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宁波7月26日电 (通讯员张晓锋、洪宇靖、张文颖)面对美好生活发展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乡村都在寻求出路。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宁波坚定不移地沿着 “八八战略”指引的方向深入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乡村风貌日新月异。然而,在一些失地乡村,特别是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地,如何找到一条振兴“重生“之路,是摆在失地农民面前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一边是一级水源保护地,禁止改建扩建,发展旅游餐饮民宿等产业,一边是国家的乡村振兴的集齐号,如何在保护水源的前提下发展乡村经济,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宁波工程学院“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正值召开全省深化“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现场会之际,在7月24日赴宁海岔路镇开展走进乡村、振兴乡村的暑期实践活动。实践分队以“红色”、“乡村振兴”为主题,走进革命红村,缅怀革命先烈,追寻革命历史遗迹;临赏自然保护公园,一睹宁海人家淳朴民,召开村干师生座谈会,探讨乡村规划发展瓶颈,寻求绝地重生之路。

  实践团师生在白溪水库与村领导进行调查。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晓锋 摄

  生命之源,水到渠成 奏响村庄振兴曲

  这里是浙江大峡谷的入口,也是万人青睐的天河生态公园。2001年,随着白溪水库的竣工,天河自然村落定成为国家首批水利风景区,数年的规划,令乡镇完成了美丽的蜕变。

  为相应号召新农村的建设,“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实践团队来到宁海县天河村,近距离感受乡村建设的魅力,挖掘并探讨乡村发展规划中的问题。

  晌午时分,实践团队一行人受到了当地镇、村委干部的热情接待。在当地镇、村领导的带领下,师生们亲身体验当地青山绿水风光下的民宿,考察目前正处于处于“停业”状态的叶岙、里王村,并陪同参观白溪水库。

  为宁波市供着生命之源的白溪水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洪宇靖 摄

  破碎的蓝图 重新点燃振兴的焰芒

  从“贫村”到“频村”,从“兴村”变回“辛村”,叶岙村和里王村用10余年的时间完成精彩的蜕变,却又仅在一年内走向衰落。

  “本以为能够借着水库发展旅游业,让村子长久发展。”在娄书记一番介绍过后,师生团紧随走进叶岙村,危房、空巢、旧路……师生团切身地感受到了叶岙村当下所处的困境。

  不能拆建破败的房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洪宇靖摄

  2017年7月26号以前,位于白溪水库下游的叶岙、里王村,均处于水库旅游开放营业区域内。娄书记告诉实践团队,2002年天河旅游业得以开发,随之而来的是村庄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力量,乘着旅游业的发展浪潮,当地村庄走上了一条依赖青山绿水的康庄大道。

  “旅游业停止营业后,叶岙直接受到重大打击。”成员们了解到,与里王自然村不同,叶岙自然村因为“饮用水一级保护区”无法继续发展旅游餐饮,而原本水库建成后列于计划单内的“农业生态观光”业计划也因为各种原因无法落实。

  “白溪水库是宁波市民的生命之源。”张新光老师讲到。作为供养百万人民的活源头,当地库区群众却为之付出沉重代价,这正是村民和实践团所揪心的,也是领导者们所困扰的。

  实践团师生与村领导走访叶岙村。

  师生村干齐座谈 助力协商新方案

  在结束乡村实情考察后,实践团们带着郑重的心态参与了在村委会中心所举行的座谈会,认真聆听村内现状和问题的分析。通过座谈的形式,加深了成员们对村内矛盾的感知,并给予相关策略的思考。

  出席领导干部包括第一书记胡旭波,书记娄传国,联村组长林映敏,联村委员李科达,村主任王成锋,村长娄启拾,叶岙村委娄启阔,镇人大党代表娄凤考等。宁波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新光老师、李文英、闻文等老师参与主会谈,团队学生成员14人旁听笔录。

  会议伊始,双方代表自我介绍。随后娄书记就村内现存问题作报告说明。“过去就算是村民就算是卖个茶叶蛋也能发家致富,但现在已经被边缘化了。”联村干部林映敏向实践团分析旅游业停滞后的村庄处境。据了解,2017年国家一级水源保护法下达后,白溪水库500米内被划为一类保护对象,径内营业活动全部喊停。包括叶岙酒店农家乐设施被拆除,相岙民宿行业的冷淡等等,当地居民无疑首当其冲地受到损害。

  在近3个小时的时间里,讨论激烈,张新光老师结合法律情况就水库营业问题给予分析评估,并针对助力乡村突破瓶颈提出了几项方案。

  通过本场座谈,双方一同探求,寻找可行出路,实践团队的表现获得了村领导干部的十分认可,林映敏干部说,看到大学生就想起过去自己曾带过的孩子,大学生应该是充满智慧和力量的,实践于社会,报效于社会。

  实践团师生与村领导出席座谈会。

  追寻革命足迹 传承红色基因

  在圆满完成了乡村振兴服务内容之后,实践团队怀着对革命先烈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了宁海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花村会议旧址”,参观梅花村会议纪念馆,认真聆听讲解员对革命先烈葛希增光荣事迹的讲解,并通过陈列的照片和实物,重温了那段硝烟弥漫的红色革命历史。

  实践团师生在梅花村入党誓词前宣誓。

  从体验宁海民风到走进百姓生活,发现问题,寻求对策,充满意义的乡村助力之行是本次实践所围绕的一个主题,同时也让实践团师生们收获颇丰。乡村服务永无止境,如何在今后的学习中传承实践乡村复兴精神,敢于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服务于大众社会才是实。唯有争做生活的实践者,振兴乡村的蓝图才能得到最充分的绘制,美丽乡村的愿景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经过数周的准备充实,本次“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暑期实践团在宁海县岔路镇划上句号。宁波工程学院师生秉承着“知行合一”的校训,齐心协力播种下了践行与服务乡村的种子,待来年夏花盛开,宁海的土地上定将绽放一番风光。

  宁波工程学院党委学工部

  宁波工程学院学生处

  宁波工程学院招生与就业办公室

  nbut-xsc

  通讯员:张晓锋、洪宇靖、张文颖

  排版:蔡欣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