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互聯網金融(以下簡稱“互金”)行業蓬勃發展。在這繁榮之下,隱藏着的不僅有行業亂象,與之相關的黑色產業鏈也在不斷滋長。從專業薅羊毛、暴力催收到倒賣用戶信息,都極大地危害了這一行業的健康發展。如今,互金黑色產業鏈又被爆出一個新項目——仿冒網站、仿冒App下載。

近3000個仿冒互金App 你中招了嗎?

機構監測:2801個互金仿冒App

根據國家互聯網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發佈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共發現互聯網金融仿冒網頁4.8萬個,受害用戶12萬人次,互聯網金融仿冒App 2801個,累計下載量3343.7萬次。

由於這類山寨App的名稱、圖標甚至用戶體驗都與正版App的相似度極高,讓大多數用戶都難以分辨。

近日,北京市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也發佈了《關於金融消費者警惕不法分子假冒機構行騙的提示》。該協會表示,近期,頻有社會不法分子借用部分網貸機構的名義,採取各種手段誘騙侵吞借款人保證金,然後逃逸跑路,致使一些借款人遭受不同程度的財務損失。較爲常見的現象有:開發不同名目的仿冒App,僞造“證據鏈條”,製造借貸成功假象;在微信小程序中添加外部鏈接,僞裝成快速借款入口;冒充平臺客戶經理、業務人員、客服,編造返現、折扣優惠的噱頭。直到借款人發現借款遲遲未能到賬,向實名平臺投訴時,才發現誤入不法分子的“仿冒騙局”。

值得警惕的是,區別於傳統的電信詐騙,這類騙局直接利用山寨網貸App實施犯罪活動,更加令受害者防不勝防。此外,據介紹,通過電商平臺或網絡搜索,就能夠找到很多售賣App貸款模板的商家,只要花上大幾百塊錢,就能買一套與正規平臺非常相似的山寨應用;再用分發平臺提供的App上傳下載通道生成鏈接和二維碼,就能夠佈下陷阱行騙。

近3000個仿冒互金App 你中招了嗎?

對於這種仿冒App的猖獗現象,前述協會提醒網貸機構應高度重視不法分子的惡意行爲,積極排查市場上存在的仿冒現象,避免機構形象和聲譽受損;同時提示廣大金融消費者:注意識別借款平臺,警惕不法分子借用網貸機構名義製造“仿冒騙局”的行爲;不要隨意泄露個人隱私、敏感信息,不要隨便轉賬陌生人;不要輕信各類無抵押、免息貸款、內部折扣等廣告信息;量入爲出,理性借貸,樹立正確的金融消費意識。

此外,網絡安全專家也給出了一些防範建議:

2、下載完成後,仔細查看確認圖標是否清晰,軟件內部圖文是否清晰,能否正常啓動、使用,功能是否正常,如果不能正常啓動使用,那麼多半是仿冒App。

3、用戶可以安裝第三方安全軟件,來識別下載的App是否爲病毒軟件。另外還可以通過下載途徑、對比確認、軟件鑑別等方法避開陷阱,防止受騙導致資金損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