於傳說或文獻記載之“摩訶池”的確切存在。尤其是隋唐至兩宋摩訶池池苑園林和明代蜀王府宮城建築羣,規模龐大,氣勢恢宏,工藝精良考究,爲研究長達2300餘年的成都城市史提供了珍貴參考依據,是考察成都古城形態及其演變進程的文物窗口和時空座標,同時也是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重要根基與文脈所在。(記者 李自強 供圖 採訪對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來源:成都日報“錦觀”新聞客戶端\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330812641378827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