踮着腳尖走路,每一步都走得搖搖晃晃,每一步都走得家長心疼。許多腦癱孩子都有站立、走路踮腳尖的情況,特別是痙攣性腦癱的患兒。對痙攣型腦癱患兒來說,踮腳尖及交步態是最典型的症狀,嚴重影響了患兒的日常生活,必須及時採取合理的措施進行干預治療。

幾乎所有的腦癱患兒都需要康復訓練,那這類孩子的康復訓練又該怎麼做呢?下面,西安兒童醫院腦癱診療中心就爲大家講講。

首先,來了解一下“孩子爲什麼會患兒會踮腳尖?”

痙攣型腦癱是因爲大腦皮質中的上運動神經元受損,失去了對腦幹網狀結構中抑制區的始動作用,使與抑制區相拮抗的界化區興奮性增強,致使其所支配的肢體肌張力增高。而肌張力增高也會干擾肌力的正常發揮,使患兒出現肢體運動障礙和姿勢異常,同時持久的痙攣致肢體軟組織攣縮畸形。患兒下肢肌張力高,就會出現踮腳尖的情況。

踮腳尖、尖足的康復訓練如何做?

1.自我牽拉法。患兒面對牆壁站立,然後緩慢前趴,直到跟腱處感覺牽拉爲止,還可把雙腳尖轉向外側(似卓別林)做相同的動作。

2.足背屈肌肌力訓練和坐式踝關節訓練椅,拮抗痙攣的小腿肌,增大踝關節活動範圍,糾正畸形。

3.仰臥,俯臥位壓膝整足法,牽踝,搖踝法,達到糾正畸形的目的。內、外翻扳的應用。

4.上、下臺階和跑步車訓練,在運動中牽伸痙攣的肌肉,加大活動範圍,恢復功能,協調步態。

正規的康復訓練後,踮腳尖情況不能緩解怎麼辦?

如果孩子在長期正規康復訓練後,踮腳尖情況沒有改善,甚至更嚴重了,或者因爲過高的肌張力已經阻礙孩子康復訓練的進行時,就需要帶孩子去正規兒童醫院再評估檢查,這時往往需要手術介入。

患兒踮腳尖問題可以採用FSPR手術(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部分離斷術)解決,改善下肢問題,降低過高的肌張力,解除痙攣,效果理想。不少患兒接受手術後就可以雙腳觸底,雙腳踮腳尖的情況大大改善。FSPR手術後再通過康復訓練,加強患兒重心轉移、單腿負重及平衡等練習,能明顯提高患兒的行走控制能力並改善步態。孩子正常行走也不是不可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