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4年,東漢王朝的國土上流傳着一句口號: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顯然這是一句對東漢政權很不友好的口號,這是要造東漢王朝的反呀。

所謂蒼天說的就是東漢王朝,黃天則是指黃巾起義的領導集團太平道,甲子是約定的起義時間,天下大吉是黃巾軍對起義成功後的美好願景。

口號很漂亮,黃巾起義的聲勢也很浩蕩,可惜僅僅鬧騰了十個月,太平道的主力部隊就在朱儁、盧植、皇甫嵩三人的圍剿下盡數被滅。

洛陽城裏頭本就不太平,外戚和宦官把漢靈帝折騰的夠嗆,黃巾軍又來火上澆油,漢靈帝正發愁,漢軍頻頻傳來的捷報稍微平復了漢靈帝焦慮的心情。

然而,漢靈帝並沒有高興多久,黃巾主力雖然消滅了,起義的餘波卻排山倒海似的襲來,各地紛紛傳來黃巾餘孽造反的消息。

黃巾起義

其實黃巾軍造反跟漢靈帝沒啥關係,黃巾餘孽的小打小鬧耽誤不了漢靈帝喫喝玩樂,問題是再小的起義也得鎮壓,不鎮壓他們就會做大,一旦小溪流匯成滔天洪水,靈帝的好日子也就到頭了。

鎮壓造反,政府得出錢,然而漢廷沒錢,就只能動皇帝的小金庫。當初靠賣官鬻爵攢起來的家底,如今被黃巾軍這麼一鬧,又都給賠出去了,漢靈帝正發愁,有人給他出了個主意。

此人名喚劉焉,也是皇室宗親,算起來還是漢靈帝的叔叔,叔叔給侄兒獻上一計:

刺史、太守,貨賂爲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爲牧伯,鎮安方夏。(出自《三國志》)

劉焉說,如今地方上的刺史、太守,大多是當年從漢靈帝手裏買來的,他們對百姓的盤剝太深,以至於老百姓對朝廷怨聲載道。劉焉建議漢靈帝另派賢臣去管理地方,委以州牧一職,令他們鎮壓起義、安撫百信。

廢史立牧

可別小看劉焉這番話,他的這句話幾乎葬送了東漢王朝,州牧不同於刺史或太守,地方州牧掌握着地方軍政大權,州牧有權徵兵、收稅、對外用兵等。

東漢時期的州牧就跟唐朝中後期的節度使一樣,都是一方軍閥,他們有能力獨自鎮壓地方起義,不需要朝廷派兵籌糧,如此一來就可以緩解漢靈帝的經濟危機。

但同時地方勢力的膨脹也會威脅到中央,安史之亂不就是如此嘛,當然那是幾百年後的事情,漢靈帝並沒有這個遠見。他一心想的是甩掉黃巾起義這個包袱,只要有人願意無償爲他鎮壓起義,漢靈帝纔不管地方威脅中央的問題。

事實上靈帝的確沒喫到地方軍閥的虧,苦都是少帝和獻帝喫的。

劉焉出這個主意也沒安好心,他給靈帝獻計之後立馬請命外調地方,靈帝見叔叔爲自己既出謀又出力,感動的痛哭流涕,立馬就讓劉焉當了一方州牧,而劉焉也成了東漢末年的第一批地方軍閥。

劉焉劇照

靈帝要是泉下有知,看到劉焉的主意造成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局面,心裏大概會暗罵:老子信了你的邪,聽了你個龜兒子的話!

從情感上來說,漢靈帝並不孤獨,因爲有一個人相當能理解漢靈帝的心情,他就是漢靈帝的舅舅大將軍何進。

就智商而言,何進跟漢靈帝都屬於政治白癡,在洛陽這個藏龍臥虎的地方,何進和漢靈帝能活下來的唯一原因大概只有他們的身份,畢竟一個是皇帝,一個是國舅,怎麼着都不至於一出場就嗝屁。

不過即便是皇親國戚,被高端玩家玩弄也屬正常,漢靈帝被劉焉耍了,何進則被袁紹給耍了。東漢朝堂上外戚和宦官的較量從來沒斷過,何進也不能倖免,以何進的智商,肯定是鬥不過太監們的。

大將軍何進

就在何進焦頭爛額之際,袁紹給他出了個主意:

紹等又爲畫策,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傑,使並引兵向京城,以脅太后。進然之。(出自《三國志》)

袁紹建議何進向地方發佈勤王令,讓地方軍閥進京協助何進剿滅太監,何進竟然同意了。

要知道何進掌握京師兵權,要殺太監易如反掌,他竟然捨近求遠向地方求援,地方軍閥一旦帶兵進京,何進手頭那點人壓根就鎮不住場面了,洛陽瞬間就成了地方軍閥的盤中餐了。

而且何進請的還是西涼軍閥董卓,董太師可是東漢王朝的掘墓人啊。再看袁紹這邊,董卓進京後,袁紹立馬就請命外調做了地方州牧,於是乎袁紹也成了一方諸侯。

而且由於董卓禍亂中央,導致中央對地方約束力越來越弱,袁紹趁機攻城略地、擴張勢力,很難說袁紹給何進出的主意不是他割據一方的一步棋。

但是,不管是稱雄西涼的董卓,還是後來制霸中原的袁紹,都得感謝劉焉廢史立牧的建議,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禍根也在於此。

單選 | 廢史立牧,是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禍根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