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醫院的婦產科,夜班從晚上5點鐘開始,到第二天早上8點結束。

每一天的深夜,在產房,都發生着不同的故事……

這天夜裏,我們好容易成功給一位有妊高症的產婦剖腹產,孩子儘管屬於早產,但是阿氏評分不錯,按照慣例,我們把孩子抱給在門口等候的家屬看,沒想到新生兒的奶奶發了飈。

奶奶一看是孫女,臉色就變了,再看了一眼,說話了:“這是我們家的孩子嗎?怎麼一點都不像他爸呀,你們別是搞錯了吧?我聽說,抱錯孩子的事情常有。”

辛苦了大半天,家屬一句感謝的話都沒有,反而一通漫天的指責,我憋着火說:“大媽,不會錯,今天就是這一臺手術,我們給孩子處理了一下, 就給您抱出來了。”

大媽還是搖着頭:“你看,我兒子頭髮是直的,這孩子頭髮是彎曲的,臉龐也不像。不對頭,不對頭。”

我懶得再跟她解釋,把孩子抱回了病房。

由於是早產兒,還需要在兒科病房做一些治療和處理,產婦呢,手術後,也需要在醫院等待拆線後再出院。誰知道,到了第二天,小寶寶出現了黃疸。

一般剛出生的新生兒出生後4-6天才是黃疸高峯期,這名新生兒出生時間短,黃疸指數高,已經超過了正常生理性黃疸的指數。

而對於新生兒病理性黃疸,首先需要考慮是否有母嬰血型不合的情況而引發的。姜醫生決定,對孩子父母抽血檢查,看黃疸提前是否因爲溶血導致的。不查不知道,一查出現了意外。

新生兒溶血檢查中發現,小寶寶的爸爸是AB型血,媽媽是A型血,寶寶卻是O型血。檢查結果不僅讓醫生不敢相信,更讓孩子的家長傻了眼。

根據遺傳學規律,父母的血型是AB和A型,生出來的寶寶血型不會是O型。擺在我們面前的有兩種可能,一是孩子有可能和父親沒有血緣關係,二是驗血時出現了錯誤,導致結果誤差。慎重起見,我們又進行了第二次驗血,結果還是一樣。

孩子的媽媽,一口咬定,孩子就是自己和丈夫的,不可能有別的男人。

孩子的父親呢,舉棋不定。小兩口也鬧起了意見。孩子有黃疸,需要治療,醫療費不夠了,需要續費,我們把繳費通知書給孩子的父親,他呢,一努嘴兒,

說:“讓孩子她媽交,她是孩子的親媽。”

“你怎麼說話陰陽怪氣的呢?”孩子的媽媽和他吵了起來。

孩子的奶奶呢,心裏更是不痛快,私下找到了姜醫生說:“不行,我一定弄個水落石出,姜醫生,我想給這孩子做了親子鑑定,需要辦些什麼手續,要帶什麼東西,要真的不是我的孫女,我不是白疼白養了?”

姜醫生勸她說:“現在事情還沒有搞清楚,如果貿然做親子鑑定,你和媳婦之間的關係就更搞僵了。”

“可是,事情明擺着呢,我們做一個親子也踏實。”

面對這樣的老太太,姜醫生是沒轍了,說:“大媽,我們這裏是產房,不做親子鑑定的。”

孩子的奶奶,就在外邊做了親子鑑定,親子鑑定的步驟比較簡單,首先採集0.5毫升血液,用專業儀器提取樣本中的DNA。在擴增室對DNA樣本進行PCR擴增,使DNA放大。將擴增後的DNA樣本放進遺傳分析儀,在電腦中生成DNA圖譜。然後分析出具報告。

過了幾天,親子鑑定的結果出來了,孩子就是她父親的。拿着報告單,孩子的奶奶不解的問:“可是,血型爲什麼不合呢?”

這幾天,姜醫生也在尋找着血型不符的原因,在血液科的同事的幫助下,姜醫生解開了謎團,她說:“因爲孩子爸爸血型雖然是AB型血,但其中的B抗原很弱,且血液中含有抗B抗體,也就是說,孩子爸爸是AB亞型血,屬於一種非常罕見的血型。也正因爲如此,纔出現了寶寶的血型和一般情況不同。”

“原來是這樣呀。”

“那我們家寶寶,到底是什麼血型呢?”孩子的父親問。

姜醫生說:“對於你的孩子來說,以後到底是什麼血型還不好說。常見的ABO血型定型不符的原因較多,其中亞型是最難確認的,這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弱表現型,比如B亞型這種血型,常由於紅細胞攜帶的B抗原數量少,與抗B抗體反應較弱,甚至不發生凝集,因而,往往使弱B錯判爲O型,尤其在新生兒時期,紅細胞表面抗原發育不全,大概只有成年人的20%左右,因此,這時測血型有可能測不準。孩子的血型有可能隨着年齡的增長和抗原性的增強而改變的。”

事情終於水落石出了,孩子的奶奶高興的說:“現在好了,我們一家人可以回家了。”

可是,孩子的媽媽卻不幹了,氣憤的說:“你們憑什麼懷疑我?你們不能這麼欺負人。”

她越想越委屈,從醫院出院後,直接回了孃家。說要好好考慮和丈夫的婚姻問題。

“這稀有血型鬧的,搞得一家人快散了。”小橘子感慨的說。

姜醫生意味深長的說:“與其說是稀有血型,不如說是一次稀有的考試,他們夫妻考砸了而已。”

深夜的產房,什麼事都可能發生,門鈴每一次響起,都是生命在叩門。靜靜的,聽助產士小紅姐爲你講述那些生死相依、悲歡離合的產房故事。下一夜又會發生什麼呢?關注小紅姐的《深夜產房系列故事》。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