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否听过壬午兵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壬午兵变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还要从光绪八年的六月开始说起,由于闵氏官员拖欠军饷和克扣军粮,激发了兵变。在大院君的巧妙诱导下,兵变于六月初九发展成武力驱逐闵党的政治行为。闵氏重臣多有死伤,闵妃本人亦受伤,侥幸化装成宫女逃出。如果仅此而已,不过韩国王室内部的小花边闹剧,充其量几条肥皂新闻。但不幸的是,日本人介入了。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汉城兵变,就是这样一个借口!乱兵犯阙,影响所及,烧了日本的公使馆,并打死了几名日本人。日本公使花房义质率余众狼狈逃至仁川,搭乘英国军舰逃回国内。日本上下为之鼎沸。日本政府顺势决定立即派出海军前往朝鲜,同时集结陆军,作兴师问罪之举。只不过所有这一切,都没有躲过中国驻日公使黎庶昌的鹰眼。黎庶昌,字莼斋,贵州遵义人。与薛福成、张裕钊、吴汝纶被人合称曾门四弟子。光绪七年任驻日公使。此时黎庶昌一得到韩国动乱的消息,又看到了日本不正常的军事调度,立即急电北洋,呼吁速出援师,为先发制人计。张树声接到电报倒也没敢马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上呈总理衙门,函请总署请旨出兵平乱。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张树声以为够快了,薛福成却说:太慢!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为什么呢?就因为大清国的官场太朽钝,京津虽近,但几个部门上下左右之间,书函往来,也还是太费时间。只怕你这边圣旨没领到,人家日本已并吞三韩!所谓成非常之功,必以非常之策。当此十万火急之时,只能先斩后奏,一面申请,一面火速调北洋海陆军赴韩,而千万不能让日军先入汉城,挟制韩王。那样一来,琉球的悲剧就将重演。而大清国的损失却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海军要立即出发,陆军也要随之集结,作第二梯队东渡,方可控制局面。又鉴于此次行动非比寻常,威慑之意重于作战,最好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所以不出兵则已,出兵就要出精锐。以海军言,首推李中堂从英国买来的超勇、扬威两艘撞击巡洋舰。以陆军言,首推精锐淮军。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张树声打了一辈子仗,还不懂这个吗?代理总督一声令下,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亲率超勇、扬威二舰并威远号训练舰,于二十五日鼓浪而东,同行的还有北洋的另一智囊马建忠。同时陆军与负责运输的轮船也开始集结。二十七日下午,丁汝昌一行抵仁川。当日夜,赶至月尾岛。而日本军舰金刚号也已抵达该岛。真是千钧一发。当是时,考虑到威远仅为木质练习舰,并无战斗力,随行仅为训练新手,扣除不论。以数量讲,中方军舰二,日方军舰一。以质量讲,超、扬、金三舰皆购自英国,但金刚的舰龄比超、扬早了五年,虽然吨位与防护略胜,但火力与航速均不占优。无疑中方也占优势。更重要的是,中方反应如此迅速,实在大出日方意料之外。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兴师问罪的嘴脸遂一转为中日友好的恳谈。但马建忠深知,日本人的服软只是暂时的,究竟谁能笑到最后,还看下一步的行动。第二天,马建忠在军舰上紧急接见了朝鲜校理官鱼允中。一番笔谈后,马建忠终于弄清了兵变的来龙去脉。形势急迫,马、丁紧急磋商后决定,超、扬二舰留韩威慑日本,马建忠亦留韩观察事变动向,丁汝昌则乘威远回津面见张树声,并呈上马建忠的报告书。在这份报告中,马建忠首先讲述了此次兵变的来龙去脉,接着提出建议,他希望张树声能权衡独断,一面出奏一面檄调陆军六营,即趁威远、湄云、泰安及招商局轮船之在津者,载以东来。乘迅雷之势,直取王京,掩执逆首,则该乱党等布置未定,防御未周,摧枯拉朽,当可逆计。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如六营不可卒调,则请于就近无论何军,择其可疾发者,先派枪炮队各一营,饬令即速前来,先占海岸,庶随后各营来集,乃可有路进取,此外仍请函商总署,电调南洋兵船二艘,装运粮饷,兼壮声威。其各营所用子药,亦请饬军械所分别拨运,以资接济。之所以如此急如星火,原因有二:一在恐乱党日久蔓延,骤难扑灭,二在日本花房义质及井上馨,不日将率领兵舶大集汉江,设其时中国仍无举动,彼必重兵先赴汉城,自行查办,则朝鲜国内必至受其荼毒,而此后日本定乱有功,将益强邻之焰;中国相援弗及,或顿寒属国之心。藩服将由此愈衰,国威亦因之小损。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事实上,就在丁汝昌带着这封密函,乘威远号急驶回津的同一天,薛福成已为张树声制定了一个更周详的平乱计划。在北洋的薛福成,与在朝鲜的马建忠一样,深感局势的间不容发,生怕日兵先到,或剪除乱党而并废其王,或于李罡应相合而行废立之事,或执罡应送东京,藉以市德于朝鲜。此三者非中国之利。庆幸的是,日本海道弯环迂曲,井上馨由东京起程,非十余日不达朝鲜,不若中国兵船由烟台东驶之捷也。所以就算日兵先到数日,只要“稍有观望,未及肆毒,我方就能后发先制,挽回局势。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薛福成更深知大清国军事机器的朽钝,所以主张不必等六营聚齐再发,而应该令淮将吴长庆速率本部两营先发,东渡朝鲜。其余泰安、湄云、登瀛洲、澄庆等船,及招商局船之运陆军者,陆续进发。一则迅赴事机,取疾电不及掩耳之势,一则使日本、朝鲜见我军络绎不绝,莫测其多寡之数,此兵法所谓实者虚之,虚者实之也。一俟陆军登岸,就应本着擒贼先擒王的原则,或智取,或力擒,迅速制服大院君,押送来华。变乱自然平息。日本人也就失去了制造事端的依凭,最多也就是围绕使馆被烧与人员死伤问题,敲诈朝鲜赔些款罢了。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但万一日本占了先机,我军又当如何处置呢?薛福成同样考虑了这种可能性,并针对四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拟订了备选方案:

一、若日军抢占先手,独力剪除乱党而并废其王,必立其素所亲厚者为王,留兵久驻,名为保护,实收朝鲜权利于己手,以行蚕食鲸吞之计。如此中方只有利用其大势未定,一面陆海大举,抢占要津,造成实力威慑,一面利用国际舆论和朝鲜国内的反日情绪,于外交上据理力争,必使前王复辟而后已。

二、若日本已与乱党合而行废立之事,中国宜专以讨乱为辞,直逼朝鲜,避免与日本摊牌的同时迅速制服乱党,日本自然无话可说。若日本出而排解,我即当郑重告以中国属藩之争,不愿他国与闻。朝鲜官民见我势壮气盛,必有应之于内者。如此乱事一平,日本便无计可施。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三、若不幸大院君已被日本抢先抓往东京。我方应一面在外交上郑重感谢日本代我平乱的辛苦,一面加紧调拨水陆精锐东渡,不动声色地剥夺日本的战果。最后以中方指导下的韩日和谈了局。

四、若日军虽到,或以兵力未厚,徘徊观衅,或专理论使馆被毁之事,必尚相持未决。我宜外交上遣使温语抚绥倭人,许以乱平之后,诸事可代为清理,仍出其不意,引军疾入王京,既踞上游,则百务可代朝鲜主持矣。

此书一上,立即被张树声全盘采纳,奉为韩乱平定方略。此后事态的发展,也果然不出薛福成之预料。

光绪八年壬午兵变爆发,理由竟是拖欠军饷和军粮

七月初七,吴长庆率军登陆仁川。而日使花房义质果如薛福成所料,正为使馆被毁一事与朝方相持不下。吴长庆遂乘机疾趋京城,于十二日至王京驻营。十三日,马建忠于吴营中约见大院君,即于笔谈之际摊牌,迫其登舆,在丁汝昌的亲自护送下,冒雨夜驰百二十里。于十四日抵达南阳海口,送上登瀛洲运兵船,海送北洋软禁。同时吴长庆军断然出击,斩杀乱党头目多人,抚平乱军。所谓的壬午兵变也就这样鼓息于转瞬之间。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