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流傳百年的洱源漁潭會,你去了嗎?

十一黃金週

如果你還有時間瀟灑

又不知道去哪瀟灑

來趕洱源漁潭會吧~~

漁潭會是滇西僅次於三月街的物資交流會,以經營嫁妝爲主。

會期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至二十一日,因八月十五日始會,又稱“八月十五會”。

農曆八月十五“2018年洱源縣漁潭會物資交流大會”如期舉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漁潭會將持續到10月10日。原本一個禮拜的會期,趕到了兩個禮拜以上。

漁潭會的舊址在洱源沙坪壩子漁潭坡。

這裏是蒼山和洱海的最北端,滇藏公路緊挨漁潭坡西側穿過。

漁潭坡依山傍水,水陸交通皆較爲方便。

乘車可北上麗江,中甸,南下可達大理、下關。

乘船可達雙廊、挖色、海東、大理、下關。

每年漁潭會期,滇西各地商賈雲集,每天前來趕會的各族羣衆數以萬計。

按傳統習慣,每年漁潭會的開市儀式都要在黎明中的清官廟前大青樹下進行。

開市時的交易主要是捕魚工具,如漁網、漁籮、漁簍、漁竿、漁叉以及漁船上的舵、漿、錨、鉤、繩等。

據說在漁潭會上購買的漁具頗有靈氣,特別容易捕到魚蝦。

據考,漁潭會始於唐代。

相傳唐永徽年間,在漁潭坡油魚洞中,有一條修煉成精的紅魚精漁潭會,經常到洱海中興風作浪,傾沒漁船,傷害漁民,當地人民苦不堪言。

一天,觀音路過漁潭坡,紅魚精正在洱海中興風作浪,只見洱海上空烏風暴雨,漁潭坡上飛沙走石,一艘艘漁船沉沒海中,無數漁民葬身海底,於是觀音拋出一張大網將紅魚精罩住,頓時風停浪止、晴空萬里。

觀音制服了紅魚精,與紅魚精約法三章,準它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出洞活動一次,其餘時間均在洞中,魚精應允,於是又把它放回洞中。

爲防止紅魚精出洞後再興風作浪,觀音讓當地漁民於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紅魚精出洞這天在漁潭坡上趕會,交易捕魚網具和魚叉,當紅魚精出洞時,看到熙熙攘攘的漁民們在交易捕魚網具時,又退回洞中,不敢出洞。

隨後漁潭會由交易捕魚網具發展爲物資交流大會。

至今在漁潭會開始的頭天早上,漁民們仍在漁潭坡油魚洞的青官廟前的兩棵大青樹下,交易漁具,當太陽出山後即散,轉爲交易其他物資。

交易漁具這種習俗,相傳就是唐代漁潭會習俗的遺留。

隨着時代的變遷,漁潭會已不再以交易漁具爲主。

每逢會期,各地商家結棚爲市,物資交易以鄧川牛奶、劍川木雕、騰衝玉器、金銀首飾、白族挑花刺繡及服飾等最具特色,牛馬、農具、中草藥材等也受來自各地購物者的歡迎。

漁潭會組委會還舉辦各種宣傳和文體活動。

隨着網絡信息的飛速發展,各族羣衆購物用手機微信支付早已不是新鮮事了。與傳統相比,便捷省時,皆大歡喜。

有趣的是,附近羣衆秋後嫁娶的人家,雙方父母連同青年男女忙着選購金銀玉器飾品及各式傢俱,這倒讓漁潭會成了嫁妝會了。

1980年會址遷至鄧川沙壩街場。

鄧川沙壩街場,依蒼山雲弄峯麓,傍洱海北濱,歷來就是國道214線上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水陸便利。

漁潭會期之外的時間,沙壩街場國道214線老路兩側石材、傢俱等市場依然活躍。

漁潭會上的小喫可稱一絕。

鄧川奶製品最稀奇,有鄧川蝶泉的酸奶、牛奶,乳扇,甚至還有沙琪瑪乳扇,燒烤乳扇。

酸辣魚和生皮是白族小喫的絕品。魚是洱海、西湖一帶的鯽魚,生皮有火燒的絕佳,魚的酸辣和生皮的蘸醋,是當地地道的白族婦女烹調的絕活。

大多烹製的酸辣魚酸而不澀、辣而不麻、魚則鮮嫩清脆。酸辣魚的魚湯更是有“家財萬貫不抵魚湯泡飯”的佳話。

生皮有皮有肉、有肥有廋,刀工是絕講究的,肉的切法大多縝密而不深邃,若有若無,縱橫交叉,腹背兼顧,蘸醋的原料極其豐富,蔥花芫荽、芝麻花椒、陳醋醬油、辣椒香菜……最講究的還要放些白族燉梅、青木瓜片等,這麼多調料調製的比例,就是隻傳女不傳男、只傳媳婦不傳姑爺的祕方了。

小喫店裏的米飯是大理的一個生態品牌,洱海邊、西湖畔栽種的生態水稻,生產的大米質量絕佳,烹製的米飯香甜不搓嘴。

這一帶山水清麗,可謂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當地的男人們大碗端着白酒,女人們甜菜加飯,酸辣、蘸醋中歡聲笑語不斷,中秋稻香裏話說着豐收年景。

三營毛驢湯鍋、劍川山老腿及三道菜、鶴慶豬肝鮓、永平黃燜雞、彌渡卷蹄、巍山牛乾巴等大理各地名小喫都能嚐到。

要是逛累了,店鋪前會有賣涼粉涼宵,清涼解渴、麻辣可口,爽呆了。

當然,還有各式糖果、麻辣燒烤,應有盡有。

說到漁潭會的玩樂,也是頗有情趣。

上世紀50年代中期,漁潭坡西側公路上舉行賽馬活動,兩側山坡上觀衆數萬人,漁潭會因此熱鬧非凡。

小時候,漁潭會上看電影、雜耍,是徒步走七八公里路還非常興奮的稀奇往事。

小孩有玩具店、動物觀看、零食小喫,老人有衣帽鞋襪、花草根雕、菸酒糖茶,男人有古玩錢幣、木石建材、牛馬牲口、莊家農具,女人有金銀首飾、刺繡衣裙、鍋碗瓢盆、水果蔬菜……

漁具是漁潭會起初至今都未曾斷裂過的賣品,男人小孩都喜歡。

一年一度漁潭會,大家都在逛閒玩樂中東奔西走、忙忙碌碌。

小貼士

交通:鄧川沙壩街場,歷來就是國道214線上貫通南北的交通樞紐,水陸便利。走大麗高速至大理方向,鄧川收費站出站後沿大鳳路至德源山南麓,右拐走洱源縣鄧川工業園區鼎興路,左拐走國道214線老路,2公里許可達會場。

也可以走大鳳路至洱源方向,上官鎮漏邑村北龍馬洞出口往北1公里許便至會場,這條路是國道214線老路。

來源:春城晚報雲吧

文圖:秦蒙琳 尹忠 和志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