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降临

1907年立秋后的一个夜晚,皓月把夜空照得洞明,似乎是要照亮所有的阴暗,专门赐福人间。

东边的天空突然闪过一道祥云,象是一只白虎划破了夜空,“哇哇”一声涕哭,吴焕先出生在箭河四角曹门的一个中小地主家庭,小名“安安”,他慈眉善目,注定是人民的儿子,不会继承父业。九岁在私塾那年,他就富有阶级的同情心,心向穷人。

绕过村前那棵大樟树,

他挖自家的田垠滚穷人的田。

跨过门前那条倒水河,

他偷来自家的盐巴养伴儿他。

星星之火

一九二一年七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大代表董必武、陈潭秋返回武汉,在武汉以中等学校为阵地,吸收进步青年入党,那时《新青年》、《向导》等党的刊物,成了青年学生的至尊之宝,宣传了革命思想,培养了革命力量,建立和发展党的组织,为农民运动的兴起培养了骨干力量。

“马克思主义就是苍穹的一盏灯,志在照亮整个夜空,马克思主义就似天边一颗星,那一定是启明星。”吴焕先坐在麻城蚕业学校的课堂,总这样热忱的认为。1926年他由青年教师戴克敏,戴季伦介绍在武汉加入共产党。

一九二六年,当秋风阵阵吹起时,山坡上,橙子黄黄的,桔子红红的,稻子也象银色的波浪,翻滚着,起伏着,仅存的一些颗粒又要用欠条包着归到财主的家仓……,“吴焕先回来了”、“七相公”回来了。人们喊着、拥着,是的,他迈着坚挺的步子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箭厂河四角曹门。

吴焕先的背包里,只装了一张“胡子老头”——马克思的画像,当画像贴在堂屋中央时,“马克思!”“导师!”人们争相瞻望着似久旱的枯木遇甘露,久困沙滩遇绿洲,久疚的心灵得到抚慰。

照他的办法做,就可以创造一个新社会,吴焕先总这样坚定的信仰着。

星星之火,神圣的火,回到了她应有的地方……

播 种

“打倒帝国主义,

打倒军阀,

打倒土豪劣绅。”

“取消苛捐杂税,

实行减租减息,

开展剪发放足,

反对包办婚姻。”成了1926年最响亮的声音,那跳动的音符连通着人们的血脉,划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

在箭厂河一带,这种革命的宣传就更加具体、更加深刻、更为广泛。1926年,王志仁、吴焕先和代季伦、曹学楷、陈文候在箭河一带串连革命知识青年毛国兴、吴先筹、詹以贤、肖崇喜、石生才、代华堂入党,在曹门附近的黄泥榜的一棵劲松下建立了第一个党小组,先后数批吸收农民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分子入党,吴焕先任支部书记,当时的誓词为:“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工作,实现革命,服从党纪,严守秘密,死不叛党”誓言如山,党纪似箭:“死心革命,努力工作,严守秘密,服从领导,牺牲个人,死不叛党。”义勇肝胆,永不回头。

党的组织为支部,下设党小组,三、五天秘密集会一次,地点多为山谷、野外,庙宇或偏僻的地方,传达上级的指示和文件,学习讨论当前的斗争形势。

秋末冬初,在箭河的曹门,由吴焕先、桂步蟾主持,建立了我县第一批农民协会,初期只讲一些物候学之类,后来讲到:不是怎么种田,而是田怎么种?每个协会会员40人以上,都是最穷苦的农民,岁末,在箭河一带成立了油榨湾、毛岗、竹林巷、石岗等13个农协和农协小组,会员1200多人。

农协的活动逐渐从地下走到地上,从秘密转为公开,从个别到普遍。吴焕先以“防匪保家”为名,同其叔父吴维干(族长)商量借用吴氏祠堂办起了第一堂红学。1927年秋后,红学象春笋般的发展起来,吴先筹在郑边主持第二堂红学,詹以贤在詹湾主办了第三堂红学。红学学员共130多名,除学习农术和武术外,主要是由吴焕先、吴先筹、詹以贤同志宣讲革命道理,传播革命思想,并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入党,逐步建立了核心力量。

红学会员自建炼炉,打造大刀长矛,自制竹刀竹箭,为对付疯狂的地主武装,成立了不脱产自卫队。这支农民自卫军,是鄂豫皖边区最早的农民武装,总指挥吴焕先,副总指挥是石生才。

人民要新生,革命要政权。毛泽东作出了历史的论断:“枪杆里出政权。”

文:李军 肖万新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