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中國城市化進程步伐加快,城市面臨着轉型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在全球化和後現代語境的今天,城市公共藝術建設作爲一種精神投射下的社會行爲,聯結着攸關人文地貌、生態構建和城市發展的整體命脈。在國家“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價值的倡議下,2018年9月30日,“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正式拉開序幕。

  “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開幕表演現場

  本次公共藝術節由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主辦,中央美術學院聯合主辦,鳳凰衛視領客文化以及威獅國際集團聯合承辦,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和中央美術學院中國公共藝術研究中心聯合協辦共同合作展開,旨在爲福建廈門的城市建設提供具有全球性的前瞻視野與願景。

  “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開幕式

  活動當天,來自國內外的30位藝術家與各界嘉賓齊聚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慶祝公共藝術節和“藝術引領城市創新”—首屆海絲公共藝術論壇的舉辦。30多件大型公共藝術作品錯落有致地被陳列在5萬平米的海絲文化廣場上。本次參展藝術家包括:拉爾方索(瑞士)、松尾光伸(日本)、景育民、韋天瑜、張永見、展望、王中、陳志光、申紅飆、陳文令、沈烈毅、洪易、廖迎晰、柳青、陳曉東、宋戈文、張超、劉佳玉、張宇、馬濤、盧遠良、李嚴、張馭龍、潘曉欣、張恩閏、陳俊傑、陳儒鋒等。

  “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現場

  公共藝術憑藉其“公共性”,代表了當代藝術與城市、藝術與大衆、藝術與社會關係的一種新型取向,以人類共同生存品質爲終極關懷,最終致力於未來城市的美麗藍圖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本次公共藝術節的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表示,“公共藝術除了具有藝術本體的屬性,更重要的是社會屬性,它不僅僅是公共空間物化的構築體,它還是事件展演、偶發或派生的城市故事、城市文化精神的催化劑。”

  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總策展人王中接受“鳳凰藝術”採訪

  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在開幕式上致辭時分享了三方合作辦展的初衷,“文化需要走出去引進來,形成一個對流和交換,而在相互交融中成就一種共生的態度,從而轉換成真正被需要的精神載體。”

  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在開幕式致辭

  承辦方威獅國際集團總裁、鳳凰衛視領客文化股東陳齊傑表示,這次公共藝術節不僅是廈門這座城市的地標和文化中心,更能讓城市的居民們參與進來,成爲人人都可以體驗的“公共藝術節”。

  威獅國際集團總裁、鳳凰衛視領客文化股東陳齊傑開幕致辭

  而本次公共藝術節也是安娜·高美全球藝術獎頒獎盛典落地廈門的契機。在開幕式上,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與鳳凰衛視領客文化完成了安娜·高美獎簽約儀式,並計劃於今年年底在廈門舉辦安娜·高美獎頒獎盛典。

  鳳凰衛視領客文化商務合作事業部總經理金若男與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完成了安娜·高美獎簽約儀式

  據悉,該獎項由安娜·高美——意大利最高雕塑獎“米開朗基羅獎”獲獎女藝術家基金會發起,以藉此來褒獎和支持來自全球雋拔的藝術家更好以及出色的繼續藝術創作。

  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開啓廈門公共環境新姿態

  此次公共藝術節由“視覺藝術”“文化論壇”兩大板塊組成,其中“視覺藝術”版塊作爲本屆“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的一大亮點,以藝術家作爲主體,通過對話廈門公共環境的方式,將藝術體融入藝術節去突出和強調藝術展整體的互動和體驗性,進而用其獨特的藝術形式去再現自然、文明與人類的社會關係。

  從左至右:著名學者、評論家、策展人、中央美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周榕,鳳凰·威獅國際藝術中心館長陳婷,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總策展人王中,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洪慶祥,參展藝術家陳曉東,威獅當代項目主管陳梓堅,共同在王中作品《臨界門》前合影留念

  在公共藝術節現場,瑞士藝術家拉爾方索的動態雕塑,其運動原理源於水、風、電以及自然環境相互作用,在公共空間彰顯城市地年輕活力;亞洲著名雕塑大師松尾光伸的抽象雕塑作品則展示了公共藝術與現代化城市、現代化建築相融合的某種可能;藝術家展望的雕塑作品以簡單材料形態營造複雜問題的特質,他的藝術實驗像是一場在感知世界和物理世界間不斷尋找平衡的智力遊戲,它不斷帶來驚喜,但卻從來不提供清晰的答案。

  藝術家王中的雕塑熟練運用現代雕塑的語言表達了後工業化時代的主題,用隱喻的象徵與現代雕塑語言,結構、空間、材料等融爲一體,使形式同時成爲文化與精神的載體。藝術家陳文令的雕塑作品則充盈着一種內在的張力,反映了他自己擁抱生活的積極態度,以及對自身所處特定時代環境的深刻審視和獨特體驗……

  現場30位來自國內外知名藝術家所呈現的公共藝術就像一粒粒“種子”植入廈門本土,從不同視角以千百種方式,打破城市千城一面的困局,爲這座城市的轉型發展傳播新文化取向,塑造新時代下的“城市人文精神”。

  藝術引領城市創新,打造城市文化新景象

  以“藝術引領城市創新”爲題,“首屆海絲公共藝術論壇”作爲“海上生明月——公共藝術節”的重要板塊,於開幕當天同期舉行。與會嘉賓將“藝術引導城市”Art-orientedUrban Design這一在全球亦具有領先價值的理念在社會深層進一步推動,爲藝術介入和城市設計爲導向的“軟城市”建設思路尋求共識。

  首屆海絲公共藝術論壇:“藝術引領城市創新”現場

  論壇由鳳凰衛視領客文化副總裁、藝術總監、“鳳凰藝術”主編肖戈主持,8位主題演講嘉賓包括:周榕、張正霖、安東尼·拉默里納拉、陳平、王中、喬然、景育民、馮峯。他們分別通過各自主題的闡述,對思維激活城市設計、優化城市公共空間品質,活躍城市人文氛圍、培育創新動力,創造永續的經濟社會價值和文化遺產,從公共藝術的視角爲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和人類共同命運的構建找到新的可能性與方向。

  鳳凰衛視領客文化副總裁、藝術總監、“鳳凰藝術”主編肖戈主持論壇現場

  著名學者、評論家、策展人,中央美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周榕

  藝術經濟與管理專家、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管理與教育學院教授張正霖

  視覺特效藝術家、中央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第77屆奧斯卡最佳特效導演獎得主安東尼·拉默里納拉

  國際民間藝術組織(IOV)全球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陳平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

  中國對外交流中心研究室主任、國家絲綢之路總規常務副組長喬然

  中國雕塑專業委員會副祕書長、天津美術學院碩士生導師/教授景育民

  廣州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碩士生導師、先鋒實驗藝術家馮峯

  廈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亦是南中國經濟發展和海外交流的先行者。在經歷了三十多年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之後,我們相信,她將再次引領中國在新時代背景下的城市不斷創新,爲新時期中國城市文明探索並建設一個新標杆。

  展覽信息

  主題:“海上共明月”公共藝術節暨首屆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公共藝術展

  主辦方:翔業集團廈門佰翔海絲盛業國際文化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聯合主辦:中央美術學院

  承辦方:鳳凰藝術、威獅國際藝術發展有限公司

  總顧問: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範迪安

  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院長王中

  執行策展團隊: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與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周榕

  鳳凰藝術副總裁、藝術總監肖戈

  鳳凰·威獅國際藝術中心館長陳婷

  參展藝術家:拉爾方索(瑞士)、松尾光伸(日本)、傅新民、傅中望、景育民、韋天瑜、張永見、展望、王中、陳志光、陳文令、沈烈毅、洪易、廖迎晰、柳青、申紅飆、馬濤、陳曉東、宋戈文、張超、劉佳玉、盧遠良、李嚴、張宇、張馭龍、潘曉欣、張恩閏、陳俊傑、陳儒鋒

  展期:2018年9月30日——10月31日

  地點:廈門海絲藝術品中心·海絲文化廣場

  指導單位:中共廈門市委宣傳部、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廈門片區管理委員會、廈門市文廣新局、中共湖里區委宣傳部、廈門市湖里區文體出版旅遊局

  學術支持單位:廈門市美術家協會、福建省雕塑學會、廈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廈門大學藝術學院、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集美大學美術學院、新萌現代藝術研究院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