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全

隨着與孩子們共讀一本書的活動,我被曹文軒的《楓林渡》所感染。從《楓林渡》中,可以看到孩子受家庭環境影響,教育理念的薰陶,導致孩子的性格的形成以及品質的形成,家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首先,家庭環境的營造至關重要。祥和、幸福、溫馨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成長之基。蘭蘭因爲文化大革命,生活在農村,成長在農村,與奶奶在鄉下相依爲命。但是,正因爲過着這樣一種艱苦的生活,鄉下人的淳樸、感恩、孝順以及獨立生活能力逐漸形成。而蘭蘭的弟弟童童,生長在城市,在優越的環境中生長,再加上媽媽的溺愛,導致童童任性,不懂得感恩,就連自己的親姐姐來到家裏,也是強行霸道,不能融洽關係。正是因爲姐弟倆生活環境的差異,導致孩子人格的形成截然相反。

其次,我們看教育理念。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着自己的孩子。哪怕一個小小的舉動,一句不經意的語言,都會讓孩子記在心中。例如,爲了看一場電影,媽媽不想讓奶奶去看,說了一句謊言,最後被蘭蘭識破,認爲這是對老人的不尊重,蘭蘭也不去了。爲什麼蘭蘭能夠那樣獨立、有孝心呢?因爲被鄉下奶奶她一生的勤勞、簡樸、善良的理念所薰陶。奶奶做人的本分已經銘刻於蘭蘭心中。而童童的媽媽,她的心中根本就瞧不起鄉下人。當蘭蘭、奶奶等三人來到城市時,蘭蘭的媽媽早已將他們排除在外,覺得鄉下人素質差。隨時隨處都能看到蘭蘭媽媽鄙視的眼神與行動,童童也因此導致特別的任性,沒有孝心。蘭蘭最後寧願拋棄優越的環境,去鄉下生活。

可見,做人優於做事。所以家長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出了問題,也會讓孩子誤入歧途。故事結局也讓人產生了無限的遐思,童童的媽媽,最後也有回心轉意的理念。我想留給讀者更多的是:只要會改變,總會走向成功;只要用智慧的愛去對待孩子,家庭教育一定能夠走向幸福!

(作者系慈利縣教師進修學校教師)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