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互联网金融(以下简称“互金”)行业蓬勃发展。在这繁荣之下,隐藏着的不仅有行业乱象,与之相关的黑色产业链也在不断滋长。从专业薅羊毛、暴力催收到倒卖用户信息,都极大地危害了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如今,互金黑色产业链又被爆出一个新项目——仿冒网站、仿冒App下载。

近3000个仿冒互金App 你中招了吗?

机构监测:2801个互金仿冒App

根据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发现互联网金融仿冒网页4.8万个,受害用户12万人次,互联网金融仿冒App 2801个,累计下载量3343.7万次。

由于这类山寨App的名称、图标甚至用户体验都与正版App的相似度极高,让大多数用户都难以分辨。

近日,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也发布了《关于金融消费者警惕不法分子假冒机构行骗的提示》。该协会表示,近期,频有社会不法分子借用部分网贷机构的名义,采取各种手段诱骗侵吞借款人保证金,然后逃逸跑路,致使一些借款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财务损失。较为常见的现象有:开发不同名目的仿冒App,伪造“证据链条”,制造借贷成功假象;在微信小程序中添加外部链接,伪装成快速借款入口;冒充平台客户经理、业务人员、客服,编造返现、折扣优惠的噱头。直到借款人发现借款迟迟未能到账,向实名平台投诉时,才发现误入不法分子的“仿冒骗局”。

值得警惕的是,区别于传统的电信诈骗,这类骗局直接利用山寨网贷App实施犯罪活动,更加令受害者防不胜防。此外,据介绍,通过电商平台或网络搜索,就能够找到很多售卖App贷款模板的商家,只要花上大几百块钱,就能买一套与正规平台非常相似的山寨应用;再用分发平台提供的App上传下载通道生成链接和二维码,就能够布下陷阱行骗。

近3000个仿冒互金App 你中招了吗?

对于这种仿冒App的猖獗现象,前述协会提醒网贷机构应高度重视不法分子的恶意行为,积极排查市场上存在的仿冒现象,避免机构形象和声誉受损;同时提示广大金融消费者:注意识别借款平台,警惕不法分子借用网贷机构名义制造“仿冒骗局”的行为;不要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敏感信息,不要随便转账陌生人;不要轻信各类无抵押、免息贷款、内部折扣等广告信息;量入为出,理性借贷,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意识。

此外,网络安全专家也给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2、下载完成后,仔细查看确认图标是否清晰,软件内部图文是否清晰,能否正常启动、使用,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能正常启动使用,那么多半是仿冒App。

3、用户可以安装第三方安全软件,来识别下载的App是否为病毒软件。另外还可以通过下载途径、对比确认、软件鉴别等方法避开陷阱,防止受骗导致资金损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