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填报志愿时,对“分数(位次)、专业、院校、地域”4个因素,要根据分数(位次),坚持“院校优先”原则。考生们“想上好大学,想读好专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量体裁衣,留有余量”,很可能造成“高分低就”“业与愿违”或被“拒之门外”。

根据此前公布的时间表,从6月22日起,全国各省(区、市)将陆续开通2019年高考成绩查询系统,考生的志愿填报工作也随之被正式提到日程。这里,首先提醒大家,现在社会或网站上有各种以盈利为目的的高考志愿策划团队,宣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喊出“精准报志愿”“一分不浪费”等营销口号,从而收取天价咨询或策划费。高考之前教育部就在其官方网站郑重发布了高考谣言及防范提醒——考试版,告诫广大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明辨是非,认清骗局,谨防上当。

各地教育考试院已明确表示,没有跟任何社会性机构或企业合作,对商家掌握的“大数据”的准确性还有待推敲,而教育部门印发的近三年的录取数据、公开解读的填报志愿技巧及考试院录取动态信息更可信、更准确、更实用。考生们“想上好大学,想读好专业”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在志愿填报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知己知彼,量体裁衣,留有余量”,很可能造成“高分低就”“业与愿违”或被“拒之门外”。下面给大家提一些小建议,仅供参考。

一、务必搞清“6个概念”

①分数线,即省控线(最低控制分数线),也叫志愿填报资格线,是指省(市)教育考试院根据各高校在本省(市)招生计划的总人数,按照120%的比例划定的分数线。②投档线,也叫提档线,是省(市)教育考试院按照各院校招生计划的105%-120%的比例,所划定的投放考生档案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含压线)。投档未必被录取,因为投档数大于计划数,而高校还有单科成绩、身体条件、专业报考人数、是否服从调剂等要求。

③招生计划,即院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报请教育部审批备案的计划招收的学生人数。招生计划又分为来源计划(按省份分配的招生专业及人数,又称分省计划)和预留计划(包括单独招生、自主招生及少量的机动计划等)。④专业级差,即高校在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时,确定录取其选报的第一和非第一专业志愿之间的分数差值。现在,实行专业级差录取的院校大约占40%,我们从学校的《招生简章》就能看出其是否设置专业级差。

⑤平行志愿,即在指定录取批次的一个志愿组中,考生同时填报若干个相互平行的院校志愿(如A、B、C……等)。录取原则是“分数优先,遵循志愿”,方法是“一次投档,依次检索”。大家填报平行志愿时,要注意“准确定位、拉开梯度”⑥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同院系或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进行招生,取消“专业级差”。新生经过一定时间的基础培养后,再根据兴趣特长和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目前在985/211重点高校中,已有一半多实行了大类招生。

二、坚持“院校优先”原则

填报志愿时,对“分数(位次)、专业、院校、地域”4个因素,要根据分数(位次),坚持“院校优先”原则;选择专业志愿时要考虑“兴趣特长、冷热兼顾、合理排序、服从调剂”(不服从调剂很可能被退档)。在“院校”和“专业”的选择上,有专家认为,要专业服从院校,不要过分强调专业。“能上985,不上211”“能上重点,不上一般”,学校是起点,专业是方向,首先有个高起点,才有发展大空间有考生家长这样说,“为啥上名校?牌子最重要!”名牌大学的文化底蕴、教学资源、学科建设、科研力量等都是一般大学所不能比拟的。

在大家云集、状元成群的圈层里与顶尖高手对弈,你一定也能成为顶尖高手,毕业时你拿到的不仅仅是名牌大学的一纸文凭,主要是你人生的大格局。在以后的就业道路上,一般用人单位首先看你的毕业学校。例如,早几年时,有来自上海某外资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人才招聘会上提出非“清华、北大、复旦、上交”的毕业生不要,因此也就有了“清、北、复、交”的说法。据说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在某些地区是二本招生,那为什么不先去拿一个北大的牌子呢?

在“院校”和“地域”的选择上,有人这么说,“能上一线城市的二三流(大学),不上二三线城市的好一流(大学)”,我们认为这种说法虽有一定道理,但也太过偏激。当然,你若能去了北京的一所高校,那你选择的绝不仅仅是这所学校,而是北京这座城市大学,你青春岁月的成长平台会宽阔很多。但是,年轻人也不能过分贪恋一线城市,有些偏僻地区的985大学,例如兰州大学、西北工大、吉林大学等都是“双一流”,且录取分数都相对较低,我们何必不给自己先挂上一个“金字招牌”再去创业呢?

尊敬的读者,你对“专业、院校、地域”的选择,有何看法,请发表意见,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