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四川省“双一流”建设计划,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空军气象干部训练大队,原名成都气象学院。1980年9月,学校成为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2000年,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2月27日,原直属国家统计局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四川统计学校并入学校。2003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15年4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航空港、龙泉、天府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100余亩,固定资产13亿元,纸质图书178余万册;下设17个二级学院,开办53个本科专业;有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有在校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700余人;有专任教师11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897人,其中博士286人。

文化传统

校徽(2015年版)

设计来源:由学校的中文名称、英文名称、英文缩写和地球图案组成,是校训生动化、形象化的体现,寓意“胸怀世界,信达天下。

校训:成于大气、信达天下

其一,“成于大气”有两层含义,第一是指学校最初因为大气专业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第二主要指办学、做人、做事成就于大气精神和成功于大气品质。大气精神主要是指坚定奋斗方向、统观事物大局、把握发展大势的气度;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有容乃大的气量;自强不息、求真务实、拼搏进取的大无畏的气概;立大志、干大事、创大业的气魄。大气品质主要是指宽广的胸襟、豁达的心境、积极的态度、博大的爱心和厚重的责任。

其二,“信达天下”最基本的是做人的要求,即以诚取信,以良好的信用和信誉达于天下;其次指成信大和成信人在信息时代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面向现代化,开拓开放,通达天下。成功、成才之人大都是志存高远、胸怀宽广、豁达大度、诚实守信、包容和谐、气量宏大和奋斗不已的人,是以社会为己任的人,是小我服务于大我的人。

其三,校训蕴含了“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的简称“成信”及谐音“诚信”,同时蕴含了学校由气象学院到信息工程大学的发展。

校风:爱心、责任、行动

爱心 :关爱之心是人的基本属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特殊动力。孟子云:“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爱心使自己和他人、学校和社会充实、幸福、温馨、和谐。

责任:责任是和谐社会和文明生活的本质体现,强烈而厚重的责任感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责任是道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是自律和他律品质的结合,它基于人的良知、信念、觉悟和制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人尽其责,泰山可移”,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敬,招人喜爱,让人放心。

行动:“点燃一烛,胜过咒诅黑暗”说明行动胜于一切。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为人不齿。从细节做起,求真务实,躬行践履,我们将共同成就宏大的事业。

学科建设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作为中国两所专门培养中国气象人才的高等院校之一,在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大气科学理论与应用、现代气象服务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学科体系。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四川省双一流专项建设学科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5个、硕士专业学位点(含7个专业领域)3个、交叉学科2个。

2016年,被四川省学位委员会和教育厅列为新增博士学位授予权建设单位。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省级重点学科: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四川省双一流专项建设学科: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借鉴麻省理工学院等美欧大学倡导并实施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模式,在全校推进以专业建设为主线的教育教学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和电气组召集单位、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院校。

截至2016年12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1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8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6门、国家级卓越计划专业8个、省级卓越计划专业7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8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1个。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索贝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戴尔(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迈普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仁宝电脑(成都)有限公司、四川汇源光通信有限公司、中国华云技术开发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探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科技(普)文化园区。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气探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子信息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室、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气象预报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大气探测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气信息类CDIO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大气探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