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聚焦2018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 專家學者“把脈”建言泉州新城發展

聚焦2018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 建築界“大咖”聚集 縱論泉州古城保護

泉州網5月19日訊 (記者 李波玲 吳嘉曉 實習生 林蘭馨 文\圖)昨日,國內多名著名城市規劃建設專家、學者受邀來泉,沿線踏勘了泉州城東、東海、晉東等三個組團,分別察看新城建設的重中之重——泉州灣區、洛陽江和晉江下游等三個區域,齊聚2018中國建築學會學術年會泉州城市建設與發展學術研討座談會。

與會專家們以專業視野,積極“把脈”新城發展,併爲新城未來的集聚發展建言獻策。這些寶貴意見下階段將被進一步梳理、消化、吸收,並結合實際,融入新城建設當中。

座談會現場

重點項目開發前 應加強前期論證

■聶建國(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城市建設一定要從速度快速型向質量提升型發展。目前國家城市發展的整體情況很不錯。泉州下一步的重點項目開發,可邀請各地同行專家來加強前期論證,未來或可考慮借鑑其他城市的做法,成立城市科學技術委員會。

建議未來泉州的公共建築在進行方案設計時,把功能放在第一位,適當聽取結構工程師的意見,達到“高性能、長壽命、低消耗”的效果。個人認爲:一是規劃要超前;二是舊城改造和新城開發都要充分開發地下空間;三是村鎮建設方面應結合當地民居特點,出臺若干技術規程。

新城規劃 應結合“智慧城市”

■滕錦光(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學講座教授)

泉州應多宣傳歷史文化、多宣傳旅遊。利用泉州現有的衆多島嶼資源,建立浮橋或漂浮式結構,將進一步推動旅遊發展。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看,在城市建設發展中,拆除舊房材料要回收利用,如混凝土材料可考慮循環利用。

城市規劃與“智慧城市”發展建設關係密切。建議未來泉州新城建設發展應考慮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將數據信息化,爲新城發展帶來很大的優勢。泉州是一個海濱城市,未來新城發展還可以考慮國內其他城市在“海洋水庫”建設方面的有效經驗。

不可“就新城談新城” 要考慮聯繫古城

■溫春陽(華陽國際集團副總裁、總規劃師)

泉州給人的印象“低調”,近幾年泉州變化很大,影響力慢慢擴大起來。擁江向海,走向海洋城市,最終走向國際化,這是泉州未來的發展之路。

首先,海絲新城的建設離不開古城,新城建設一定要考慮和古城之間的銜接關係,如交通聯繫、功能差異化發展等。若是就新城談新城,未來難以成功。其次,片區的改造要考慮功能一定要完整,要考慮產業功能和核心功能,要研究其各自的主題。最後,泉州發展已到城市更新階段,城市更新規劃要符合政府規劃,也要滿足發展商要求。目前,廣東省城市更新已由政府主導變爲社會主導、政府協調,這個泉州可以借鑑。

彈性建設新城 擴大泉州影響力

■陳劍飛(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築設計院副院長)

第一次來泉州,發現泉州本身是很有特點的城市,城市發展過程中要做大、做足其特點。如何在現有的城市歷史、城市地理環境、城市生態環境等基礎上,打造出城市的獨一無二特色?要跳出向別人借鑑學習的圈子,站到新高度去思考,超前發展。

要考慮發展的彈性問題。泉州城市的規劃方案做得很全面,建議考慮留有彈性,有空間讓其“可生長”、“可改變”,把目光放長遠,不只考慮到當下。城市發展並非單一性,要“跳出泉州去考慮泉州的發展”,把泉州周邊的城市一起考慮進來,把宣傳面擴大,全方位打造文旅城市,提升對外來遊客的吸引力。

跳出模仿 開發前要系統性整合

■錢方(中國建築西南設計院總建築師)

我和泉州這座城市結緣得早,1984年初就曾來過泉州。泉州的特色本底、傳統風貌和生活方式都很好。如果要把泉州打造成獨具特色的城市,就應該跳出模仿。

泉州文化就是我們的自信。規劃工作是系統性的,要利用資源,好好梳理規劃。對於新城建設,個人認爲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應該樹立本底,估摸資源承載力,確定人口規模。新城開發要先有個系統性的整合,處理好各板塊與整體的關係。規劃本身是一個動態的調整過程。

泉州城市肌理良好 應注意傳承創新

■周定友(河南省鄭州市鄭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日本廣島大學建築規劃專業碩士)

泉州有海、有山、有湖、有河,城市肌理良好。新城開發建設,最關鍵的是創造有價值的東西,在未來發展中可持續發展、保留,在傳承、發展、創新過程中有深厚的基礎。如果能進一步把生態系統融合成一個網絡,自然融入城市生活,實現人與自然、人與生物和諧共生,那就能達到可持續發展。

泉州灣文化傳統歷史悠久,新城的格局以灣區爲核心,向晉江、洛陽江延伸,這種方式更符合新城的實際。

泉州山城海連綿帶 啓發國內其他城市

■王召東(河南城建學院校長)

泉州是一個古老、宜居、有活力的城市,更是一個令人憧憬其未來發展的城市。它的自然資源條件得天獨厚,城市規劃也充分體現了對自然資源的重視。比如,山城海生態連綿帶概念的提出,是個大手筆的民生工程,對國內其他城市起了很好的啓發作用。

未來泉州要真正達到一體化的規劃建設,規劃不僅於泉州,還要面向晉江、石獅,同時充分挖掘並塑造其歷史文化。

重視城市文脈 留足成長時間空間

■蔡昭昀(中冶建築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

泉州有着區別於福建省其他城市的風貌。未來開發過程中,應關注泉州歷史文化名城脈絡的延續、修復,這是不可再生資源,應高度重視。結合國家目前的保護政策,對既有建築應保持理性客觀的態度,充分挖掘歷史街區的價值。

每個城市有各自的爆發點和增長點,要找準建設節奏,讓這座城市有成長的時間和空間。未來泉州市委市政府可從大數據採集的角度爲新城建設提供支持。

保留泉州特色 在保護基礎上發展

■仲繼壽(中國建築學會祕書長)

來泉州四五次,對泉州真正印象深刻的是其文化特色,要把泉州能夠吸引別人的地方保留下來。一般而言,一個城市真正的活力實質上在於它原有的文化,個人認爲保護還是第一要務,在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發展。

當地百姓希望提升美好生活質量,外地遊客憧憬看到原汁原味的景緻,這個存在的矛盾,實際上是發展的機遇,應抓住寶貴的機遇。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