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中的他,因与西施浪漫凄婉、扑朔迷离的爱情故事而广为人知;正史中的他,因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帮越灭吴而名留青史。

范蠡,生在齐国长在海边,后又自己做起买卖,攒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经过长年累月的奔波忙碌,他很快积累了大量财富。在齐国,大家都很钦佩他,于是在贵人的举荐下,他逐渐走上了政坛,做了齐国的相国,这可是个大官,后来因感到做官无聊,范蠡又主动解甲归田,并将自己的财产散发给穷苦百姓。而后,他迁居来到了陶地,自称后来大家俗称的“陶朱公”,在这里陶朱公重操旧业,很快又成为富翁了。

这时他有了一个小儿子,其长大成人后,他的二哥也就是范家老二,因杀人被抓关在了楚国监狱里。范蠡的妻子急坏了,强烈要求范蠡赶快去救人,范蠡虽然认为杀人就应该偿命,但毕竟是亲生骨肉,最终还是于心不忍决定救他。随后,他将上千两黄金白银交给最小的儿子,让他去营救兄长。这时范蠡的大儿子提出反对,原因是他才是家中长子,家庭有难理应由他来挺身而出,否则就是看不起他,就是羞辱他,并以死相要挟。其母知道后对范蠡说,老二已经身处险境了,老大可不能再有闪失了,否则自己一定也活不了了。范蠡无可奈何,只能勉强同意改换老大去营救。出发前,范蠡再三嘱咐他,到了地方就找范家的朋友庄生,将黄金白银交给他就算完成任务了,别的事情千万都不要做。

老大到了楚地,四处打听,总算见到了庄生,表明来意递上书信及黄金后,庄生命他立即离开赶快回家,但他离开庄家后又悄悄找个地方留了下来,并找渠道花钱买通了楚王身边的一个小仆人,想再打探一下内部消息。

庄生虽然不像范蠡那么有钱,但他是个正直的好人,并不贪财,因此深受楚王尊敬,他之所以收下黄金,主要是为了让范家老大放心回家,其一定会尽力帮忙,打算营救成功后再把钱还回去,但范家老大不了解内情,认为庄生只是为了钱在和他“做生意”。

庄生很快进宫,他对楚王说最近的天象预示,楚国即将遭遇灾难,身为国王一定要大赦天下才能解祸。不久,范家老大也知道了楚王即将大赦天下的消息,遇到了这等好事,他后悔不已的意识到,即使他不送钱弟弟也会被放呀,这钱不是白花了吗?于是他又去找庄生了。

庄生见到他后很吃惊的问,你咋还没走?他说我此次来楚是为了救老二,现在楚王大赦天下,老二自然会被释放。庄生一听就反应过来了,立即把钱原封不动地还给他,范家老大就这样高兴的离开了庄家。

但庄生越想越生气,这不明摆着被范家老大这个小孩子给愚弄了吗?很快,他再次进宫告诉楚王,现在全天下传得沸沸扬扬,说大王您之所以大赦天下,是因为齐国首富范蠡的二儿子杀人被抓,于是用重金收买您宫中的大臣说情,您听信谗言才做出这么愚蠢的决定的。楚王听后大怒,心想他齐国首富跟我是有什么关系呀,他有钱我就必须给他面子了吗?于是立即下令,先将范家老二连夜砍了之后再大赦天下。就这样,范家老大最后只能带着老二的尸首回去了。

老大回到齐国后,全家上下都悲痛不已,只有范蠡特别淡定,不哭不闹。他告诉大家,他早就知道极有可能会是这样的结局,老大救不了老二,不是因为他们兄弟感情差,也不是因为他能力不够,而是在钱财面前,老大的情商过于感人了,肯定办不好事。老大从小跟着他东奔西跑,吃尽了苦头,深知家中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所以他舍不得。而老三出生时,家里的财富在整个齐国都是数一数二的,他坐享天成,向来不知珍惜钱财。这种弃财方可保命的事情,只能由老三完成,让老大出马实在大错特错,只会害死弟弟,别无其他可能。

故事讲完了,范蠡的分析一针见血,让人深思不已。他们所生活的年代,距离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年之久,可是我相信我们身边仍然在上演、以后也将继续上演类似的现象,或许这就是亘古不变、永恒的人性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