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3Cdiv\u003E\u003Cp\u003E一、先从一个制作人的角度比较两首歌的制作\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3.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b00af7bd476f420b920a9eafec8e1b9a\" img_width=\"606\" img_height=\"384\" alt=\"千千阙歌为什么胜过夕阳之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1.编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夕阳之歌的编曲(其实有原版本的改编在我们叫做扒带)是赵增熹,赵增熹帮慧娴编过飘雪、红茶馆等慧娴的经典歌曲,还是慧娴港乐音乐会的键盘伴奏。夕阳之歌的编曲,基本是照着近藤真彦的原版编曲去做的。但是赵增熹当时的扒谱功夫似乎还不到后来好,还是扒不到原曲的神韵,又或许是他有意改变。千千阙歌(编曲卢东尼,具体做过什么,好多!)则在许多地方做了改变,全方位地去适应慧娴的嗓音特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A.前奏有三把木吉他,居中的是前奏主旋律,左右的两把伴奏吉他。千千阙歌在左边的伴奏吉他做了改变,不是完全满的两个八分音符节奏的旋律,而是改成了留有空白的旋律;B.bass的旋律也做了更改,使和声效果更加和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C.间奏的电吉他SOLO在千千阙歌旋律不一样了,变得更加铿锵有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D.第二段结束后的那段间奏,千千阙歌使用的是弦乐,更加贴切这首歌在这个点缠绵难舍的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E.鼓。鼓的编曲在千千阙歌里面更加的干净、有起伏感,具体仔细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F.当然还有背景弦乐、和弦吉他还有那个“远方我路上”这句结束后那个有点“摇摆感”的乐器伴奏用的乐器不一样,千千阙歌用的是管乐,夕阳之歌用的是合成音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以及,千千阙歌完全不用钢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说来似乎只是各有不同,其实,夕阳之歌是模仿原曲的编曲,而千千阙歌却做了画龙点睛的改变,超越了原曲。音乐的东西很难有个公认的标准,全靠个人感受,我觉得是这样,跟我一样的人就会觉得是这样。\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61a6a17c734c4d4384576d612ae7991e\" img_width=\"770\" img_height=\"496\" alt=\"千千阙歌为什么胜过夕阳之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2.录音混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仔细听过很多遍这两首歌的人有没有发现,夕阳之歌的音效似乎有点过满,而且各种乐器的主次关系(音量大小)、相位关系(左右)处理得有点乱。我个人觉得夕阳之歌在录音上就已经差了很多,例如前奏的三把木吉他,录得很模糊,音色的区别不够。而且混音的时候没有根据音乐的发展去改变乐器的相位、音量。例如木吉他在进入副歌部分之后就已经属于次要了,却还是占着较大的比例。这首歌混音的缺陷在于没有把背景弦乐、和弦吉他等该小声的乐器调小声,所以突出不了主旋律乐器,甚至有跟人声抢风头的倾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千阙歌的前奏也是三把木吉他,但是主吉他的金属感很强,右边的吉他应该是尼龙弦的,柔和许多,左边的也和主吉他分得很开。另外,录音干净很多。而千千阙歌的电bass线条是很明显的,律动感很强。而且千千阙歌各种乐器的主次、相位处理得非常和谐,例如木吉他,该它做配角的时候就轻,该它做主角的时候就亮,该它做背景的时候就若有若无。千千阙歌的各种乐器在混音的时候都是做了非常仔细的调度的,所以整体上非常和谐耐听。不要忽略这个,它决定聆听的舒适感,影响一首歌的耐听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觉得还是近藤真彦的版本录音混音做得最好,更有层次感,千千阙歌还是稍有零星的不工整。\u003C\u002Fp\u003E\u003Cdiv class=\"pgc-img\"\u003E\u003Cimg src=\"http:\u002F\u002Fp1.pstatp.com\u002Flarge\u002Fpgc-image\u002F4631fd5a5df849d0adef6ea9eb4e9aa5\" img_width=\"552\" img_height=\"352\" alt=\"千千阙歌为什么胜过夕阳之歌?\" inline=\"0\"\u003E\u003Cp class=\"pgc-img-caption\"\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u003Cp\u003E3.演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夕阳之歌前奏的主木吉他,有点闷,旋律不够流动,但这跟沧桑的基调配合起来还说得过去。但是它跟左右的两把吉他不但音色相似,而且音量也差不多,容易互相干扰。伴奏的两把木吉他很呆板,特别是左边那把,一直都没有轻重的变化,像是合成乐器一样。但是以当时的水平,夕阳之歌也还算一首制作良好的流行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千千阙歌的前奏,主吉他选择了非常好的把位,用了适当的弦,声音柔而又亮,而且演奏得很有歌唱性。左右两把次吉他伴得很好,配合着主吉他的律动而进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还有bass,很给力,用的bass很浑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鼓打的铿锵有力,又刚中带柔,充满激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间奏的木吉他solo弹得清亮柔中带刚,虽然和前奏是同样的旋律,但是感情明显加强了,给人无限苍穹下的感觉。而电吉他solo划破长空的声音,阳刚而又洒脱,感情饱满而又含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难写这个。第二段开始电吉他、鼓开始越来越有力,一步步的把感情往高潮推进。第二段结束后,弦乐的间奏缠绵难舍,又不会过于泛滥煽情。还有许多乐队方面的功夫,渗透在这首歌的细枝末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4.层次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夕阳之歌的四遍副歌,感觉都是差不多的,完全没有配唱、和声,而且两遍主歌歌词一样,演绎上面也没有做出明显的区别。音响方面,这首歌从头到尾也比较平,最后两遍副歌仍然用几乎一样的方法唱,充满重复感,容易厌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千阙歌则在多个方面做到了让一首歌不断地发展。第一段从前奏到副歌之前,一直都只有吉他和若有若无的原声BASS的伴奏,声音很凝练内敛。“噔噔”之后,第一遍副歌是没有配唱和声的,只有“hu\"的高音和声、和最后一句的大合唱式的背景和声。第二遍的主歌,慧娴的演绎力度加重,声音变厚。第二遍副歌开始不短增加和声,使感情不短加强。 倒数第二遍副歌把一个高音从前面改到后面“共我唱”,避免了后面两遍副歌的雷同,而且把一个高潮延迟到后面,使歌曲更符合感情发展的规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千千阙歌的动态更宽广,它在前面处理的更低能量,凸显出后面的高潮更加澎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5.歌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夕阳之歌,很多人都说这首歌很有意思,我觉得有,但是我觉得夕阳之歌的意思其实还不够真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时写歌词的都是些具有旧学功底的文人,或多或少受到陶潜、王维这些田园派的影响,都喜欢拿隐退、感叹人生作为题目,比如:陌上归人、随遇而安、顺流逆流……但是我觉得陈少琪的这个夕阳之歌虽好,但是多少有点“强说愁”的意思,还不够老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斜阳无限,无奈只一息间灿烂,随云霞渐散,逝去的光彩不复还。”这里是感叹人生短暂,开得一个忧愁的头。“迟迟年月,难耐这一生的变幻”这里是一个经历过人生风霜的人,在诉说人生多变起伏。“如浮云聚散,缠结这沧桑的倦颜”,青春已经过去,在感慨人生的坎坷。“漫长路,骤觉光阴退减,欢欣总短暂未再返”,走了长长的人生路,忽然回头留恋过去的好时光,感叹时日无多。一转弯却道“哪个看透我梦想是平淡”,看来这个人心里想着平淡,却没有人理解。“曾遇上几多风雨翻,编织我交错梦幻”,回忆过去的轰轰烈烈。“曾遇你真心的臂弯,伴我走过患难”,这是刻骨铭心的爱情或者友情。“奔波中心灰意淡,路上纷扰波折再一弯”,看来这个人经过了常年的打拼,已经心灰意淡,却还得不到平静的生活。“一天想,想到归去但已晚”,可见,这里是道出了许多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心声。许多在官场、商场、政坛打拼的人都会有这种心声,想退出却不能退出,想自由却不能自由。被各种利益、感情的东西羁绊,肩上扛着各种责任,不能任凭个人的感情去行动,其中尽是无奈。这也符合当时流行的武侠、黑帮情结。\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文字的角度来看,其实这首歌的歌词不是很顺畅,跟旋律有点不融合,拗口,比如“复还”、“倦颜”。而且,一个一面留恋“欢欣未再返”的经过沧桑的人,一转念却控诉别人不理解他,看不透他的“梦想是平淡”,未免有些牵强。另外,第二段结束后又有一段歌词曰“天生孤单的我心暗淡,路上风霜哭笑再一弯,一天,想到归去但已晚”,这几句有些做了改变,但又和前面的雷同,甚至有凑句子的感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千阙歌从某种方面刚好和夕阳之歌相反,千千阙歌是无限的留恋,却坚决要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千阙歌的感情就平实许多了,人生总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不想要的离别,这首歌就是讲述这些离别。我倒不认为这首歌是情歌,虽然它可以被这样理解,但是我觉得这首歌讲的是两个灵魂的挚友之间的离别。这种感情虽然平凡,但是被林振强描写得非常细腻动人,将普通的情感变化写到了极致。而且,这里写的这种真挚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只能产生于两颗高尚的心灵之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真巧,第一句也是写夕阳“徐徐回望,曾属于彼此的晚上,红红仍是你,赠我的心中艳阳”,林振强填词总是可以让歌词和旋律很般配,这首歌几乎每一句歌词都唱得跟讲话的音调几乎一样。第一句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词汇很平实、朴素,描写一个人感激朋友对他的好,有自然美。“如流傻泪,祈望可体恤兼见谅,明晨离别你,路也许孤单得漫长”这里是描写两个人在离别前夜的相处,写离开的一方对另一方的不舍,以及离开对方后的孤单。这里“傻泪”、“体恤”、“见谅”有些矫情,朋友之间怎么会在意这个呢?“一瞬间,太多东西要讲,可惜即将在各一方,只好深深把这刻,尽凝望”,两人即将离别,万般不舍,千言万语都无从说起,不如相对而无言,无声胜有声。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只是前面的这些词,那么这首歌可能只是一首优秀的流行歌,但是后面的词,却让这首歌升华到了不一样的境界,让它成为时代的经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日纵使千千阙歌,飘于远方我路上”这有多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林振强对文字、节奏、音韵的灵光一现,真是绝!单单是朗读这句,就已经很激昂了,“歌”,用“飘”来形容,真美!还“飘于远方我路上”,非常有画面感!首先“千千阙歌”这几个字,就有着宏大的气场,又有着柔美。首先它让“来日纵使”这四个字在四个十六分音符上,再在后面三拍让“千千阙歌”这四个字铿锵有力地出来。第一个“千”字占了一拍,第二个“千”字占了小附点的前面部分,这符合叠词的第二个字应该比第一个字轻的规律。而且两个字在歌里也是同音。后面的十六分音符给了量词“阙”(他搞错了,应该是阕,但是我也就接受了,而且我觉得阙字比阕字更好看,更有亲和力虽然意思不一样),“阙”字顿了一下,“歌”字又扬了起来。林振强很精巧地把握了这个节奏,让千千阙歌这四个字在最佳的地方出现,美不胜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同是这一句,夕阳之歌“曾遇上几多—风—雨—翻”就逊色多了,还有后面的“心-的-臂-弯”,打断了“几多”、“真心”两个词,还让四个不成结构的字占据重音的地方——“多风雨翻”、“心的臂弯”,这样歌曲的感染力就打折扣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来日纵使千千晚星,亮过今晚月亮”,有没有让你想象到,两个人在离别前夜,躺在屋顶,对着璀璨星河高唱,这多么美好啊!“今”是这首歌最高的一个音,是降e2。“甘”在粤语发音是闭上喉咙和口腔发的,对于唱高音来说不方便。这两句组合在一起,让“千千阙歌”和“千千晚星”一前一后地登场,有没有觉得非常辉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还有更绝的!“都比不起这宵美丽,亦绝不可使我更欣赏”,前面两句都是假设的未来可能的美好,但是都比不上这一刻的好,可见这两个人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刻,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美好的感情的。“不可”这两个字也非常巧妙地出现在了重音上,非常有力!而前面的“绝”字,把这种坚决的感情推向了极致,这时,后面接着“A——HA”!这又绝了!这两个音是独立出来的,很难有适当的歌词填上,原曲是比较软的“HA_A”,而千千阙歌改成了硬净的“A——HA”,这样更加有力。也非常绝地不用字,去表达了这种坚决的感情,以及潇洒的离别,而这些,都是“因你今晚共我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到第二段,厮守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临行临别,才顿感哀伤的漂亮,原来全是你,令我的思忆漫长”,这句普普通通。“何年何月,才又可今宵一样,停留凝望里,让眼睛讲彼此立场”,两相凝望,用眼睛说彼此都不会相忘。“当某天,雨点轻敲你窗,当风声吹乱你构想,可否抽空像这张,旧模样”。这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认为自己并不是对方不能缺少的人,只要求对方能够偶尔想起自己。词语很美,“雨点轻敲你窗、风声吹乱你构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后一遍副歌,及时去掉了已经唱了三遍的“A——HA”——好东西就算再好,重复多了就会厌倦。而且改了歌词,“都洗不清今晚我所想,因不知哪天再共你唱”!洗不清!绝对的刻骨铭心!而“因不知”取代了A——HA,与后面的连在一起成了连贯的一句,因为伤感越来越重,已经不能够有A——HA这样洒脱的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这种美好真挚的感情,就算是离别,我想,是人都会更加喜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千阙歌在后来能够胜出,经过长时间不被人遗忘,反而越来越证明它的经典,是一大帮人的功劳。\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div\u003E"'.slice(6, -6), groupId: '671669176082471373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